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5日至28日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入航天飞行并实现了航天员首次出舱.飞船先沿椭圆轨道飞行,后在远地点P,离地面高度为343千米处点火加速,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入航天飞行并实现了航天员首次出舱.飞船先沿椭圆轨道飞行,后在远地点P,离地面高度为343千米处点火加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入航天飞行并实现了航天员首次出舱.飞船先沿椭圆轨道飞行,后在远地点P,离地面高度为343千米处点火加速,由椭圆轨道变成高度为343千米的圆轨道,在此圆轨道上飞船运行周期约为90分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飞船变轨前后的机械能相等
B.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角速度小于同步卫星运动的角速度
C.飞船在圆轨道上时航天员出舱前后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D.飞船变轨前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变轨后沿圆轨道运动的加速度
魔方格
答案
A、因为飞船在远地点P点火加速,外力对飞船做功,故飞船在此过程中机械能增加,故A错;
B、因为飞船在圆形轨道上的周期为90分钟小于同步卫星的周期,根据ω=
T
可知角速度与周期成反比,所以飞船的周期小角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故B错;
C、飞船在圆轨道上时,航天员出舱前后,航天员所受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航天员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航天员此时的加速度就是万有引力加速度即航天员出舱前后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C正确;
D、飞船变轨前后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时的加速度均为万有引力加速度,据a=
GM
r2
可知,轨道半径一样则加速度一样,故D错误.
故选:C
举一反三
2010年3月5日12时55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遥感卫星九号”送入太空预定轨道.卫星的运动轨道为一椭圆,如图所示,地球的球心位于该椭圆的一个焦点上,A、B两点分别是卫星运行轨道上的近地点和远地点.若A点在地面附近,且卫星所受阻力可以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组合为(  )
①运动到B点时其速率可能等于7.9km/s
②运动到A点时其速率一定大于7.9km/s
③若要卫星在B点所在的高度做匀速圆周运动,需在B点加速 ④.若要卫星在B点所在的高度做匀速圆周运动,需在A点加速.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魔方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29分,经历近43小时飞行和五次变轨的“神舟八号”飞船飞抵距地面343公里的近圆轨道,与在此轨道上等待已久的“天宫一号”成功对接;11月16日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分离,返回舱于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下列有关“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接前“天宫一号”的运行速率约为11.2km/s
B.若还知道“天宫一号”运动的周期,再利用万有引力常量,就可算出地球的质量
C.在对接前,应让“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在同一轨道上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然后让“神舟八号”加速追上“天宫一号”并与之对接
D.“神舟八号”返回地面时应先减速
魔方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嫦娥二号”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嫦娥二号卫星在距月球表面约100km高度的轨道上绕月运行,较嫦娥一号距月球表面200km的轨道要低.若把这两颗卫星的运行都看成是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是(  )
A.嫦娥二号的线速度较小
B.嫦娥二号的角速度较小
C.嫦娥二号的向心加速度较小
D.嫦娥二号的周期较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宇宙间存在一些离其它恒星较远的、由质量相等的四颗星组成的四星系统,通常可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已观测到的四星系统存在着一种基本的构成形式是:三颗星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并沿外接于等边三角形的圆形轨道运行,第四颗星位于圆形轨道的圆心处,已知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每颗星体的质量均为m.求:
(1)中心星体受到其余三颗星体的引力的大小;
(2)三颗星体沿圆形轨道运动的线速度和周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若各国的人造地球卫星都在不同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地球的质量为M,地球的半径为R.则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
A.各国发射的所有人造地球卫星在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运行速度都不超过vm=


GM
R
B.各国发射的所有人造地球卫星在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运行周期都不超过Tm=2πR


R
GM
C.卫星在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必定与地心重合
D.地球同步卫星可相对地面静止在北京的正上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