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设想的理想国家由三个阶级的人构成: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他认为如果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处于和谐状态。他认为护国者应具备A.正义之德B.智

柏拉图设想的理想国家由三个阶级的人构成: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他认为如果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处于和谐状态。他认为护国者应具备A.正义之德B.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柏拉图设想的理想国家由三个阶级的人构成: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他认为如果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处于和谐状态。他认为护国者应具备
A.正义之德B.智慧之德C.勇敢之德D.节制之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柏拉图代表性著作《国家篇》的认识和掌握情况,柏拉图目睹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和无能,政治上主张积极改造国家,要求护国者应具备智慧之德。故正确答案为B项。
点评:柏拉图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在《理想国》里,根据智慧品德进行明确分工,各司其责,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举一反三
孔子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对中国文明影响深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既定孔教为国教,则尊之宜若何?今共和之国民,以神明圣王之孔子配上帝,不犹愈乎!故宜复崇天坛,改祈年殿或太殿为明堂,于冬至祭天坛,上辛祭明堂,以孔子配上帝。……凡入庙而礼天圣者,必行跪拜礼以致其极恭尽敬。
——康有为《以孔教为国教配天议》(1913年)
材料二:故灭国不足计,若灭教乎,则举其国数千年之圣哲豪杰、遗训往行尽来灭之,所祖述者,皆谓他人父也,是与灭种同其惨祸焉。何其今之人,不自爱国,乃并数千年之文明教化,与其无量圣哲之心肝,豪杰之骨血,而先灭之欤?彼以孔教为可弃,岂知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若孔教可弃也,则一切文明随之而尽也,即一切种族随之而灭也。
——康有为《孔教会序二》(1913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康有为的思想主张。(3分)与其早年思想相比,康有为这一思想变化说明了什么?(1分)
材料三:孔子生长在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于焉。何以明之?如家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材料四:“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pou,反对)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2)根据材料三、四,说明陈独秀是从哪些方面来评判孔教的?(2分)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述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6分)
(4)结合孔子的思想主张,联系实际,谈谈儒家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大前提:柏拉图主张知识是人先天固有的。小前提: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结论:亚里士多德也认为知识是人先天固有的。该推论
A.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正确B.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正确
C.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D.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错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言论,出自孔子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组成。构成理性世界的是
A.天理B.良知C.物质D.理念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提出的      ,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A.水是万物之源B.逻辑三段论C.人是万物的尺度D.万物流变,无物长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