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治早期)商业还继续处于依附的地位,从经济上来看,它是依赖于政府的。政府鼓励商业着眼于使日本拥有有效的近代基础,以抵制外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治早期)商业还继续处于依附的地位,从经济上来看,它是依赖于政府的。政府鼓励商业着眼于使日本拥有有效的近代基础,以抵制外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早期)商业还继续处于依附的地位,从经济上来看,它是依赖于政府的。政府鼓励商业着眼于使日本拥有有效的近代基础,以抵制外国的压迫,同时也给***乱的农民提供一种职业。                     ——巴林顿·摩尔《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
材料二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他们又特别重视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同时出于自身统治利益的目的,大力提倡“爱国”“忠君”的德育教育观。
——杨世武《明治统治集团教育改革刍议》
材料三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治早期日本发展工商业的目的和特点。(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治政府教育改革的看法。(4分)
(3)你认为材料三中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是什么?(2分)
答案
(1)目的:建立现代经济基础;摆脱民族危机;稳定社会秩序。(2分)
特点:政府扶持。(2分)
(2)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提高了日本国民的文化素养,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近代化。(2分)同时,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还宣扬忠君爱国,但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又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分)
(3)“要义”: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政府鼓励商业着眼于使日本拥有有效的近代基础,以抵制外国的压迫”的信息来归结答案;第二小问目的从材料一中“从经济上来看,它是依赖于政府的”的信息来概括答案。第(2)属于评价历史事件,作答时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视角回答,本题从材料二中“特别重视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大力提倡“爱国”“忠君”的德育教育观”信息并结合所学从近代化以及军国主义角度思考作答。第(3)问依据材料三“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的信息,结合所学明治维新目的从推翻旧的幕府统治,推行变法的角度思考作答。
举一反三
“三千年来独立不受羁绊之大日本,一旦受人羁缚,凡有血性之人岂能忍视之乎?”吉田松阴这句话表明
A.幕府统治阻碍了社会进步B.天皇专制阻碍了日本发展
C.美国叩关唤醒了民族意识D.封建藩国林立成为了束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1分)
材料一  明治***预见到,这些新军队需要现代化经济为它们提供军需品。因此,他们通过发放津贴、购买原料或成立政府公司来确保所需工业的建立。为了促进工业的发展,他们首先致力于金融机构、商品交易所、航运公司,铁路和电报线路的建设。政府***不仅注意支持轻工业如纺织工业,而且注意支持重工业如采矿业、钢铁工业和造船业,因为后者是提供军需品所必不可少的。这些企业建成后,政府通常以极低的价格将它们出售给各种享有特权的私人行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政府扶持工业发展的措施,并据此分析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3分)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 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3分)
材料三 他们(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为自己去掠夺”的主要表现及原因。(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日本崛起对中国的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呼、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本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
B.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实力和地位有所上升
C.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
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统治的阶级基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英国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中提到日本明治维新时说:“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这段话反映了当时日本在学习西方时的突出特点包括
①向西方学习规模大,领域广 ②注重经济领域而忽略政治、文化学习、借鉴 ③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 ④注意继承本国的文化传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下半期东亚的日本和中国先后进行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结果一成一败。改革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上述两个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下列关于两国改革者在改革前是处理这个难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日本明治维新前,通过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大大减轻了阻力
B.维新派借用孔子权威进行舆论宣传,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大大减轻了阻力
C.两国都是利用皇帝的绝对权威,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化解阻力的
D.两国都通过思想宣传,积极发动社会民众参与,以减轻改革的阻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