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实验过程,某小组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纸带(两计数点间还有两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实验过程,某小组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纸带(两计数点间还有两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实验过程,某小组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纸带(两计数点间还有两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则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 s,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此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由于他们操作不当得到的a-F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其原因是:                     (     )(只答一种情况即可)

答案
0.06s     1.3   平衡摩擦力不够(或未平衡摩擦力)
解析

试题分析: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为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又由于每3个点作为一个计数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采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代入数据解得:;本实验中近似认为沙和沙桶的总重力大小等于小车所受合力的大小,由图可知,当F不为零时,小车的加速度仍为零,这说明小车受有摩擦力作用,所以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不够(或未平衡摩擦力)。
举一反三
如图所示为“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图中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再用2条、3条……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实验. 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出的纸带算出.
(1)为了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木板应________(填“水平”或“倾斜”)放置;
 
(2)判断摩擦阻力已被平衡的方法是(   )
A.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够运动
B.轻推一下小车,小车能够匀速运动
C.释放小车后,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运动
D.轻推一下小车,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运动
(3)实验中______ (填“需要”或“不需要”)测出一条橡皮筋对小车做功W的数值.
⑷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在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        部分进行测量(选填“AD”、“DG”或“GK”).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某同学通过图甲实验装置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
 
⑴实验时,将斜槽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调整斜槽轨道末端水平,确保钢球飞出后做平抛运动,判断斜槽末端是否水平的方法为                                                          
⑵该同学通过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描绘出一条平抛运动的轨迹,如图乙所示,则       (选填“能”或“不能”)通过此轨迹探究平抛运动规律(即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⑶若已知平抛运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为匀速运动,加速度取g=10m/s2,请写出图乙抛物线的函数式y=     m,该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     m/s(上述空格的数字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前应(    )
A.将斜槽的末端切线调成水平
B.将木板校准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平面平行
C.小球每次必须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
D.在白纸上记录斜槽末端槽口的位置O,作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和所建坐标系的原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做平抛运动实验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物体运动轨迹,a.b.c三点的位置在运动轨迹上已标出。则:

①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      m/s。(g取10m/s2)
②小球开始做平抛运动的位置坐标为           cm,y=        cm。
③小球运动到b点的速度为         m/s。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1)测摆长时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单摆的另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摆长为_ ___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完成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为100s.则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得公式为      (用l,g,T表示);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如果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
A.摆单摆球质量太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了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