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
——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  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欧洲盛行僧侣教士的独身制度……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当时,有40%的妇女过单身生活。……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          
——朱孝远《宗教改革和婚姻的世俗化》
(1)据材料一、二概括北魏孝文帝和马丁·路德在婚俗方面的各自改革措施。(6分)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婚俗改革作用的认识。(4分)
答案

(1)措施:北魏孝文帝:禁止鲜卑族宗族十姓通婚,提倡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通婚。
马丁•路德:允许宗教人员结婚,制定婚姻法规,婚姻裁判权由世俗政权掌握。(6分)
(2)婚俗改革是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联姻是处理政治矛盾的一种有效策略;婚俗变化反应时代变化并推动社会进步。(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北魏孝文帝改革使“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提倡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通婚;“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禁止鲜卑族宗族十姓通婚。
(2)该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考生的认识须围绕婚俗改革对政治改革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展开,如婚俗改革是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婚俗变化反应时代变化并推动社会进步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举一反三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
——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 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欧洲盛行僧侣教士的独身制度……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当时,有40%的妇女过单身生活。……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
——朱孝远《宗教改革和婚姻的世俗化》
(1)据材料一、二概括北魏孝文帝和马丁·路德在婚俗方面的各自改革措施。(9分)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婚俗改革作用的认识。(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董仲舒说上曰:“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仟佰,贫者无立锥之地。……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桑蚕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据《魏书》卷一百一十译编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两次土地制度改革的特征以及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共同影响。(8分)
(2)较之于商鞅变法时期的土地制度,北魏的均田制有何积极意义?谈谈你对“富者田连仟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认识。(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写于南北朝的某书记载:“自晋宋以来,视□□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中的文字应该是
A.洛阳 B.成都C.杭州D.广州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嘉峪关市东北20公里处,散布着1400多座魏晋时期的地下壁画砖墓群,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下图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材料二 把游牧民和被征服的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成为国家的编户农民,计口授田,保证政府赋税的来源,同时抑制土地兼并,有利于中原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同时加速了北魏经济方式的进一步封建化,并最终使落后的游牧经济为先进的封建农业经济所代替。
——杨建新《浅评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两次少数民族改革》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北方怎样的生产方式?结合所学知识简答当时北魏生产方式更替的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种生产方式的变更所产生的影响。(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魏王朝于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定迁都之计。十八年“二月甲辰,诏天下,喻以迁都之意。十二月壬寅,革衣服之制。”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丙辰,诏迁都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二十年“诏改姓为元氏”。并任用南朝儒士制定礼乐制度,仿效南朝建立士族制度,同汉族通婚。
——《北朝时期龙门石窟与洛阳历史文化》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的汉化措施。(4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孝文帝的汉化政策。(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