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者也。有之,请从嗣同始。”谭嗣同以身殉难前这段自白表明了他的[     ]A.爱国精神B.种族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者也。有之,请从嗣同始。”谭嗣同以身殉难前这段自白表明了他的[     ]A.爱国精神B.种族

题型:湖北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者也。有之,请从嗣同始。”谭嗣同以身殉难前这段自白表明了他的[     ]
A.爱国精神
B.种族成见
C.浪漫性格
D.厌世心态
答案
A
举一反三
19世纪末,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条件包括
①早期改良主义思潮②甲午战争加深了民族危机③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题型:山东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德国汉学家李博教授曾指出:“大约直到1919年,中国人对欧洲各社会主义流派的了解,几乎全部来自日语,或是欧洲语言原著的日文翻译,或是日语的社会主义著作。”这段材料反映出 [     ]
A.日本是各社会主义流派传入中国的唯一渠道
B.十月革命在当时对中国的思想界无任何影响
C.留日学生已成为中国传播先进思想的主力军
D.日译西书的出版是促成五四运动发生的主因
题型:浙江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     ]
A.顽固派和洋务派
B.洋务派和维新派
C.维新派和革命派
D.同盟会和共产党
题型:上海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引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95年前后中国人对宪法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行宪政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西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进行论战的实质是围绕着是否 [     ]
A.实行三民主义       
B.推翻清朝政府
C.抵抗外国侵略  
D.发展资本主义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