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唐朝诗人王绩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这反映了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题文】唐朝诗人王绩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这反映了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唐朝诗人王绩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这反映了
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答案
【答案】B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主要反映了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材料中并不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所以选B。A、D诗中没有体现,材料中虽提到手工业,但没有反映规模扩大的信息。
考点 :中国古代经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小·农经济
举一反三
【题文】战国时期,变法改革成为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以下变法改革在各国兴起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
B.兼并战争的需要
C.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D.实现富国强兵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马克思指出:“数百万(小农)家庭……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就这一点而言,他们是一个阶级。而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地域的联系,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共同关系,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就这一点而言,他们又不是一个阶级。”马克思在这里想要说明的是
A.小农经济的分散性特点
B.小农不能划分到阶级中
C.小农国家意识比较淡薄
D.小农应当建立政治组织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汉代我国古代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
A.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D.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事业的发展。“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材料中的“它”是指(   )
A.都江堰B.郑国渠C.龙首渠 D.成国渠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
材料二  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  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记载: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合计的最大比重。
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材料四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1分)这种经济模式有何特点?(4分)
(2)从材料二的图表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2分)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结构的主要特征。(4分)
(3)比较材料三中不同时期中英两国的发展状况,概括说明经济规模曾居世界第一的中国为何没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4分)
(4)材料四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3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