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两宋明清比例51%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

【题文】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两宋明清比例51%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
两宋
明清
比例
51%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拨的公平、公正
答案
【答案】C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进士的出身比例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平民甚至是贫寒家庭,因此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的说法不准确,排除A;BC古代选官制度受社会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实现公平、公正,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科举制
举一反三
【题文】“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唐摭言·散序进士》)这主要是因为(  )
A.只有进士才能为官B.进士考试难,录取率低
C.进士在官场的同僚多D.社会普遍认同进士的能力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范仲淹于公元1015年中进士,曾先后做过河中府通判、饶州知州、延州知州等地方官,于1043年回朝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继而推行新政。以下对范仲淹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通判负责监督B.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C.枢密使的设置有利于加强君权D.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如图为中国古代某朝代疆域图,图中①②③④在管理方式上有明显差异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是(   )
A.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
B.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D.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须灭私循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戴胄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初年,皇帝的一道圣旨中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尚书省填写“奉行”后,具体交给哪些部门去执行?(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8分)
(3)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这些特点对国家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6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