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比较典型的改革。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侧待遇有所不同。……公民

(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比较典型的改革。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侧待遇有所不同。……公民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比较典型的改革。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侧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邻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二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四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日本政治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两次改革内容的共同之处。(3分)两者改革对于各自的政治带来体制带来怎样的影响?(2分)
(2) 依据材料二,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1分)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方式有何不同?(2分)
(4)材料四中,日本没有“骤然强搬硬套”,在改革中也保留了所谓的“民族传统”,请举例说明。(1分)
答案
(1)共同之处: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涉及到对工商业的态度等。(3分)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分)
(2)含义:以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为主要表现之一的社会转型过程。(1分。摘抄材料不给分。必须涉及“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和“社会转型”两个概念)
(3)不同:俄国侧重解决内部机制,重点废除农奴制度。(1分)日本则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1分)
(4)保留了天皇制度和武士道精神(1分)
解析

举一反三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以上两幅图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在俄国和日本发生的重大事件是:(4分)
(2)对于俄国和日本发生的这两次重大事件,一般学者认为它们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2分)理由是什么?(4分)
(3)这两次事件后俄、日建立起来的政治体制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治体制有何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材料二: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
(1) 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改革的目的是什么?(3分)
(2) 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4分)
(3) 材料三说明了什么?(4分)
(4) 据上述材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和实质。(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作于19世纪80年代初 批判现实主义油画杰作
材料二: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1)请你说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有哪些?(2分)
(2)俄国官员为什么说“农民一切都变了”?(3分)有何意义?(1分)
(3)列宾与俄国官员对俄国社会的描述为什么不同?请具体分析。(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农奴制激起了农奴的反抗B.农奴制已严重阻碍俄国工业发展
C.反对农奴制的思潮涌动D.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49年,俄国颁布了《法律大全》,规定:“封建主在法庭上对自己的农民负全责,在领地内有权对农民进行判决、鞭笞、拷问和给他们戴上镣铐、锁链。除对沙皇的叛逆行为外,农民不得告发自己的主人;地主破产时,其债务要由农民偿还;地主有权干涉农民的财产、婚姻等家庭事务。”这表明在农奴制度下   
A.封建主要服从沙皇的命令B.农奴在人身、财产和司法上绝对受地主支配
C.农民的债务负担十分沉重D.封建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剥夺农民的自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