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王安石材料二 王安石与司马光在理财问题上曾经有过激烈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王安石 材料二 王安石与司马光在理财问题上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 司马光:善理财之人,不过是会敛钱,把百姓的财富搜刮尽了。这样的话,百姓困穷,变成盗贼,难道对国家有好处吗? 王安石:这可不是善理财。善理财的人,能不增加农民的负担却增加国家的收入。 材料三 近代梁启超称王安石变法是“实(中)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饮冰室合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对理财问题争论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的理财观在其变法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5分) (3)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清代以前一般都认为是“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而材料三给予了高度肯定,对于这两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为什么?(3分) |
答案
(1)冗官、冗兵、冗费。(2分) (2)实质是要不要变法。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既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又减轻了农民负担。市易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5分) (3)梁启超的观点是合理的,王安石变法虽然有用人不当和危害百姓的现象,但不可否认他的改革变法的勇气与精神,也需要看到所取得的一定的效果。(3分) |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王安石变法,(1)本问考查的是北宋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即积贫积弱,冗官、冗兵、冗费。(2)材料二中司马光和王安石是不同派别的代表,讨论的实质是要不要变法,然后根据课本中变法的内容答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措施及意义。(3)本问是对王安石改革的评价,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回答,言之合理即可,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适中。 |
举一反三
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内容中保甲法作用的评述,正确的是( )A.实行兵农合一,保证军粮的供给 | B.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增强国防力量 | C.改变更戍法,提高武将政治地位 | D.军权更集中,消除割据经济基础 |
|
图2所示是宋朝的神臂弓,王安石变法中负责生产和管理这一兵器的是( )
|
通过王安石变法我们可以总结和吸收的一个重要教训是(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学识渊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书、小说无所不读。早年随父辗转南北,到过很多地方,了解社会现状,很早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他担任地方官多年,每到一地,来不及休息,便立即考察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并着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他调到中央任职以后,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曾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但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人称“拗相公”。
材料二 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的。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材料三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展开讨论: 甲:青苗法类似于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 乙:青苗法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6分) (2)材料二从哪一角度对王安石变法进行评价?(4分) (3)你同意甲、乙哪种说法呢?试述你的理由。(6分) (4)根据上面的讨论,为他们的研究拟定一个题目。(4分) |
人们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两项是A.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 B.市易法、均输法 | C.青苗法、免役法 | D.保甲法、保马法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