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几个组的同学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1)对所做的实验及x、y的物理含义,下述可能正确的是(   )A.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x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几个组的同学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1)对所做的实验及x、y的物理含义,下述可能正确的是(   )A.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x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几个组的同学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1)对所做的实验及x、y的物理含义,下述可能正确的是(   )
A.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x是物体下落的时间,y是物体运动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
B.用气垫导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x是被碰小车速度改变量的大小,y是碰撞小车速度改变量的大小
C.探索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x是弹簧的长度,y是弹簧弹力的大小
D.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x是通过电源的电流,y是路端电压
(2)说明上述正确说法中的其中一个图象的斜率的物理意义:
答案
(1)AB
(2)A图中斜率的物理意义:重力加速度g与初速度v0的比值
B图中斜率的物理意义:被碰小车的质量与碰撞小车的质量的比值.
解析
研究平抛运动

tanθ===kt,tanθ∝t,A选项正确.其斜率k的物理意义:表重力加速度与初速度的比值,即表g/v0;用气垫导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设碰撞小车质量为m1,初速度为v1,末速度为v1′,被碰小车质量为m2,初速度为v2,末速度为v2′,则有:
m1v1+m2v2=m1v1′+m2v2′,则
v1′-v1=|v2′-v2|,即|Δv1|=|Δv2|,B选项正确.斜率的物理意义:表示被碰小车质量m2与碰撞小车质量m1的比值;探索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Δx的关系:F=kΔx,x应是弹簧形变量,而不是弹簧的长度,C错.路端电压U与电流I图象应向下倾斜,D错.
举一反三
一辆摩托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30 m/s,要想在3 min内由静止起沿一条平直公路追上在前面100 m处正以2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则摩托车必须以多大的加速度起动?
甲同学的解法是:设摩托车恰好在3 min时追上汽车,则,代入数据得a=0.3
乙同学的解法是:设摩托车追上汽车时,摩托车的速度恰好是30 m/s,则
,代入数据得a ="0." 1.
你认为他们的解法正确吗?若错误请说明理由,并写出正确的解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由A站驶向B站,它们同时由静止从A站出发,最后都到达B站停下,行驶过程中,甲车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乙车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匀减速运动,若两车在加速和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则( )
A.甲先先到达B站
B.乙车先到达B站
C.在行驶过程中甲车的最大速度大于乙车的最大速度
D.在行驶过程中乙车的最大速度大于甲车的最大速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雨雾天,一辆汽车正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 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加速度大小为a="0.6" 的匀减速运动,汽车恰好没有碰上自行车,则(  )
A.关闭油门时汽车与自行车的距离
B.关闭油门时汽车与自行车的距离30 m
C.汽车关闭油门后,汽车恰好没有碰上自行车时所用时间为10s
D.汽车关闭油门后,汽车恰好没有碰上自行车时所用时间为s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摩托车以速度v1沿平直公路行驶,突然驾驶员发现正前方离摩托车s处,有一辆汽车正以v2的速度开始减速,且v2v1,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2.为了避免发生碰撞,摩托车也同时减速,求其加速度至少需要多少?[5]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乙、丙三辆车行驶在平直公路上,车速分别为6m/s、8 m/s、9 m/s.当甲、乙、丙三车依次相距5m时,乙车驾驶员发现甲车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做减速运动,于是乙也立即做减速运动,丙车驾驶员也同样处理.如图2-15(原图2-23)所示.直到三车都停下来时均未发生撞车事故.求丙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至少应为多大?[8]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