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至于明清,防

【题文】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至于明清,防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至于明清,防闭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四: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为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五:1905年全国工矿业已达数百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起,这些无疑需要大量人才。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大量的懂得相关知识的人才。显然,科举无法培养和选拔这样的人才。 
——《废科举与社会转型》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特点。(3分)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5分)
(3)据材料四,分析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4分)
(4)在近代,为何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4分)
答案
【答案】(1)不断发展和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3分)
(2)被西方国家借鉴;打破贵族对仕途的垄断;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学风的改良(5分)
(3)看法: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学非所用;选拔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2分)
目的:改革科举制培养实用人才;挽救民族危机。(2分)
(4)西方:用考试选拔人才,体现公平择优;符合西方的平等思想;(2分)
中国:八股取士束缚人才;民族危机出现;近代工业、近代学堂的发展。(2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特点从材料一中的信息来归纳即可,根据分值判断出三个要求,注意划分材料层次,获取有效信息,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概括出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从“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的信息归纳出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
(2)科举制的积极影响从材料二中“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的信息可得出科举制被西方国家借鉴;再根据材料三的信息可得出科举制促进学风的改良,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影响,如打破贵族对仕途的垄断;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
(3)第一小问看法根据材料四“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可以归纳为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可以归纳为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可以归纳为“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第二小问目的抓住梁启超是维新派代表人物,从梁启超言论以及维新派挽救民族危机角度来思考归纳即可。
(4)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可以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来分析,如用考试方式选才,体现公平择优。“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可以从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弊端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来分析,如八股取士束缚人才;民族危机出现;近代工业、近代学堂的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举一反三
【题文】“学而优则仕”“鱼跃龙门”“金榜题名”等术语打上了中国古代哪一制度的烙印
A.科举制B.宗法制
C.分封制D.三省六部制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江南修筑一项水利工程,当时的运作程序应该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出现这一现象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 观察下图,两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皇权不断加强
C.封建等级制度不断强化D.古代礼仪不断发展完善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战国的军功授爵制—西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其对应的选拔依据正确的是
A.军功—孝廉—门第—才B.才—孝廉—门第—绩
C.才—门第—绩—孝廉D.孝廉—绩—才—门第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