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 (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农民须用

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 (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农民须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 (    )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D.农民成为商品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对改革内容的理解,考查再现、再认能力,改革内容有二:一是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二是农奴可得一块份地,但必须以高出当时实际价格许多的地价出钱赎买。可见题干“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表现的是改革内容二的体现。故选C。根据以上分析,ABD均不符合题意。
点评:1861年改革是俄国走向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次改革,但是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农民获得一份土地的同时,也被剥夺的一干二净,因此这次改革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须的市场、劳动力和资金,推动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俄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
举一反三
之所以说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    )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C.动摇了俄国的封建生产关系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在谈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指出:“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全集》
材料二 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材料三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的起点。
——颜炳罡 《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请回答:
(1) 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作简要说明。(12分)
(2)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什么局限?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5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C.克里米亚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迅速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D.增强实力,对外扩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农奴制改革以后,亚历山大二世对上层建筑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是(   )
①参照西欧模式进行司法机关的改革 ②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③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④设立银行,鼓励私人投资近代工业 
A.②④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