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落叶是否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下列各项构成了一个实验设计,其中不符合实验目的的步骤是[     ]A.可选择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筛出落叶和土壤B

为探究落叶是否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下列各项构成了一个实验设计,其中不符合实验目的的步骤是[     ]A.可选择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筛出落叶和土壤B

题型:北京期末题难度:来源:
为探究落叶是否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下列各项构成了一个实验设计,其中不符合实验目的的步骤是[     ]
A.可选择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筛出落叶和土壤
B.将落叶平均分成两份,把土壤也平均分成两份
C.将灭菌的落叶设为实验组,不做处理的落叶设为对照组
D.将落叶分别埋入两组土壤中,观察腐烂情况
答案
C
举一反三
同位素标记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下列关于此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将小白鼠放在18O的环境中,可呼出C18O2
B.用含3H标记的尿嘧啶核苷酸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在分生区细胞可检测到放射性
C.给大豆提供15N的硝酸盐,则在其细胞壁的纤维素中能检测到15N
D.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标记元素在氨基酸的R基
题型:新疆自治区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对生物科学的经典实验,表述正确的是[     ]
A.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用澄清石灰水检测酒精的产生
B.孟德尔利用测交实验,证实了自己对遗传因子传递规律所作假设的正确性
C.科学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膜时发现其具有暗—亮—暗三层结构
D.达尔文利用胚芽鞘证实了向光性与尖端有关,与尖端下部无关
题型:北京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请挑选出正确的科学方法与实验目的正确组合[     ]
A.科学方法:光学显微镜观察  实验目的:认识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
B.科学方法: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  实验目的: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科学方法:建构物理模型  实验目的:研究DNA分子结构
D.科学方法:样方法  实验目的:调查鼠的种群年龄组成
题型:北京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是生物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研究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功能和结构,采用差速离心法和显微观察法
B.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采用研磨过滤法和纸层析法
C.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采用活体染色法和持续的显微观察法
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采用对比实验法和产物检测法
题型:吉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太湖水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科研人员为了探究湖底底泥是否是引起水华的藻类种源的越冬场所,在冬季用柱状底泥采样器(外径60mm、内径52mm、高50cm)从太湖中采集柱状底泥。采样的每个泥柱总长40cm,将泥柱上层3cm段(编号HI)、中层10~13cm段(H2)和下层20~23cm段(H3)小心切出,立即取少量底泥置于干净的小烧杯中,加少许无菌水,充分混匀,静置1分钟后取上部液体进行显微检测,重复三次取样检测,采得各生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请据表回答:
(1)某同学认为,为了减少显微检测时工作量,可只进行一次取样检测,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并说明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表数据,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上层底泥的藻类物种丰富度高于下层底泥
B.较上层与底层而言,中层底泥中的生物多样性最丰富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3)①.科研人员为了进一步确定底泥原样中是否存在某种藻类活细胞,将底泥样品接种到一定量的培养基中。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好__________等外界环境条件,在接种后的培养初期,培养基中的铜绿微囊藻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曲线增长。培养过程中发现,在矿质营养等环境条件相同适宜的情况下,培养液中藻类密度过高时其净光合放氧率明显降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②.调查发现。铜绿微囊藻和广源小球藻在底泥中的分布较广,种群密度较高。培养表明,这两种藻类的环境适应能力最强。同时这两种藻类也是太湖夏季水华中的优势种和常见种。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4)水华发生时藻类大量繁殖,除了与气候因素有关外,还与氮、磷等藻类所需营养大量进入水体有关。某兴趣小组欲探究造成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的矿质元素种类,请写出主要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