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东亚指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包括濒临太平洋的日本、中国、韩国、东盟十国。在古代,东亚曾经出现过文化共同体和经济贸易商业圈,各国相互往来频繁。今天东亚是世界

【题文】东亚指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包括濒临太平洋的日本、中国、韩国、东盟十国。在古代,东亚曾经出现过文化共同体和经济贸易商业圈,各国相互往来频繁。今天东亚是世界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东亚指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包括濒临太平洋的日本、中国、韩国、东盟十国。在古代,东亚曾经出现过文化共同体和经济贸易商业圈,各国相互往来频繁。今天东亚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区域之一。中国是东亚的重要部分,中国的发展与东亚的发展具有紧密的相互依存性。
材料一  古代中、日、朝三国关系的全面发展,是从中国的隋唐帝国时期开始的。此前三国的交往,可以称为早期的交往。从朝鲜半岛的历史来讲,从箕氏王朝到卫氏王朝(公前11世纪中期~前2世纪中期),它们的建立者和统治阶层都来自中国移民。秦汉时期辰韩深受秦文明的影响……古代中日之间的交往,据推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一带先民,就可能有人从海上移民来到日本列岛。徐福东渡的传说,实际上是秦汉之际中国人渡海移民到日本的一个缩影。文献记载中日之间的友好往来,是在两汉时期,汉光武帝赐金印于倭王,则是一个典型的实物例证。古代朝日之间的交往,先期主要表现为移民风潮。当时从朝鲜半岛来到日本的移民,既有朝鲜人,也有生活在朝鲜的中国人。移民为日本带去了先进的汉文化和生产技术,大大促进了日本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发展。
(1)据材料一,古代中、日、朝三国早期交往的主要形式是什么(2分)?这一时期的交往,中国对当时东北亚社会发展有何影响(2分)?结合所学知识,隋唐时期,三国社会发展、交往内容与早期交往相比又有什么新变化(5分)?
材料二  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政府在广州设置了市舶使。宋政府设立了市舶司,多次派使臣赴海外招徕外商;并管理对外贸易。两宋亦利用民间力量来广招外商。每艘海舶船主,也是政府委任的“市舶纲首”,负有在域外“招诱舶商”的任务,规定“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解货物,及五万贯、十万贯者,补官有差”(《宋会要·蕃夷》),宋政府甚至向外国商人开放仕途,以此作为扩大贸易额的奖励。市舶之利在两宋国家财政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宋高宗绍兴廿九年财政总收入为四千万缗 ,而市舶司竟获二百万,居岁入总数二十分之一。” 
材料三 宋朝经济大发展,特别是商业的发展,或许可 以恰当的称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一革命产生出直至19世纪仍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东京城打破了唐朝长安城坊市分离封闭的商业结构,《清明上河图》显示了商业气息的浓厚,宋时的商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据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说,当时(公元1201年)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500万至1800万盎司黄金,如此庞大的商品流通量,在当时世界恐怕是绝无仅有的。金属货币难以适应商品的巨额流通。货币发生了突破性变革,最早的纸币产生了。到南宋,纸币逐渐成为主要货币,汇票、支票之类的票据,在12世纪中叶发展为建有流通职能的纸币。(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2)读图,唐宋时期中国海外贸易港口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于什么地区(1分)?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分布在图中的哪些区域(1分)?说明理由。(2分)
(3)依据材料,分析宋朝 “商业革命”出现表现及主要原因。(5分)
材料四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五月戊辰,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占城在今越南中部地区)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择民田之高仰者,莳之,盖早稻也。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后又种于玉宸殿,帝与近臣同观,毕刈,又遣内侍持于朝堂示百官,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稍小,不择地而生。(《宋史》)
(4)据材料四,宋真宗要解决北宋时期农业发展面临的什么问题?(2分)为解决这一问题他采用了哪些办法?(3分)
材料五  玉米、番薯、马铃薯原产于美洲,适应于山地及贫瘠土地种植。玉米约于16世纪中叶分3路传入我国:西北陆路自波斯-中亚-我国甘肃-黄河流域;西南陆路自印度-缅甸-云南-川黔;东南海路由东南亚-闽广内地。清乾隆中期到嘉、道年间,是玉米大规模推广时期。嘉庆以后,玉米在全国普遍栽培,流民在玉米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番薯是16世纪后期(明万历年间),从东南亚传入我国闽广地区,一条途径是从越南传入广东的东莞和电白;一条是经南澳岛传入福建泉州;再就是由菲律宾携种至福州。17世纪后期向江西、湖南及浙江、江苏沿海地区扩展,18世纪中叶遍及南方各省并向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扩展。……17世纪中叶荷兰人把马铃薯带到台湾,传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18世纪,传教士、商人将马铃薯普通栽培种从欧洲带到我国。   
(5)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是说明,明清时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番薯、马铃薯能够传入、并在中国推广种植的国际、国内因素有哪些?(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作物的传入,对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3分)
(6)唐宋、明清时期,与东南亚(南洋)地区的交往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3分)
答案
【答案】
(1)据材料一,古代中、日、朝三国早期交往的主要形式是什么(2分)?这一时期的交往,中国对当时东北亚社会发展有何影响(2分)?结合所学知识,隋唐时期,三国社会发展、交往内容与早期交往相比又有什么新变化(5分)?
早期:形式——移民,文化技术交流 2分
影响——中国移民带去先进的华夏文化和生产技术,推动了日、朝两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 2分
隋唐:发展——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空前繁荣时期;1分
朝鲜半岛由新罗结束了三国并立局面,实现了统一;1分
日本国家统一后,通过大化改新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变迁。1分
内容——三国之间,政治上使节往返密切、经贸联系紧密、文化交往频繁。2分
(2)读图,唐宋时期中国海外贸易港口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于什么地区(1分)?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分布在图中的哪些区域(1分)?说明理由。(2分)
港口:中国的东南沿海。1分   
对象:西洋地区,主要是东南亚地区1分
理由:这一地区较密集的分布着当时中国人认识记载的众多国家;
中国与这一地区的国家交往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临近  (任意两点都可给2分)
(3)依据材料,分析宋朝 “商业革命”出现表现及主要原因。(5分)
表现:外贸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拥有当时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商品流通量 1分
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唐朝时期的时空限制,城市商业气息浓厚 1分
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并出现了汇票、支票之类的票据 1分
原因:唐宋政府重视对外贸易,设置机构管辖;派使臣赴海外招徕外商,利用民间力量招商 2分
(4)据材料四,宋真宗要解决北宋时期农业发展面临的什么问题?(2分)为解决这一问题他采用了哪些办法?(3分)
问题:江南经常出现的旱灾,缺乏适应旱地种植的作物 2分
办法:将从越南传入福建的占城稻种分给江、淮、两浙三路旱灾地区  1分
派转运使张榜公示占城稻的种植方法 1分
在玉宸殿种植,亲自考察、展示推广 1分
(5)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是说明,明清时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番薯、马铃薯能够传入、并在中国推广种植的国际、国内因素有哪些?(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作物的传入,对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3分)
因素:新航路开辟,西欧殖民者侵略亚洲,将其传播到中国周边地区,1分
东南亚各国长时期与中国经贸文化联系密切,充当了传播桥梁  1分
国内居民迁移(流民)充当了传播媒介 1分
影响:适应并推动了中国人口增长,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宜劳动力,又阻碍了农业技术的进步 1分
有利于中国经济作物的种植,出现专业化的农业生产区域,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  1分
不宜农地区被开垦为农田,恶化中国山区生态环境 1分
(6)唐宋、明清时期,与东南亚(南洋)地区的交往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3分)
高产、适应性强的农作物传入,推动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中国人口总量
对外贸易,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推动了两宋时期商业革命的出现
解析
【解析】略
举一反三
【题文】明清时期,虽然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制度逐步衰落,但商业继续繁荣,这突出表现在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同《中国城市发展史集》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很大的发展。
  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收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的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侵,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等
材料三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1801年的15个增长到1891的63个。从1820年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10年。
                    --摘编自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市镇的特点及兴起的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12分)
(3)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发展的差异很大,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以下表述能正确反映夏、商、周时期社会经济的是
①田野中种植着稻、黍、稷、麦、豆等农作物
②劳动者手持大量木、石或青铜农具
③饲养很多家畜,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
④商业有所发展,商朝以贝作为货币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古代中国城市的商业活动突破了地点和时间限制的朝代有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战国策》记载:“(战国时)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齐都临淄)甚富而实,临淄之途,人肩摩。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材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是                                               (   )
①城市规模扩大         ②城市商业的发展 
③民间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④市坊之间没有严格界限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