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2分)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理欲之辨曾吸引了众多思想家的关注。到了宋代,理学思潮形成,并占据了主导地位。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大声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2分)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理欲之辨曾吸引了众多思想家的关注。到了宋代,理学思潮形成,并占据了主导地位。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大声疾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2分)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理欲之辨曾吸引了众多思想家的关注。到了宋代,理学思潮形成,并占据了主导地位。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大声疾呼“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朱子语类》卷十三),认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朱子语类》卷十三)
自朱熹之后,理学家进一步夸大了“人欲”的危险与罪恶表现出禁欲主义的倾向。“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虽然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也是明显的。很多思想家对这一主张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清人戴震就曾指出“舍人欲无天理”、“理者存乎欲者也”(《孟子字义疏证》卷上),认为理学家的主张会导致“丧尽天良”(同上)的后果。
在现代社会,同样存在理与欲之间的矛盾。当今学者更愿意客观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说,都应当正确处理***与规范的关系。只有这样,人的正常需求才能最终得到合理的满足。
(1)结合文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朱熹在理欲之辨上的观点。(5分)
(2)请试举一例探究在现代社会中人应该如何客观辩证地看待理与欲之间的关系。(7分)
答案
①在朱熹看来,人与社会发展的正常需要就是“天理”,是一种普遍的、公共的道德准则,是社会整体利益的体现;如果为了满足个人的***的过分之求,就是“人欲”,是道德败坏的标志,是只顾一己之私欲的思想行为。他主张彻底消灭“人欲”,恢复“天理”在人的精神世界的主导作用。
(2)在现代社会中,同样存在社会的道德规范与人的***满足之间的矛盾。例如在体育竞赛中,每个运动员都志在摘金夺银,这可以说也是人的一种***的表现,理应得到肯定与尊重。但是如果为了这一目的而服用兴奋剂,就违反了体育精神与比赛规则,是不允许的。从大的方面说,人类为了求发展、谋生存,过度地向自然索取,以致进行破坏性、掠夺性地开发,造成严重的环境危机,其实也是放纵***的结果,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举一反三
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退秦师》开篇提到“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中可知郑国虽危机四伏,但仍有机可乘:秦国与郑国并无太大历史恩怨,也为后文烛之武成功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B.庞朴在《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文中既强调了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的差别之大犹如蜜蜂和蜂蜜,也告诫我们要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双重属性。
C.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提到“礼尚往来”之仪节时写道:“当然,能够只送出去,也不算
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褒词贬用,辛辣嘲讽当时统治者的自我吹嘘、自欺欺人。
D.《廉颇蔺相如列传》渑池相会一幕中,廉颇送赵王时说:“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可见,廉颇亦有私心,对赵王并不是忠心耿耿。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对下面所选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了这话,年纪已经不轻、但还没有结婚的、腼腆的朱阿羞得满面通红,手中的猎枪像烤肉的铁叉一样在眼前转动起来。(用拟人、夸张手法来表现朱阿害羞的心理和拙劣的射击技术。)
B.他们以用数字来表明他们的精明能干为乐事,一些毫无意义的空洞的数目字使他们陶醉。(“他们”指的是战后德国政府,他们追求形式主义的东西。)
C.神父一看大街上乱哄哄的反常样子,心里顿时就明白了。他悄悄地把大门关上。“等一会儿走吧,”他说。(神父的表现可以看出他的善良,对母女二人充满了同情和悲悯。)
D.窗外的树木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面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这个句子说明天气的寒冷和“我”的求助无门。)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小题。(12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乙】赵简子出畋,命郑龙射野人,“使毋惊吾鸟。”
龙曰:“吾先君晋文公伐卫,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良民,是虎狼也。”
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
(选自《金楼子·郑龙谏勿伤百姓》)
【注】①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②畋:tián,打猎。③野人:农夫。④晋文公:即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⑤卫:春秋时的卫国。
小题1:请用“/ ”给下面的句子标出一处停顿。(1分)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2分)
(1)寡人之耳者              (2)故木愈高者愈惧                 
(3)皆以美徐公              (4)今君一畋,欲***良民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人爵愈贵者愈危。
小题4: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2分)
小题5: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这对你与人交往有何启示?(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日趋衰亡。
B.罗贯中,号文木老人,明末清初小说家,代表作《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语言特点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C.冯梦龙,号墨憨斋主人,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编写了《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
D.老舍以短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并在1950年因创作话剧《茶馆》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他的作品语言幽默质朴,京韵十足。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成书早于范晔的《后汉书》,后人因为推重陈寿的史学与文笔,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史外,加上《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风***”一词起源于《诗经》和《楚辞》。“风”是《诗经》中传统的表现手法,“***”指楚辞开创者屈原的代表作《离***》,“风***”并称,后来成了文学的泛称。
C.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这种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D.法国作家莫泊桑、俄国作家契诃夫和美国作家欧?亨利以写短篇小说名噪于世,有“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美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