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中英实力的对比
国 别
中 国
英 国
综合国力
落后封建国
世界强国
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经济基础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军事力量
装备陈旧,素质低下
船坚炮利,战斗力强
对外政策
闭关锁国,被动
殖民扩张,主动
中英贸易
出超
入超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2011年10月9日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信息?(3分)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不利的影响?(3分)
(2)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结合材料二中的表格内容,你认为是否有道理?说明你的理由。(7分)
(3)辛亥革命为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国家做出哪些重大举措?(6分)结果如何?(2分)
答案
【答案】
(1)信息:清代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于陈规旧制。(3分)
根源: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3分)
影响: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3分)
(2)有道理。
理由: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力量增强,企图开辟中国市场,而封建落后成为其扩张的目标,战争无法避免。(7分)
(3)举措: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法律形式保障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和国民的基本民主权利。(6分)
结果:失败了,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实行专制独裁。(2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清代加强君主专制措施的分析与认识。回答第一小问,要紧扣材料“清代……‘惟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归纳总结。结合这一时期封建社会发展阶段特征回答“根源”。联系这一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状况及当时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归纳总结。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原因的分析与理解。回答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分析表格中两国各方面的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对外政策,中国的社会发展状况等方面归纳总结。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成果及结果的分析与理解。回答时要明确题目的要求:辛亥革命为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国家做出的重大举措及结果。前一问实际上考查辛亥革命的重要措施,联系所学回答即可。对于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清代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原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措施及结果
举一反三
【题文】《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B.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C.内阁实际地位等同于六部D.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D.加强了专制皇权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
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材料四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选举志》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2分)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2分)
(3)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材料四中选官制度有何变化?(8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自汉代到明清,“中朝、内阁、军机处”三个机构的共同点是(      )
①取代了相权   ②行政效率低下   ③强化了君权   ④始终由高官任职
A.①B.③C.①②D.③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