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思路发生了新的变化。英国学者贝弗里奇认为:“失业基本上是一种工业和国家的问题,而不是个人品行的问题。”这种思想属于( )A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世纪初,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思路发生了新的变化。英国学者贝弗里奇认为:“失业基本上是一种工业和国家的问题,而不是个人品行的问题。”这种思想属于( )A.重商主义 | B.自由放任主义 | C.国家干预 | D.重农主义 |
|
答案
C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中“失业基本上是一种工业和国家的问题,而不是个人品行的问题”说明国家注重对经济的干预,属于凯恩斯经济理论。故C项符合题意。 |
举一反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下表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
所有者 年份
| 政府和公共机关法人
| 金融机关
| 其他国内法人
| 外国法人
| 个人
| 其他
| 1950年
| 3.2
| 12.6
| 11
| 0
| 61.3
| 11.9
| 1960年
| 0.2
| 23.1
| 17.8
| 1.1
| 46.3
| 11.5
| 1969年
| 0.3
| 32.2
| 21.3
| 3.2
| 40.1
| 2.9
| 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 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之间寻找经济发展的平衡点。下列国家中,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是 |
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仅用十多年时间就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大国,这主要得益于当时的阿登纳政府采用了一种适合本国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通常被称为A.混合市场经济 | B.计划指导型经济 | C.社会市场经济 | D.政府主导型经济 |
|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圈地运动之初,失地进城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懒汉”,为此,英国政府通过“血腥立法”加以严惩。后来在1601年,英国政府又通过了著名的伊丽莎白法即“旧济贫法”,为失地农民创造了多种就业的方式。到1834年,英国政府又颁布了“新济贫法”。 ——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二战后,为安置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以吸纳从农村中分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事业,拉长产业链,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③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养非农产业人才。日本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开始采取措施促进非农产业向农村地区扩散,鼓励劳动力由农业向农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 ——马克继《日本经验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途径》 材料三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开放和建立经济特区,吸引了大批民工。广东省成为四川省第一劳力输出大省,最高峰时曾达到500万,占四川民工省外输出的80%以上。四川省内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及四川省内城镇化进程加快,也吸引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据统计,四川城乡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已由1990年的12.3%上升到2003年的28.6%,其中大部分就业岗位由农民进城人员取得。 ——郭正模《近期四川向珠三角地区劳力输出的趋势、问题与对策》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二,比较分析英、日两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不同特点。(8分)并结合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政策对英、日两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6分) (2)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四川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认识。(11分) |
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林德贝克批评说,“这种经济患上了‘动脉硬化症’,对劳动缺乏刺激作用,带来了社会发展的放慢或停滞”。他所批评的是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B.自由资本主义经济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D.高度发达的福利经济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