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①。”子曰:“非礼勿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①。”子曰:“非礼勿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①。”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篇》)
[注]①目:纲目,条目,具体要点。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按礼的要求来克制、约束自己,就可以使人人成为君子,全社会也就可以弘扬仁道,实现理想的大同世界。
B.“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就是说行仁德全在于自己,不在他人。表明了孔子对待人生所采取的积极进取态度,一个人能否为“仁”根本上在于自身能否自觉做到“克己复礼”。
C.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了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而核心是指人与人的相亲相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实行“仁”的主要方法。
D.“仁”作为道德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外化,具有约束性的特点。孔子以礼来规定仁,认为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2)孔子还谈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述你对孔子“仁”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礼”应是作为道德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外化,“仁”是内在的。孔子以礼
来规定仁,认为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即广泛地学习
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只要注意后天“修身”,做到
不断地学习、修养,就能成为懂“仁”的君子。
解析
【参考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
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
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
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
您的这些话去做。”
【评析】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举一反三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滕王阁序》中的“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即指洪州是二十八星宿中翼、轸的分野。
B.古代官职升降有一定的说法,“拜”多用于升高官,“除”有授予官职之意,“左除”则有降职之意。
C.辞是赋的一种,一般要押韵。《归去来兮辞》正是陶渊明回归田园之初激动而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
D.古人用“朔”“晦”等名称来标识日期,如《逍遥游》中的“朝菌不知晦朔”一句中的“晦”就是指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和韩非子是他的学生。《荀子》今存32篇,《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古代六本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有时又指古代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C.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为“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课文中的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祥林嫂)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祝福》)(比喻。表现祥林嫂饱受生活的折磨,脸上呈现的只有麻木,她已经被冷酷的社会摧毁了)
B.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想北平》)
(对比。表明北平城比巴黎等城市布局要匀称、协调,表达对北平的喜爱之情)
C.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拿来主义》(比喻。把“鱼翅”比作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D.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风***:指放浪,不持重。)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有错的一项是(   )
A.朱自清是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和爱国知识分子。***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著有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B.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以北国南国的对比开始,又以对比结束,首尾呼应,从首段的“想饱尝一尝”秋味到末段的愿意用寿命去换取,在感情上又呈递进的关系。
C.马丁·路德·金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带领黑人争取自己的民主权利,1968年4月4日被种族主义分子枪***。
D.《我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就是黑人与白人一样享有自由民主的平等的权利。这篇演讲稿大量运用排比句,句式整齐,语势有力,具有很大的鼓动性。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文学家、书法家。为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等互相唱和诗文的结集。
B.苏轼字字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官至礼部尚书。追谥文忠。“赋”古代文体的一种,《赤壁赋》不只是为了记游,还在“游”中抒情和说理。
C.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的伟大改革家”。
D.《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游记性散文。作者王安石写了游褒禅山所见和游山经过,作者还借记游阐明要成就事业,“志、力、物”缺一不可的观点。本文是游记文的变格,又是议论文的特殊样式,可以说是一篇游记式的论说文。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