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把每月11日定为“排队推动日”,下面是该市的排队日标志,试根据这一标志图案,完成下列题目。(4分)(1)根据你的理解,请用简明的语言说明“排队日”标志。(2

某市把每月11日定为“排队推动日”,下面是该市的排队日标志,试根据这一标志图案,完成下列题目。(4分)(1)根据你的理解,请用简明的语言说明“排队日”标志。(2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某市把每月11日定为“排队推动日”,下面是该市的排队日标志,试根据这一标志图案,完成下列题目。(4分)
(1)根据你的理解,请用简明的语言说明“排队日”标志。(2分)
(2)请就排队日活动拟写一句宣传语。(不超过20字)(2分)
答案
示例:
(1)某市“排队日”标志有三部分组成:一是图形中央部位,数字“1”“1”整齐排列,象两个张开笑口、笔直站立的人,表示公共场合两人以上应自觉排队;二是将每月的11日都设定为“排队日”;三是圆圈的外环上有“我排队 我礼让 我快乐”字样,人们因主动遵守秩序而感受到快乐。(画线处各1分)
(2)体现标志图案内容1分;通俗易懂,有文采1分。
解析

举一反三
下面是“沈阳全民读书月”活动的标识,请从构形角度说明标识的创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5个字。(5分)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春天本是鸟语花香,大地充满蓬勃生机的季节,但是《寂静的春天》一书作者却有意以
构成对比的死寂、静默为书命名,为的是警告人类勿滥用化学***虫剂危害地球自然环境。请你运用这种刻意以相反情境作对比的方式另拟一个短语为某本书命名,并简要说明书名的寓意。(3分)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6分)
材料一:电视报道了一则成都一女人虐待殴打母亲而遭到周围群众强烈谴责的新闻。当记者采访她时,她居然说:“来拍嘛,拍近点,这下我就出名了,比李宇春还要出名。”
材料二:据报载,一学生在值日时,积极劳动,不料招来“假积极”的讥讽,让其觉得“很受伤”。
到底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着不少的困惑。作为中学生,针对上面材料中女人的言辞和学生招致的结果,你会对两人分别说些什么呢?(每小题回答不超过40字)
(1)面对虐待母亲不以为耻的女人,你对她说:                                       
(2)面对受到讥讽深感受伤的学生,你对他说: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4分)
  材料1:《西游记》、《水浒传》翻拍如火如荼,《红楼梦》已进入后期制作,新《三国》已于5月2日同时在安徽、江苏、重庆、天津四家卫视播出。
  材料2:高希希版《三国》刚播出一集,新旧版的对比就越来越热闹。有人直言翻拍多余,新版只是部古装言情武打片,超越经典是妄想。也有人认为新《三国》无论在场面还是拍摄手法上都是进步的,褒贬不一是审美问题,能引起争论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对上面材料反映的问题,你是怎么评价的?(80字左右)(4分)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2分)
明代有个文学家叫李梦阳,他在江浙一带督学时,发现有个考生与他同名同姓,便找来询问。考生知道自己与督学同名,犯了讳,可转念一想又不是故意如此,便不卑不亢地回答说:“名乃家父所取,不敢擅改。”李梦阳有意要考考年轻人的才学,便出上联命考生作对,上联是“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同,实不相如。”考生思考片刻,便朗声答道:“魏无忌,公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这里的上联和下联都巧用历史人名,切合当时情境。上联化用“相如”,隐含的意思是你我虽姓名相同,但资历、学识、声望你却远不如我;下联化用“无忌”,隐含的意思是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