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关于我国农业,早在《孟子·梁惠王上》中就已提及“深耕易耨”;在《荀子·富国篇》中也有“多粪肥田”“长斗石,取上种”等说法。这些现象从侧面反映出战国时期

【题文】关于我国农业,早在《孟子·梁惠王上》中就已提及“深耕易耨”;在《荀子·富国篇》中也有“多粪肥田”“长斗石,取上种”等说法。这些现象从侧面反映出战国时期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关于我国农业,早在《孟子·梁惠王上》中就已提及“深耕易耨”;在《荀子·富国篇》中也有“多粪肥田”“长斗石,取上种”等说法。这些现象从侧面反映出战国时期
A.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
B.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C.农业主体地位的形成
D.男耕女织是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
答案
【答案】A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深耕易耨” “多粪肥田”“长斗石,取上种”等说法,可见当时古代农业注重精耕细作,通过耕作方法、技术等进步,提高产量,因此因此选A。BCD三项在题干中都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农业的特点。
举一反三
【题文】古代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这句民谚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什么特点(    )
A.分散性B.自给自足
C.相对稳定性D.精耕细作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北魏与唐前期实行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小农经济,抑制土地兼并B.实行土地国有,促进经济恢复
C.打击地主势力,促进生产发展D.改革基层行政,加强中央集权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从图1到图2的变化中,可以得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信息是(   )
 
A.铁犁牛耕的出现B.小农经济的产生
C.犁耕技术的成熟D.单位亩产量提高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清乾隆年间,一个地主家庭的四个儿子的择业选择,你认为不可能的是
①老大能歌善舞,在北京表演京剧      
②老二精明能干,在上海从事进出口贸易
③老三子承父业,在家乡购田置产,安居乐业
④老四去了江西平遥,和朋友合伙兴办票号
A.③④B.①②
C.①③D.②③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