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②,何足算也?”                                            (《论语•子路》)
【注】 ①硁硁(kēnɡ):浅薄固执的样子。②斗筲之人:指器量狭小的人。斗,古代量名;筲,竹筐,容量不大。斗、筲喻度量的狭小。
小题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真正的“士”,是在行为上虽曾有令其羞耻之处,但当他出使各国时,能不负君王使命的人。
B.关于士的标准,孔子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言必信,行必果”属最后一个层次。
C.孔子认为不问黑白,一味讲信用,只知贯彻自己言行的人,只是小人罢了。
D.对当朝的执政诸公的言行,孔子颇为鄙视、不屑,认为他们连小人也比不上。
小题2:孔子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与上文对“信”的表达是否矛盾?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说明你对孔子“信”的理解。(3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1:不矛盾。孔子的“信”即守信、讲信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的是“信”对人的重要性。但他并不是片面无条件地推崇“信”,而是说要懂得在不违背道义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
解析

小题1:“行己有耻”是指用羞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动。
小题1:首先回答观点“不矛盾”,再根据“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与“言必信,行必果”的含义谈出自己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
小题1:孔子和墨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1分)
小题2:简析孔子和墨子上述主张的差异。(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加学生运动,在学生联合会开过会的觉民,一回到家就被叫到祖父的面前,他惊恐不安地等待闭目假寐的祖父训斥。当祖父睁眼后,却又奇怪地挥手让他出去,可正当他走时,又被叫回,祖父严厉地责备他上街散传单,又痛骂学生太嚣张,太胡闹。觉民忍气想开口分辩,又遭到怒斥。《家》
B.卡西莫多私下也爱慕着美丽的艾斯梅拉达,但因为自惭形秽而把这份爱深埋在心里,眼看姑娘遭到陷害,伽西莫多用巧计救出了她,并让她在圣母院一间密室里避难。敲钟人用十分纯朴和真诚的感情去安慰她,保护她。《巴黎圣母院》
C.大卫•科波菲尔尚未出世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在母亲及女仆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继父摩德斯通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把大卫送到了女仆的哥哥佩克提家里。佩克提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艾米丽和海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大卫•科波菲尔》
D.高老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起家的面粉商人,中年丧妻,他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两个女儿身上。为了让她们挤进上流社会,从小给她们良好的教育,出嫁时,给了她们每人80万法郎的陪嫁,让大女儿嫁给了雷斯多伯爵,做了贵妇人;小女儿嫁给银行家纽沁根,当了金融资产阶级阔太太。《高老头》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观 足 下 所 为 文 百 余 篇 实 先 意 气 而 后 辞 句 慕 古 而 尚 仁 义 者 苟 为 之 不 已 资 以 学 问 则 古 作 者 不 为 难 到 古 者 其 身 不 遇 于 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语段,完成小题(8分)
甲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乙文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丙文
子路曰:“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 (《礼记·檀弓上》)
小题1:关于丧礼,乙文中宰我、孔子的看法各是什么?(4分)
小题2:丙文中子路所转述的孔子之意和乙文中孔子的看法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5分)
材料一: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材料二: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以上 《论语•八佾篇第三》)
材料三:王者之制:道不过三代,法不二后王;道过三代谓之荡,法二后王谓之不雅。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声则凡非雅声者举废,色则凡非旧文者举息,械用则凡非旧器者举毁,夫是之谓复古。是王者之制也。  《荀子•王制第九》
【注】道不过三代,法不二后王:三代指夏商周三代,后王指当今君王。奉行的政治原则不超出夏商周三代,实行的法度不背离当代的君王。
小题1:荀子提倡的礼制与孔子提倡的礼有何相同点?(2分)
                                                                                
小题2:孔子的“礼”与荀子的“礼”有哪些不同之处,试作评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