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图是为《研究平抛运动》的演示实验装置。(不考虑空气的阻力)(1)如图甲所示,在竖直板上不同高度处各固定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弧轨道,轨道的末端水平,在它们相同

甲、乙两图是为《研究平抛运动》的演示实验装置。(不考虑空气的阻力)(1)如图甲所示,在竖直板上不同高度处各固定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弧轨道,轨道的末端水平,在它们相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甲、乙两图是为《研究平抛运动》的演示实验装置。(不考虑空气的阻力)
(1)如图甲所示,在竖直板上不同高度处各固定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弧轨道,轨道的末端水平,在它们相同位置上各安装一个电磁铁,两个电磁铁由同一个开关控制,通电后,两电磁铁分别吸住相同小铁球A、B,断开开关,两个小球同时开始运动,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到达圆弧轨道的末端。则:离开圆弧轨道后,A球做_________运动,B球在进入光滑的水平轨道后做__________直线运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球正好砸在B球上,由此现象可以得出A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2)图乙中C为弹性铁片,它位于B球的左面并夹紧A球,开始时两球均静止,当小锤D下摆时打击铁片C,使B球做平抛运动,同时使A球自由下落,对该实验出现的现象或应得出的结论是(错选或漏选不能得分):
A.两球在空中运动,两者高度始终相同
B.两球必定同时落地
C.实验表明,平抛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D.实验表明,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
(1)平抛      匀速     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2)AB
解析

试题分析:(1)离开圆弧轨道后,A球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匀速运动,B球在进入光滑的水平轨道后所受合力为零,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球正好砸在B球上,由此现象可以得出A球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2)B球做的是平抛运动,A球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如果同时落地,则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故选A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熟悉并掌握平抛运动规律是关键
举一反三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时得到的物体运动轨迹的一部分,是运动轨迹上的四点,以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轨迹和坐标轴上的虚线表示有所省略),三点的坐标如图,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  ,小球开始做平抛运动时的位置   (选填“是”或“不是”) 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探究弹簧振子(如图在一根轻质弹簧下悬挂质量为m的重物,让其在竖直方向上振动)振动周期T与物体质量m间的关系的实验中:
(1)如图,某同学尝试用DIS测量周期,把弹簧振子挂在力传感器的挂钩上,图中力传感器的引出端A应接到__________.使重物做竖直方向小幅度振动,当力的测量值最大时重物位于__________.若测得连续N个力最大值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则重物的周期为__________.
(2)  为了探究周期T与质量m间的关系,某同学改变重物质量,多次测量,得到了下表中所示的实验数据。为了得到T与m的明确关系,该同学建立了右下图的坐标系,并将横轴用来表示质量m,请在图中标出纵轴表示的物理量,然后在坐标系中画出图线。

(3)周期T与质量m间的关系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为使实验结果较为准确,在下列的部分器材中应选用(用器材的字母代号填写)______。
A.1m长的细线.
B.20cm长的细线.
C.大木球.
D.小铜球.
E.0.1s刻度的秒表.
F.有分针的时钟.
G.最小刻度是cm的刻度尺.
H.最小刻度是mm的刻度尺.
(2)某同学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他用刻度尺测量了单摆的摆长L,并用秒表测得单摆在t时间内恰好完成n次全振动,则可算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为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下列措施中可以提高实验精度的是           
A.选细线做为摆线
B.单摆摆动时保持摆线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C.拴好摆球后,令其自然下垂时测量摆长
D.计时起止时刻,选在最大摆角处
(2)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7.50cm,摆球直径为2.00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n次所用的时间,则:
①该摆摆长为            cm.
②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摆球应选经过最        (填“高”或“低”)点的位置时开始计时并计数1次,且用秒表测得经过该位置n次的时间为t,则单摆的周期为          .
③如果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悬点末固定,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④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与T的数据,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如图所示,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g=            (用k表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经猜想地面上的重力、地球吸引月球与太阳吸引行星的力遵循同样的“距离平方反比”规律,牛顿为此做了著名的“月一地”检验。牛顿根据检验的结果,把“距离平方反比”规律推广到自然界中任意两个物体间,发现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
“月一地”检验分为两步进行:
(1)理论预期:假设地面的地球吸引力与地球吸引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引力是同种力,遵循相同的规律。设地球半径和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和r(已知r=60R) 。那么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向心加速度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的比值1:            
(2)实测数据验算: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r=3.80×108m,月 球运行周期T=27.3天=s,地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9.80m/s2,由此计算月球绕地 球运行的向心加速度a´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的比值=1:                       
若理论预期值与实测数据验算值符合,表明,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与太阳、行星间的引力,真的遵从相同的规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