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这一实验时,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安装弧形槽时,必须使槽的末端的切线方向保持水平B.每次进行实验时,都要

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这一实验时,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安装弧形槽时,必须使槽的末端的切线方向保持水平B.每次进行实验时,都要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这一实验时,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安装弧形槽时,必须使槽的末端的切线方向保持水平
B.每次进行实验时,都要让小球从同一位置开始由静止释放
C.在实验过程中,小球与槽的摩擦不可避免,但这并不影响实验结果
D.为了得到实验结果,不要忘记用天平称出小球的质量

答案
ABC
解析

试题分析:“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这一实验时,要注意安装弧形槽时,必须使槽的末端的切线方向保持水平,每次进行实验时,都要让小球从同一位置开始由静止释放,在实验过程中,小球与槽的摩擦不可避免,但这并不影响实验结果,所以ABC都正确。由于研究平抛轨迹,不需要知道质量,但最好选用较重但体积小的,以忽略空气阻力。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平抛运动实验的理解,平抛轨道不需要光滑,因为每次都从同一位置静止释放,摩擦力做功一样,所以平抛初速度都一样。
举一反三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中,一同学进行如下操作:
①将打点计时器水平地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将长约0.5 m的纸带用小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后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
③先松开纸带,后接通电源,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④换几条纸带,重做上面的实验
⑤在打出的纸带中挑选第一、二两点间距接近2 mm,且点迹清楚的纸带进行测量,先记下O点的位置,依次再取四个计数点A、B、C、D.求出相应位置对应的速度及其下落的高度
⑥将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⑦根据以上测得数据计算相应的v2和gh的值.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以上操作有错误的是         
(2)实验中选出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其中O点为起始点,A、B、C、D为四个计数点,打点计时器所选用电源是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用最小刻度为1 mm的刻度尺,测得OA="11.13" cm,OB="17.69" cm,OC="25.90" cm.,在计数点A和B之间,B和C之间各还有一个点,重锤的质量为m="1.5" kg,根据以上数据,当打点到B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比开始下落时减少了           ,这时它的动能是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g取9.8 m/s2

(3)实验中往往出现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其主要原因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水平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滑块接触,但不粘连;初始时滑块静止于水平气垫导轨上的O点,如图(a)所示。现利用此装置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Ep与其压缩时长度的改变量x的关系。先推动小滑块压缩弹簧,用米尺测出x的数值;然后将小滑块从静止释放。用计时器测出小滑块从O点运动至气垫导轨上另一固定点A所用的时间t。多次改变x,测得的x值及其对应的t值如下表所示。(表中的值是根据t值计算得出的)


(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b)中的方格纸上作—x图线。

(2)回答下列问题:(不要求写出计算或推导过程)
①已知点(0,0)在—x图线上,从—x图线看,与x是什么关系?
②从理论上分析,小滑块刚脱离弹簧时的动能Ek是什么关系?
③当弹簧长度改变量为x时,弹性势能与相应的Ek是什么关系?
④综合以上分析,Ep与x是什么关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是测量子弹离开枪口时速度的装置,子弹从枪口水平射出,在飞行途中穿过两块竖直平行放置的薄板P、Q两板相距为L,P板离枪口距离为s,测出子弹穿过两薄板时留下的C、D两孔间的高度差为h,不计空气及薄板的阻力,根据以上给出的数据,子弹离开枪口时的速度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实验室可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定理”。如图,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轻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中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小车(包括拉力传感器)的质量M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
②将小车停在靠右方的C位置,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
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                   重复②的操作。
(2)下表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其中M是M1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E,F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是F在A、B间对小车所作的功。表格中的△E3=             ,W3=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分析下表,在误差范围内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造成误差的原因                                                             
数据记录表
次数
M/kg
/(m/s)2
△E/J
F/N
W/J
1
0.500
0.760
0.190
0.400
0.200
2
0.500
1.65
0.413
0.840
0.420
3
0.500
2.40
△E1
1.220
W3
4
1.000
2.40
1.20
2.420
1.21
5
1.000
2.84
1.42
2.860
1.43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以下是一位同学做“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的实验。
(1)下列的实验步骤是这位同学准备完成的,请你帮这位同学按操作的先后顺序,用字母排列出来是:               。
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数据(x,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结起来。
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
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刻度尺
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
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式.
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2)下表是这位同学探究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所测的几组数据:
弹力(F/N)
0.5
1.0
1.5
2.0
2.5
弹簧原来长度(L0/cm)
15
15
15
15
15
弹簧后来长度(L/cm)
16.0
17.1
18.0
18.9
20
弹簧伸长量(x/cm)
1.0
2.1
3.0
3.9
5.0
 
据上表的数据在右下图的坐标中作出F-x图线。

②写出曲线的函数表达式。(x用cm作单位):                                         
③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