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材料二我们现在应当非常谨慎,应当不采取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材料二我们现在应当非常谨慎,应当不采取对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我们现在应当非常谨慎,应当不采取对卷入冲突中的国家的防务不会有益而不只会使人激怒,甚至会挑起致命步骤的措施。
——摘自1962年赫鲁晓夫至肯尼迪的信 
材料三 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予帮助。
——摘自1970年尼克松的对外政策报告 
材料四  美国在欧洲、太平洋、中东以及其他美国疆界之外的地区,有着广泛的义务和安全利益。这就需要美国担当起“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
——摘自里根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美国能实现这种战略的条件有哪些?(6分)
(2)据材料二,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针对的是什么事情?苏联当时的态度说明了什么?(4分)    
(3)据材料三,尼克松政府为什么不再承诺“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材料说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与此相应,美国在国际关系领域采取了美国在国际关系领域采取了哪些重要的行动。(6分)     
(4)里根上台后,表示美国要重新担当起“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其背景如何?(4分)    
(5)综合上述材料回答你对美苏关系有什么看法?(4)
答案

(1)战略意图: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2分)。国际:二战后,欧洲强国走向衰落;美国:拥有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4分)
(2)1962年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2分)说明在当时美苏争霸中,苏联与美国抗衡的实力还有差距,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2分) 
(3)日本和欧共体的崛起,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加上侵略越南受挫,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有所下降。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从越南撤军,着手改善与中国的关系。(6分) 
(4)苏联力量下降,美国经济、军事实力逐步恢复。(4分) 
(5)美苏争霸的主动权随双方经济、军事实力的变化而变化;美苏争霸是世界长期紧张、不得安宁的根源。(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从材料“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可以看出美国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的战略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能实现这种战略的条件有:二战后,欧洲强国走向衰落;美国:拥有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二的出处“摘自1962年赫鲁晓夫至肯尼迪的信”可以判断这个事件是1962年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从材料“我们现在应当非常谨慎,应当不采取对卷入冲突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当时的态度说明了在当时美苏争霸中,苏联与美国抗衡的实力还有差距,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三的出处“摘自1970年尼克松的对外政策报告”可知尼克松发表此言论的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尼克松政府不再承诺“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日本和欧共体的崛起,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加上侵略越南受挫,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有所下降。根据这一时期美国的国力和当时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美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与此相应,美国在国际关系领域采取了美国在国际关系领域采取的重要行动:从越南撤军,着手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4)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80年代美苏两国国力的比较。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20世纪八十年代,美苏两国的实力和国力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美国经济、军事实力逐步恢复,从而美国要重新担当起“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而苏联力量下降。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从四段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争霸的主动权随双方经济、军事实力的变化而变化;美苏争霸是世界长期紧张、不得安宁的根源;美苏争霸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举一反三
下图是一幅荷兰政府的宣传画,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获得了荷兰政府的积极响应
B.在荷兰遭遇了民众的强烈反对
C.企图控制和利用荷兰政府
D.是战后荷兰经济复苏的唯一希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简要说明图①、图②分别反映的历史信息,(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二者的联系。(10分)(要求:从背景、目的、影响等方面对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之间的联系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2分)“二战”后的世界是一个“精彩”与“无奈”并存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出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在经济上的哪些意图?(4分)为此,美国对欧洲采取了什么重要的经济举措?(1分)
材料二 雅尔塔体制既是大国对战后世界所做的安排,是战后世界政治地图(如美苏势力范围划分)、政治体制(如联合国安理会“大国一致”原则)、经济体制(WB、IMF、GATT)的总称,那么,我们据此得出的结论就应该是雅尔塔体制没有瓦解。即使苏联解体了,雅尔塔体制仍然在规范着世界政治、经济运转秩序。
(据杨和平《雅尔塔体制瓦解质疑》)
(2)雅尔塔体制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2分)近年我国学术界对雅尔塔体制主要有“已经瓦解”、“依然存在”两种观点,你倾向于哪一种?试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理由。(5分)
材料三

(3)二战后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试从图中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10分)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197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在访问中国会见***时直言不讳地表示:“我知道,多年来我对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的形势。”
——王福春《冷战时期的西方外交思想》
材料三  50年前,中国分别与印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创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项原则经过半个世纪的洗礼.已经成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五项原则今天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事实也证明,任何超越国家主权平等和不尊重他国意愿的做法,难以真正实现人权、自由和民主的理念,相反还可能造成局势的动荡。因此,五项原则的传承、发扬,不但很有必要而且具有现实的针对性。
——蔡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956、1965年出现中外建交热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角度概括20世纪70年代”新的形势”。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能够成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依据材料三,结合当前的国际局势,分析五项原则今天所面临的“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时代》杂志将1947年视为美国“承担世界领导责任的又一重要时机”,称“这个国家正面临新的角色和责任”。其意在
A.为美国国会通过“欧洲复兴计划”制造舆论
B.称颂美、英等国签订的《北大西洋公约》
C.为美国政府干涉朝鲜内战推波助澜
D.促建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霄顿森林体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