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沃德·巴特雷在《1450一1800年世界银决流动》中说“整个殖民地时期(1492年到1820年),西

【题文】(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沃德·巴特雷在《1450一1800年世界银决流动》中说“整个殖民地时期(1492年到1820年),西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沃德·巴特雷在《1450一1800年世界银决流动》中说“整个殖民地时期(1492年到1820年),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的白银超过40亿比索,即14万多吨。”而据厄尔·汉米尔顿的研究,就有约2亿比索通过明朝在马尼拉一带的贸易站流向了中国,36亿比索则流向了西欧诸国,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而西班牙自己仅存2亿比索。                         
——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1)在新航路开辟问题上,有人形象地比喻西班牙“替人做嫁衣裳”,请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含义。(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流入西欧诸国的36亿比索的白银“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的原因。(6分)
材料二 在17、18世纪的杭州,徽商云集,他们与官府关系密切,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米市桥、黑桥俱是米行,孩儿巷、官巷口则俱是布行,清河坊则俱是药行,而铁犁、纺车无从寻觅。参茸、瓷器、龙井、丝绸、西洋奇物则更是无所不有。各行各业,主要买家俱为衙门,米市布行亦在其列。店主兴衰荣辱全依官府,苛捐杂税自不待言,飞来横祸亦未可知。
—一商编自《杭州市志》
(3)白银大量流入对当时中国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否产生了根本性影响?结合材料二中商业发展的特点说明你的判断。 (3分)
材料三 “新大陆的银……成为旧大陆两端通商的主要商品之一。把世界各处相隔遥远联络起来,大体上也是银的买卖为媒介。”                          
——[英]亚当·斯密《国言论》
(4)根据材料三,白银在近代世界经济体系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答案
【答案】
(1)含义: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大量白银流入西欧其它国家及中国;(1分)
在世界市场中陷入边缘境地(或没有引起西班牙经济政治结构近代化变动;或没有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
(2)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交通和商路的发展;(2分)
白银流入西欧,促使金银贬值,消费能力提高,对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的需求扩大;(2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两个点,每点1分,如果在第l点中只回答“新航路开辟”,得1分。)而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对外国产品需求量不大;(2分)
(3)没有。(1分)
特点:官商经营为主;生活性消费和奢侈品消费为主;政府消费为主。(答出2点即得2分)
(4)作用:充当世界贸易的媒介;(1分)有利于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1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含义依据材料一中“就有约2亿比索通过明朝在马尼拉一带的贸易站流向了中国,36亿比索则流向了西欧诸国,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而西班牙自己仅存2亿比索”的信息来归纳,可得出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大量白银流入西欧其它国家及中国,没有在本国转化为资本,没有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原因可从新航路的开辟、中国在传统贸易中出超的地位来分析,如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交通和商路的发展;白银流入西欧,促使金银贬值,消费能力提高,对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的需求扩大。
(3)依据可从材料二中“他们与官府关系密切,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米行、布行、药行”“各行各业,主要买家俱为衙门”的信息可概括出官商经营为主,生活性消费和奢侈品消费为主,政府消费为主。因此白银大量流入对当时中国生产方式的变革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4)作用依据材料中“新大陆的银……成为旧大陆两端通商的主要商品之一。把世界各处相隔遥远联络起来”的信息,从世界贸易、世界市场等角度来思考,可得出充当世界贸易的媒介,有利于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意义;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商业的发展
举一反三
【题文】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人类文明政治的发展,离不开政治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近来京城内外风俗尚侈,不拘贵贱,概用织金宝石服饰…上下仿效,可以成风。
----《明宪宗实录》
材料三  材料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
——据(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3分)
(2)据材料二,归纳明朝奢侈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奢侈之风盛行的原因。(8分)
(3)据材料三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4分)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9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表是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檄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时间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宝钞23、银1、布1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银52、稻谷1
该表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稳固          B.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
材料一 有人说,如果不懂得小农经济,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中国历史。小农经济在古代诗作中有充分的反映。例如: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1)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古代中国农业发达的原因。(4分)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明清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2)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1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4分)明清时期“新经济的萌芽”又是指什么?(2分)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向?(2分)
材料三  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有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                           
——马克思《资本论》
(3)在古代中国“资本在它萌芽时期”,国家政权给予帮助了吗?(1分)依据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当时国家政权采取的政策。(2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7分)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区域,在文明进程中起着重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自宋朝开始的“中古都市化革命”取消了每一个县只许设一个市场的限制, 官市制度终于崩溃,有些城市快速扩大,并在城门外出现商业区。
发展到明清时期,出现许多大专业市镇,从事于米粮或手工业品之贸易。这一发展当然与长江下游地区的农业逐渐商业化有密切关系。长江下游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棉货与丝货产区。江南地区有52个棉货专业市镇,25个丝货专业市镇,13个米粮专业市镇。这些市镇都分布在太湖附近及长江三角洲一带。只有一个镇——南汇县周浦镇,既属棉货专业又属米粮专业。换言之,其他的89个市镇都只专业一项主要产品。
——摘编自刘翠溶《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都市化之发展与人口特征》
(1)依据材料一分析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市镇化的原因和特点。(6分)
材料二 英国城镇人口变化及下议院议员构成变化情况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社会发生哪些变化?(2分)简要说明上述变化的原因。(4分)
材料三 图3是晚清时期上海城市一隅。原图中有这样的文字介绍:“江海北关(注:专司外洋各国商务)设在沪北英租界黄浦滩上,规模宏敞,轮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