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

题型:0103 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
  材料二 1957——1961年我国农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引自人民版教材《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三 从粮票到股票的转变
答案
举一反三


全国通用粮票(1966年发行)
当代中国第一张股票(1989年发行)
(1)原因:东北地区幅员辽阔,资源物产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一五”计划中有苏联援建的项目,东北地区与苏联等国为邻,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变化趋势:1957年至1958年我国农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处于上升趋势; 1958年至1961年我国农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处于较快下降趋势。主要原因:“一五”计划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产量上升原因); “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泛滥(产量下降原因)。
(3)根本性转变:逐步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重要意义:有利于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改善民生。
票证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也是社会发展或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图1到图2票证的变化反映了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0110 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广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图1

图2
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同: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自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这说明
①中国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②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
③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④中国的棉布生产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票证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到1986年,下列这些票证相继被取消,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B.商品供应已基本满足市场需要
C.市场经济体制取代了计划经济体制
D.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据媒体报道,2010年5月开始,我国CPI指数屡创新高,老百姓对通货膨胀的感受真真切切。改革开放之后,在此次通胀之前,中国发生过三次通货膨胀,第三次通货膨胀出现在1992——1994年,其物价上涨率一度高达21.7%。与第三次通货膨胀相关度最高的历史事件是
[     ]
A.两极格局的瓦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B.美国“新经济”的影响
C.过去发放票证、限额供应的商品可以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由定价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而采取了贸易自由化的政策
上海20世纪70年代的“四大件”是手表、收音机、自行车和缝纫机,当时都要凭票供应,为了分到一张票,几百人甚至几千人才能轮到一个。这反映了当时的上海
[     ]
A.工业化已初具规模
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
D.反映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