农村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大变化主要体现在 ①土地所有制形式 ②经营管理的方法 ③生产经营的权利 ④产品分配的权利A.①②③B.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农村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大变化主要体现在 ①土地所有制形式 ②经营管理的方法 ③生产经营的权利 ④产品分配的权利 |
答案
D |
解析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而不是把我国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变为私有制,故①是不对的。据此排除A、B、C项,只有D项是正确的。 |
举一反三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的所有制形式较新民主主义时期增多了几种,其产生的根源是 A.三大改造完成后建立的公有制 | B.城市全而推行经济体制改革 | C.我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 | D.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的实行 |
|
发展,加快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是30年来中国最强劲的声音。
篇章一 中国的伟大革命 30年前的今天,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30年来,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
| 1978年
| 2007年
| 实际增长
| 世界名次
| 备 注
| 对外贸易
|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 206
| 21737
|
| 3
|
| 外汇储备
|
|
|
| 1
|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645
| 24.95万
| 年均9.8%
| 4
| 同期世界的3倍
| 城乡居民收入
| 城镇人均(元)
| 343
| 13786
| 6.5倍
|
|
| 农民人均(元)
| 134
| 4140
| 6.3倍
|
|
| 农村贫困人口
| 2.5亿
| 1400多万
|
|
|
| ――来自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讲话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30年来新的伟大成就的主要表现,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江苏的多彩蝶变 场景一 华西之路 1969年,江阴县华西大队创建了最早的小五金厂,但最初是偷偷生产的 “地下”工厂。到1978年,它创造了近300万的产值,成为华西村的第 一桶金。80年代,村支书吴仁宝出人意料的没有分田到户,却依旧干着 集体经济“副业”。他坚持将剩余的劳动力转移到正蓬勃兴起的苏南乡镇 企业发展中。 1999年,“中国农村第一股”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创“村庄上市”的先例。 2008年10月,华西村首届国际旅游节,邀请到400多位各国使节与130多家海内外媒体。 华西村一直按照自己独特的方式,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健前行。吴仁宝说:“个人富了不算富,要全村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现在的华西,村民吃饭不花钱。 ——《华西村致富路上的变与不变》 (2)据材料概括华西村致富路上的变与不变是指什么?华西村的致富路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精神财富? 场景二 昆山之路 昆山市实现了由单一农业向全面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市)之 首,走出了共同富裕、和谐发展的“昆山之路”。 作为江苏省唯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省级开发区,花桥国际商务城是昆山产业转型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从“昆山制造”跃升到“昆山服务”的重要抓手。在经历了发展乡镇企业和外向型经济两次高潮后,昆山迎来以科技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发展高潮,从“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转变。 2004年,胡锦涛视察昆山时说:“都像昆山,小康社会就实现了。” 2005年底,昆山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 ――《昆山巨变》 (3)华西村和昆山理念有何相同之处?发展的道路有哪些相同点?相对于华西村,昆山的发展出现了怎样更为明显的特征? “如果说,江苏乡镇企业的崛起解决了我国发达地区农村发展的出路问题,那么,开放型经济的蓬勃发展则为我国经济体制创新作出了贡献。” 省社科院研究员田伯平说,尽管我省长期处在对外开放的第二线,但开放型经济的贡献却一直是最好的。 ――《开放型经济:江苏经济鲜明“个性”》 (4)在对外开放的格局中,江苏开放型经济的最早的两个“窗口”是什么? 90年代初和新世纪初,江苏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迎来什么重大机遇? 场景三 中国的新起跑点 到2050年,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中国需要一个新的经济奇迹――而且全球经济兴衰可能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再创奇迹。 ――2008-12-19美国时代周刊《中国需要一个新奇迹》 (5)如何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关系?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逐步进行,下列不属于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是A.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实行基层民主自治 | D.进行土地所有制改革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明确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刺,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1953年12月中共中央作出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舍作社的决议》指出:“引导个体农民经过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到土地入股、统一经营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再到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完全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就是中国农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到1956年底,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原本计划用三个五年计划完成的事情,现在不到一个五年计划就提前完成了。 材料三: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目前形势下,建立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并认为“共产主义在我国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的事情了。” 材料四: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并对当年和此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具体的部署。之后,连续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村政策的。这五个“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一一“五个一号文件”。 请结合材料指出我国在不同时期实行的农村政策及其所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党和政府关心农民生活、重视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中央 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多 ②国际市场发展的需要 ③农业专业化、商品化发展的需要 ④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