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古代几个历史时期城市状况示意图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

【题文】(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古代几个历史时期城市状况示意图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古代几个历史时期城市状况示意图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被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沿线导致较大的发展。
——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
材料三   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到了17—18世纪,形成了以乡村工商业为依托的中小城镇,这时期中小城镇大约已达到了700多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唐宋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说明“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的理由。(2分)
答案
【答案】
(1)特点:城市布局由相对固定到突破市坊界限,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出现夜市;(2分) 城市数量不断增加;(1分)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尤其是南方城市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1分)
(2)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代工商业的推动;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4分)
影响:改变城市布局;成为列强商品、资本输出的基地;加剧自然经济的瓦解;引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4分)
(3)理由: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积极开展殖民扩张和对外贸易,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工业革命的推动。(2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示信息的分析和提炼能力。据图中的一二福图可知,城市的外围从有边沿线条,到不规则的边沿线条;城市中心由规则的对称到不规则的对称图;图三和图四可以知道,数量在增加,南方增长更快;同时城市的政治功能在降低,经济功能在增加。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据材料“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可知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被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可知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可知近代工商业的推动;“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沿线导致较大的发展”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对于影响主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方面。
(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资料的分析能力和所学知识的再现能力。据材料中的“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到了17—18世纪,形成了以乡村工商业为依托的中小城镇,这时期中小城镇大约已达到了700多个。”可知有工业革命的影响;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还有新航路和殖民扩张。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宋城市;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近代城市;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城市
举一反三
【题文】“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经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我们从这首唐诗不能看出 (  )
A.商人经营范围广,商品种类多
B.商人足迹遍布全国甚至边疆地区
C.政府重农抑商政策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D.长安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市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这一记载,反映了北宋 (   )
A.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B.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统一规定的时间限制
C.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D.江南经济的繁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这反映了
A.开禁政策促成海上贸易发展
B.明朝全面推行对外开放政策
C.漳州月港成为福建经济中心
D.明朝开始出现海外移民现象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22分)宋代的历史上,有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存在着广阔的认识空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8至13世纪的经济发展确实也推动了当时社会和丈化的发展。当时出现的社会类型蕴含了许多现代都市文明的特点并且一直持续到19世纪,故我们不妨称之为前现代社会。……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一个矛盾的时代》
材料四 钱钟书曾说: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数得到宋代。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我们的教科书一直说宋代是个“积贫积弱”的时期。“贫”指国力、财政上面的贫乏困窘;“弱”指在对外竞争,特别是军事竞争中力量薄弱。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一个矛盾的时代》
请回答:
(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l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的观点? 说明理由。(8分)
(2)据上述材料,从文明史的角度,概括说明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8分)
(3)材料四中两位学者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这与“宋代是个‘积贫积弱’时期”的观点是否矛盾? 说明理由。(6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宋书》记载:“(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反映了当时
A.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B.南方相对安定促进经济发展
C.南方物资供给全国各地D.南方政治清明带动经济发展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