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 A.秦孝公大力支持B.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D.“为秦

商鞅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 A.秦孝公大力支持B.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D.“为秦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商鞅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
A.秦孝公大力支持B.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D.“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评价一场改革是否成功,关键要看改革的积极作用能否延续。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军事实力,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故D项正确。
举一反三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商鞅十分重视对法律制度的改革,他根据李悝的《法经》,制订了秦律。改“法”为“律”的做法,促进了古代中国法律观念的进步。变法过程中,商鞅全面贯彻法家“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思想,动用严刑重法,鼓吹轻罪重罚。
备注:《说文》对“法”的解释是“平之如水”,即强调法的公平;对“律”的解释是“均布”,即强调法律规范在适用上的普遍性和必行性,强调法律的实施。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在政治方面是怎样贯彻“以法治国”思想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法治思想与实践。(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一组图片

材料二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些历史史实?(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简评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6分)
(3)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他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又说“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改革他认为不合时宜的旧制度,从而进行制度创新。——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
材料二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并不起源于秦国,……但是各国的变法运动或者持续时间不长,或者因为支持变法的君主去世而失败,或者影响有限,或者深度不够。……只有商鞅的变法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商鞅变法所推行的政策措施,精神实质上是和秦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
——彭安玉《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贯彻其“基本精神”在秦国进行的制度创新。(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原因。综合材料一、二,从政治文明进步的角度指出其深远影响。(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魏文侯当政时(公元前445年~前396年),李悝为相行变法。主要内容有:李悝用人只问才能,不问身份,看谁对国家有功劳,就给谁禄位。……李悝主张派官员督责农民加紧生产,增产者赏,减产者罚。为此必须杂种五谷……稷(小米)、黍(黍子)、麦、菽(大豆)、麻,充分利用空闲土地,多种蔬菜瓜果,栽树种桑,扩大副业生产。李悝还实行平籴法,目的在于防止粮价太贵太贱,因为“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他主张采用“取有余以补不足”的手段,“使民适足,价平而至”。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概括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评价李悝变法的作用。(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
材料一 :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责,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
材料二  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
材料三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认为北魏政权的衰落和灭亡缘于“汉化”政策;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的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经济政策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要影响?(7分)
(2)材料二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什么措施?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4分)
(3)你同意材料三中哪种观点?说明同意的理由。 (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