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的三个步骤如下:①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绳套。 通过细绳套同时用两个测力计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的三个步骤如下: ①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绳套。 通过细绳套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它与细绳套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细绳套的方向,读出两个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 。 ②在白纸上根据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③只用一只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筋,使它的伸长量与用两个测力计拉时相同,记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和细绳套的方向。 以上步骤中哪一个有错误或疏漏,请补充或更正错误: ; (2)以下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做法是 . A.两细绳必须等长 | B.用测力计拉细绳套时,拉力应适当大些,但不能超过量程 |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
|
答案
(1)补充或更正错误:使橡皮筋结点到达O点 ;(2)以下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做法是 BD. |
解析
试题分析:(1)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保证合力与分力的效果等价,要保证合力与分力使得橡皮筋的形变大小和方向相同,即第三步中要使橡皮筋结点到达O点. (2)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分力与合力效果相同,必须要使前后两次的形变相同,要记录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并通过图示的方法做出平行四边形,然后与合力比较,但是没有必要要求两根细绳等长。在操作时应尽量保证拉力应适当大些,但不能超过量程,以方便画力的图示,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的目的是为了能便于画出力的方向。因此答案为BD。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过程中需要注意事项以及为什么要注意这些事项。 |
举一反三
如图(a)为某同学设计的“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的关系”实验装置简图, A为小车,B为电火花计时器,C为装有砝码 的小桶,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在实验中细绳对小车拉力F等于砝码和小桶的总重力,小车运动加速度a可用纸带上的点求得。
(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A.用砝码和小桶的总重力来表示F,会产生偶然误差 | B.为消除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可以把木板D的左端适当垫高 | C.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 | D.砝码和小桶的总质量可以大于小车的质量 | (2)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砝码和小桶质量不变,改 变小车质量m,分别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与对应的质量m数据如下表:利用上表数据,在坐标纸中选择合适物理量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作出直观反映a与m关 系的图象。
次数
| 1
| 2
| 3
| 4
| 5
| 小车的加速度a/(m·s-2)
| 1.25
| 1.00
| 0.80
| 0.50
| 0.40
| 小车的质量m/kg
| 0.400
| 0.500
| 0.625
| 1.000
| 1.250
| 小车质量的倒数m-1/kg-1
| 2.50
| 2.00
| 1.60
| 1.00
| 0.80
|
|
(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若电源频率是50Hz,则它每隔_______s打一个点。 (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F、G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则C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为 _________m/s-2 |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探究”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图为实验得到的纸带(已经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多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为:mm),由于不小心,几条纸带被撕断了,混在一起,如下图所示,请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纸带回答:
(1)从B、C、D三段纸带中选出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 ; (2)打A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物体通过1计数点的速度V1=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如图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 ”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实验过程中,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平衡摩擦力时,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着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让小车在小吊盘内的细砂和小吊盘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 B.平衡摩擦力时,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小吊盘内的细砂和小吊盘,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 C.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 D.实验时,应先放开小车,后接通电源 | (2)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实验时,保持小吊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的总质量m,测出相应的加速度,得小车的加速度a与对应的质量m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小车的加速度a/(m·s-2)
| 1.25
| 1.00
| 0.80
| 0.50
| 0.40
| 小车的总质量m/kg
| 0.400
| 0.500
| 0.625
| 1.000
| 1.250
| 小车的总质量m的倒数m-1/kg-1
| 2.50
| 2.00
| 1.60
| 1.00
| 0.80
| 根据上表数据,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进一步直观反映F不变时与m的关系,应该 选 为横坐标,选小车的加速度a/(m·s-2)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 (3)建立坐标系在答卷纸上画出图像 |
在“探究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实验中,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忽略弹簧测力计的重力) 甲方案:木块B左端有一弹簧测力计a固定在竖直墙壁上,用细线将弹簧测力计a与木块B相连,现用水平力Fb拉弹簧测力计b,使木块A向右运动,使木块B处于静止状态,且木块B较长,实验过程中木块B不从木块A上掉下来。 乙方案:用水平力Fc拉弹簧测力计c,,使木块A向右运动,木块B左端细线固定在竖直墙壁,使木块B处于静止状态,且木块A不从木块B上掉下来。
(1)若木块A和木块B的重力分别为100N和150N,某次实验,当甲图中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a示数为60N,b示数为110N;当乙图中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c示数为50N,则: 甲图中算出的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甲为 ; 乙图中算出的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乙为 (2)你认为 (“甲”、“乙”)方案,所求得的动摩擦因数更接近真实值。 简述理由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