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魏文侯当政时(公元前445年~前396年),李悝为相行变法。主要内容有:李悝用人只问才能,不问身份,看谁对国家有功劳,就给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魏文侯当政时(公元前445年~前396年),李悝为相行变法。主要内容有:李悝用人只问才能,不问身份,看谁对国家有功劳,就给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魏文侯当政时(公元前445年~前396年),李悝为相行变法。主要内容有:李悝用人只问才能,不问身份,看谁对国家有功劳,就给谁禄位。……李悝主张派官员督责农民加紧生产,增产者赏,减产者罚。为此必须杂种五谷……稷(小米)、黍(黍子)、麦、菽(大豆)、麻,充分利用空闲土地,多种蔬菜瓜果,栽树种桑,扩大副业生产。李悝还实行平籴法,目的在于防止粮价太贵太贱,因为“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他主张采用“取有余以补不足”的手段,“使民适足,价平而至”。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概括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评价李悝变法的作用。(9分)
答案
(1)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员(2分);政府鼓励生产,注意垦荒,扩大副业种植。(2分);平籴法。(共6分,每点2分)
(2)有利于人才选拔,加强了国家权力;(2分)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小农经济的初步形成;(3分)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2分)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此问题需要学生读懂材料内容,材料内容很直白,但需要学生有高度概括的能力,材料中的内容“李悝用人只问才能,不问身份,看谁对国家有功劳”表明李悝变法的一个内容,这也是与当时的社会变革相关的,是与李悝所生活的时代背景相关的。材料中注重农业发展的内容也很明确。
(2)第二问,这一问要依据第一问的答案来逐一分析得出结论。李悝变法内容中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依据才能和功劳选拔官员,这与春秋战国时期之前的血缘政治的局限性有直接的关系,也正是分封宗法制即将崩溃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符合历史潮流发展的。注重农业发展在当时生产力低的情况下是可以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魏国经济的发展与国力的增强。
举一反三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
材料一 :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责,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
材料二  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
材料三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认为北魏政权的衰落和灭亡缘于“汉化”政策;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的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经济政策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要影响?(7分)
(2)材料二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什么措施?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4分)
(3)你同意材料三中哪种观点?说明同意的理由。 (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上引言论应该是
A.商鞅用以支持自己变法的重要依据B.旧贵族反对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
C.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D.西周对夏商两朝历史经验的总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的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由此可以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A.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该注意保护自己
B.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王充说:“(战国)六国之时,贤才为之臣。”这说明战国时期:
A.已实现了集权统治B.分封制度趋于瓦解
C.选官标准已经改变D.诸侯争霸不断加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仔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鲜卑族人所穿的不同服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5分)
(3)从内容和影响方面归纳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