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被称为“茶神”的唐朝人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

【题文】被称为“茶神”的唐朝人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被称为“茶神”的唐朝人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
②陆羽推崇越州青瓷
③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唐朝时期白瓷质量不如青瓷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③④
答案
【答案】C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阅读题干,①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②陆羽推崇越州青瓷③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都能从材料中得出;陆羽指的是在泡茶上青瓷比白瓷好,而非质量上青瓷比白瓷好,所以④唐朝时期白瓷质量不如青瓷,说法是错误的,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点评: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历史悠久,兴起较早,建立在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长期存在多种经营形式,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3)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某些部门在明清时出现手工工场。
(4)生产技术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欧亚地区。
(5)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呈相应的变化。随着经济重心南移,有不少手工业部门、手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从北方移到南方。
(6)与农业发展密切结合,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受农业制约。
举一反三
【题文】《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两宋之世。”其表现有(   )
①文人山水画兴起      ②指南针在航海中应用
③理学兴起            ④彩瓷生产时代到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关于中国丝织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②唐代开始丝绸远销欧洲
③中国被称为“丝国”                   
④丝是元、明、清时期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2分)
材料二:万历时王世懋《二酉委谭摘录》说是“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因而他戏称之为“四时雷电镇”。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特点?(2分)这能否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2分)]
材料三: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宰相”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2分)
材料四:唐太宗认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五: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
(4)依据材料四概括唐太宗关于权力结构的主张和目的。(2分)结合材料五,说明唐代“三省体制”运作方式在当时所产生的主要意义。(2分)
材料六: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文彦博(注:宋神宗时三朝元老、枢密使):“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帝(宋神宗):“更张法制,於士大夫诚多不悦,然於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帝:“士大夫岂尽以更张为非,亦自有以为当更张者。”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5)结合材料六,指出制约皇权的除了相权,还有什么力量?(2分)分别说明其为何能够制约皇权。(2分)
材料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6)依据材料七,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2分)
材料八: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与己……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7)结合时代背景评述材料八的观点。 (6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