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引力常量G,则还需知道下面哪一选项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地球的质量?(  )A.已知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及地球中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B.已知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及

已知引力常量G,则还需知道下面哪一选项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地球的质量?(  )A.已知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及地球中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B.已知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及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已知引力常量G,则还需知道下面哪一选项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地球的质量?(  )
A.已知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及地球中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
B.已知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及月球中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
C.已知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绕行的速度
D.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
答案

A、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由太阳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得:
G
Mm
r2日地
=m
4π2
T2地
r日地

则得:M=
4π2
r3日地
G
T2地
,可知能求出太阳的质量,不能求出地球的质量,故A错误.
B、同理,已知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及月球中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能求出地球的质量,故B正确.
C、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绕行时,由G
Mm
R2
=m
v2
R
,则地球的质量 M=
Rv2
G
,由于地球的半径R未知,不能求出地球的质量,故C错误.
D、对于地球同步卫星,由G
Mm
(R+h)2
=m
4π2
T2
(R+h),则得地球的质量 M=
4π2(R+h)3
GT2
,由于地球的半径R和自转周期T均未知,所以不能求出地球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B.
举一反三
2012年7月,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借助于智利的甚大望远镜,观测到了一组双星系统,它们绕两者连线上的某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此双星系统中体积较小成员能“吸食”另一颗体积较大星体表面物质,达到质量转移的目的,假设在演变的过程中两者球心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则在最初演变的过程中(  )
A.它们做圆周运动的万有引力保持不变
B.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不断变大
C.体积较大星体圆周运动轨迹半径变大,线速度也变大
D.体积较大星体圆周运动轨迹半径变大,线速度变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A选做)宇航员登上某一星球并在该星球表面做实验,用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宇航员拉住,如图所示.宇航员的质量m1=65kg,吊椅的质量m2=15kg,当宇航员与吊椅以a=1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时,宇航员对吊椅的压力为l75N.(忽略定滑轮摩擦)
(1)求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2)若该星球的半径6×105,地球半径6.4×106,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10m/s2,求该星球的平均密度与地球的平均密度之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这次发射后的卫星直接进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为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直接奔月,当卫星到达月球附近的特定位置时,卫星就必须“急刹车”,也就是近月制动,以确保卫星既能被月球准确捕获,又不会撞上月球,并由此进入近月点100公里、周期为12小时的椭圆轨道a,再经过两次轨道调整,进入100公里的近月圆轨道b,轨道a和b相切与P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二号”卫星的发射速度大于7.9km/s,小于11.2km/s
B.“嫦娥二号”卫星的发射速度大于11.2km/s
C.“嫦娥二号”卫星在轨道a、b上经过P点时的速度大小相等
D.“嫦娥二号”卫星轨道a、b上经过P点时加速度相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已知某星球的半径为R,有一距星球表面高度h=R处的卫星,绕该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测得其周期T=2π


5R
.求:
(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2)若在该星球表面有一如图所示的装置,其中AB部分为一长为12.8m并以5m/s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的传送带,BCD部分为一半径为1.6m竖直放置的光滑半圆形轨道,直径BD恰好竖直,并与传送带相切于B点.现将一质量为0.1kg的可视为质点的小滑块无初速地放在传送带的左端A点上,已知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试求出到达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提示:


10.24
=3.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已知“嫦娥一号”绕月飞行轨道近似为圆形,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飞行周期为T,月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求:
(1)月球的质量;
(2)若发射一颗绕月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近月飞船,则其绕月运行的线速度应为多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