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但是,两者之间实际上存在不少差异:云冈石窟的佛像形状,一般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但是,两者之间实际上存在不少差异:云冈石窟的佛像形状,一般是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但是,两者之间实际上存在不少差异:云冈石窟的佛像形状,一般是唇厚、鼻高、目长、颐丰、肩宽,有雄健的气概。龙门石窟则表现出更多的中国(中原)艺术形式,大佛姿态也由云冈的雄健可畏变为龙门的温和可亲。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全面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1)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分别建造于北魏孝文帝迁都前后,其佛像艺术风格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2)孝文帝改革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经济措施是什么?并简述其主要内容。为保障该措施的实施,北魏进行了怎样的制度创新?
                                                                                                                                                                
答案
(1)孝文帝改革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2)实行均田制。内容:把国家控制的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制度创新:三长制、俸禄制度。
举一反三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风俗一旦形成,便具有一定维系传统的滞后性,移风易俗往往具有开风气之先,为改革开路的特殊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帝改革拓跋鲜卑同姓相婚的旧俗……迁都洛阳后,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  改革伊始,(明治天皇)发布《断发脱刀令》,果敢废除了日本人剃眉染齿的千年旧俗,把西式礼服确定为官员的正式礼服,鼓励官员穿西装。西风东渐后,明治率先垂范,从衣食住行入手,通过一系列社会改革在日本建立起适应世界潮流和日本国情的文明体系。——中华网《光绪皇帝向左  明治天皇往右》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孝文帝为“移风易俗”采取的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都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移风易俗”,写出这两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成书于6世纪初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主要反映了[     ]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北朝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
C.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其繁荣昌盛
D.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说)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披发之人。——《魏书·咸阳王禧传》
材料二:陆法言著《切韵》,时俗皆以法言为吴人而为吴音也……论音韵者二十余家,皆以法言为首出……法言本代北人,世为部落大人,号步陆孤氏,后魏孝文帝改为陆氏。——《苏氏演义》卷上
提示:陆法言是隋代语言学家,《切韵》是一部关于汉字读音的专门书。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如何从两个方面阐述“一从正音”的必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联系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试分析“陆法言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就北魏迁都洛阳这一事件,结合所学,回答下列各问题。
(1)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谈谈你对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是什么?迁都洛阳在整个改革中的地位怎样?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07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孝文帝迁都,最大的阻力来自  [     ]
A、鲜卑贵族
B、鲜卑平民
C、汉族地主
D、中原农民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