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下列对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包括①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题文】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下列对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包括①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下列对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包括
①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②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
③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答案】A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概况。根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铁工具和牛耕使用,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自耕农出现;商业发展方面,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一些经商致富的大商人。①②④项正确,所以选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春秋战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农业、手工业、商业
举一反三
【题文】史学家万明指出“晚明时期,世界经济正处于融为一体的进程中。由于中国社会内部发生的变化,白银货币化产生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市场经济萌发并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扩展,不仅拉动了外银流入,而且使中国由此主动走向了世界。”这说明这一时期
①商品货币经济拉动白银流入         ②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③“海禁政策”被废止               ④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逐渐密切
A.①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26分)图书的历史折射了文明的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多数学者认为雕版印刷创始于隋唐之际。唐代印刷活动主要用于印刷佛经、教材等书籍。《金刚经》由7张麻纸连成,印有楷体经文,图文精美。造纸中心成都、江浙一带成为印刷业较为发达地区。唐代后期,雕版印刷术已相当普及,印刷的书籍作为商品开始普及。据日本九世纪末史书记载,当时日本所存汉文图书多达一万六千余卷。
——摘编自白寿彝 主编《中国通史》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推动唐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概述唐代图书传播的积极影响。(10分)
材料二  1773年,乾隆帝下诏设馆纂修《四库全书》,历时17年,主要囊括了我国清代乾隆以前的历史、政治、宗教、哲学、天象、文艺等内容。乾隆帝趁编书之际,查禁焚毁书籍、石刻等,其数量几与《四库全书》中保存的相当。
——摘编自 王家范等 编著《大学中国史》等
1751—1772年狄德罗主持出版了《百科全书》二十八卷,无论在自然科学方面,还是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它都代表了18世纪的最高学术水平。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欧洲的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摘编自罗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通过分析下列三幅地图,可以看出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城市分布区域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西汉商业城市分布图    唐朝商业城市分布图    明朝商业城市分布图
A.闭关锁国的政策B.人工运河的开凿
C.政治中心的变化D.经济重心的南移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面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省区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直隶
14
132
82
527
43
537
山东
42
104
64
1126
74
1583
陕西(关中)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45
459
51
545
43
976
福建(不含台湾)
19
131
15
205
39
511
广东


72
1270
71
1959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西汉元始二年人口密度图                 清嘉庆二十五年人口密度图
比较以上两图,提取两项有关汉至清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