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电熨斗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对该电熨斗的工作原理叙述中正确的是(  )A.需要设定较高的温度,应向上调节升降螺丝B.双金属片上层金属的热膨胀系数小于下层金属C

如图为电熨斗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对该电熨斗的工作原理叙述中正确的是(  )A.需要设定较高的温度,应向上调节升降螺丝B.双金属片上层金属的热膨胀系数小于下层金属C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如图为电熨斗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对该电熨斗的工作原理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需要设定较高的温度,应向上调节升降螺丝
B.双金属片上层金属的热膨胀系数小于下层金属
C.电熨斗是通过双金属片温度传感器来控制电路的通断
D.在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后触点分离不再升温,当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触点相连继续加温,使它总与设定的温度相差不多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电热丝通电加热,双金属片温度升高,双金属片膨胀系数上大下小,温度升到一定时双金属片向下弯曲使触点断开,需要较高温度熨烫时,要调节调温旋钮,使升降螺丝下移并推动弹性铜片下移,使双金属片稍向下弯曲,这时使触点断开双金属片向下弯曲程度要大一些温度要更高一些,因此只有选项B对。
点评:此题需要对金属的膨胀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有深入了解,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背后的原理有所了解
举一反三
热学部分:
(1)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中所用的油酸酒精溶液为1000 mL溶液中有纯油酸0.6 mL,用量筒测得1 mL上述溶液为8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内,让油膜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油酸薄膜的轮廓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右图中正方形方格的边长为1 cm,试求:
①油酸膜的面积是________cm2.
②实验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 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某学生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时,计算结果偏大,可能是由于 (  )
A.油酸未完全散开
B.油酸溶液浓度低于实际值
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D.求每滴体积时1 mL的溶液的滴数多记了10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的实验中做了哪些科学的近似(  )
A.把在水面上尽可能扩散开的油膜视为单分子油膜
B.把形成油膜的分子看作紧密排列的球形分子
C.将油膜视为单分子油膜,但需要考虑分子间隙
D.将油酸分子视为立方体模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利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器材有:浓度为0.05%(体积分数)的油酸酒精溶液、最小刻度为0.1ml的量筒、盛有适量清水的45×50cm2浅盘、痱子粉、橡皮头滴管、玻璃板、彩笔、坐标纸。则:
①下面给出的实验步骤中,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A. 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将油酸薄膜的形状画在玻璃板上­­­­­­­­­­­。
B.用滴管将浓度为0.05%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滴入1ml油酸酒精溶液时的滴数N
C. 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坐标纸上是边长为1cm的正方形,计算轮廓内正方形的个数,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S
D.将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浅盘内水面上,用滴管吸取浓度为0.05%的油酸酒精溶液,从低处向水面中央一滴一滴地滴入,直到油酸薄膜有足够大的面积又不与器壁接触为止,记下滴入的滴数n
②该实验测得的单个油酸分子的直径约为_____________(单位:cm)。
A、     B、      C、      D、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间接证实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
运动
B.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也存在引力,斥力和引力都随两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减小
C.1K就是1℃
D.分子间距离为平衡距离时,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大
(2)利用油酸在水面上形成一单分子层油膜的实验,估测分子直径的大小.有以下的实验步骤:
A、在边长约40cm的浅盘里倒入自来水,深约2cm,将少许痱子粉均匀地轻轻撒在水面上;
B、将5mL的油酸倒入盛有酒精的玻璃杯中,盖上盖并摇动,使油酸均匀溶解形成油酸酒精溶液,读出该溶液的体积为V(mL)
C、用滴管往盘中水面上滴1滴油酸酒精溶液.由于酒精溶于水而油酸不溶于水,于是该滴中的油酸就在水面上散开,形成油酸薄膜;
D、用滴管将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人空量杯中,记下当杯中溶液达到1 mL时的总滴数n;
E、取下玻璃板放在方格纸上,量出该单分子层油酸膜的面积S(cm2).
F、将平板玻璃放在浅方盘上,待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可认为已形成单分子层油酸膜.用彩笔将该单分子层油酸膜的轮廓画在玻璃板上.
①完成该实验的实验步骤顺序应该是            .
②在估算油酸分子直径大小时,可将分子看成球形.用以上实验步骤中的数据和符号表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约为d=     cm.
(3)(4分)在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实验中,取油酸分子直径为10-10m,若用盆口直径为0.4m的面盆盛水,要让油酸滴在水面上散成单分子的油酸膜,那么油酸体积不能大于    m3,实验中可以先把油酸稀释成油酸溶液,再用特制滴管把这种油酸滴1滴到水面上.若测得1mL油酸溶液为120滴,那么1mL油酸至少应稀释成     mL的油酸溶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小组在进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已知单摆摆动的摆角小于5°,
(1)单摆的摆长应是球自然下垂时从悬点量至           的距离,此实验在测量周期应从摆球摆到               处开始计时。
(2)某同学先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悬挂后的摆线长为L,再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为d ,如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_____________毫米。

(3)在测量单摆的周期时,从单摆运动到最低点开始计时且记数为1,到第n次经过最低点所用的时间内为t; 该单摆在摆动过程中的周期为             
(4) 某同学用秒表测得球第40次经过最低点的时间如图所示,则秒表读数为       s;单摆的周期为           s。
 
(5)用上述物理量的字母符号写出求重力加速度的一般表达式g =                   .
(6)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的值总是偏大,其原因可能是下述原因中
           .
A.单摆的悬点未固定紧,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增长了
B.把n次摆动时间误记为(n+1)次摆动的时间
C.以摆线长作为摆长来计算
D.以摆线长与摆球的直径之和作为摆长来计算
(7)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与T的数据,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k。则重力加速度g=________。(用k表示)若根据所得数据连成的直线的延长线没过坐标原点,而是与纵轴的正半轴相交于一点,则由此图象求得的重力加速度的g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