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前3题,每小题3分,共9分,第4题10分)王艮字汝止,号心斋,泰州之安丰场人。七岁受书乡塾,贫不能竟学。从父商于山东,常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前3题,每小题3分,共9分,第4题10分)王艮字汝止,号心斋,泰州之安丰场人。七岁受书乡塾,贫不能竟学。从父商于山东,常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前3题,每小题3分,共9分,第4题10分)
王艮字汝止,号心斋,泰州之安丰场人。七岁受书乡塾,贫不能学。从父商于山东,常衔《孝经》、《论语》、《大学》袖中,逢人质难,久而信口谈解,如或启之。其父受役,天寒起盥冷水,先生见之,痛哭曰:“为人子而令亲如此,尚得为人乎?”于是有事则身代之。先生虽不得专功于学,然默默参究,以经证悟,以悟释经,历有年所,人莫能窥其际也。一夕梦天堕压身,万人奔号求救,先生举臂起之,视其日月星辰失次,复手整之。觉而汗溢如雨,心体洞彻。
时阳明巡抚江西,讲良知之学,大江之南学者翕然信从。顾先生僻处,未之闻也。有黄文刚者,吉安人而泰州,闻先生论,诧曰:“此绝类王巡抚之谈学也。”先生喜曰:“有是哉!虽然王公论良知,艮谈格物,如其同也,是天以王公与天下后世也;如其异也,是天以艮与王公也。”即日启行,以古服进见,至中门举笏而立,阳明出迎于门外。始入,先生据上坐。辩难久之,稍心折,移其坐于侧。论毕,乃叹曰:“简易直截,艮不及也。”下拜自称弟子。退而绎所闻,间有不合悔曰:“吾轻易矣!”明日入见,且告之悔。阳明曰:“善哉!子之不轻信从也。”先生复上坐,辩难久之,始大服,遂为弟子如初。
阳明归越,先生从之。因问阳明以孔子辙环车制,阳明笑而不答。归家遂自创蒲轮,招摇道路,将至都下。当是时,阳明之学,谤议蜂起,而先生冠服言动,不与人同,都人以怪魁目之。同门之在京者劝之归,阳明亦移书责之,先生始还会稽。阳明以先生意气太高,行事太奇,痛加裁抑,及门三日不得见。阳明送客出门,先生长跪道旁,曰:“艮知过矣。”阳明不顾而入,先生随至庭下,厉声曰:“仲尼不为已甚。”阳明方揖之起。阳明卒于师,先生迎哭至桐庐,经纪其家而后返。开门授徒,远近皆至。同门会讲者,必请先生主席。阳明而下,以辩才推龙溪,然有信有不信,惟先生於眉睫之间,省觉人最多。谓“百姓日用即道”,虽僮仆往来动作处,指其不假安排者以示之,闻者爽然。 (黄宗羲《泰州学案》有删节)
注释:①龙溪:姓王名畿,字汝中,明代阳明学派代表人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岁受书乡塾,贫不能学。竟:完毕,终了
B.吉安人而泰州寓:寄居,居住
C.痛加裁抑裁抑:制裁、惩戒
D.经纪其家而后返经纪:经营、买卖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王艮“行事太奇”的一组是()
①逢人质难,久而信口谈解 ②天寒起盥冷水
③始入,先生据上坐。④以古服进见,至中门举笏而立。
⑤自创蒲轮,招摇道路⑥厉声曰:“仲尼不为已甚。”
A.④⑤⑥B.②④⑤
C.①②③D.①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王艮曾“一夕梦天坠压身,万人奔号求救,先生举臂起之,视某日月星辰失次,复手整之”。这一极其神话色彩的故事,无疑隐喻了王艮对晚明社会的认识与自己的抱负。
B.王艮认为自己虽然与王阳明一谈“良知”,一谈“格物”,但如果两人的学问如出一辙,那就是上天把王阳明授予天下后世的盛举,足见王艮对王阳明佩服之至。
C.自从王阳明去世以后,天下具有雄辩之才的当推王畿。然而天下心学之士有的相信他的理论有的不相信,只有王艮能在举手投足之间,让人领悟体会心学最多。
D.王艮讲学并不注重理论的辨析,主张“百姓日用即道”,即平时只要率性所行,纯任自然,便谓之道。
小题4:(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退而绎所闻,间有不合,悔曰:“吾轻易矣!”(3分)
 
②当是时,阳明之学,谤议蜂起,而先生冠服言动,不与人同,都人以怪魁目之。(4分)
 
(2)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3分)
前 辈 谓 仕 宦 而 至 将 相 为 人 情 之 所 荣 是 不 知 荣 也 者 辱 之 基
也 惟 善 自 修 者 则 能 保 其 荣 不 善 自 修 者 适 足 速 其 辱。
——(元)张养浩《为政忠告·修身第一》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
(1)①回去探究所学知识,中间有不吻合的,(王艮)就后悔说:“我太轻率了!”(“绎”“合”各1分,文意1分)。
②恰逢这个时候,王阳明的学问,遭受了如群蜂飞舞,纷然并起的指责非议,而先生的穿戴言行,与一般人不同,京城的人把他当作怪物头目。(“当”“蜂起”“魁目”各1分,文意1分)。
(2)前 辈 谓 仕 宦 而 至 将 相 /为 人 情 之 所 荣/ 是 不 知 荣 也 者 辱 之
基 也 /惟 善 自 修 者/ 则 能 保 其 荣 /不 善 自 修 者/ 适 足 速 其 辱。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经济:料理、安排。全句可以译成:料理好王阳明的家室之后才回来。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可采用排除法。①说明王艮勤学善问;②说的是王艮之父;③表现王艮自负才学。
小题3:
试题分析:“虽然王公论良知,艮谈格物,如其同也,是天以王公与天下后世也;如其异也,是天以艮与王公也”意思是说如果阳明与自己所见略同,那么这是“上天”降此人物于天下后世;如果阳明与自己所见不同,那么这是“上天”降此人物与我并立于天下后世。可见心斋自负甚高。
小题4:
试题分析:(1)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应注意翻译古文“信、达、雅”的总要求。①回去探究所学知识,中间有不吻合的,(王艮)就后悔说:“我太轻率了!”关键字:“绎”译为“探究”,“合”译为“吻合”,“轻易”译为“轻率”。②恰逢这个时候,王阳明的学问,遭受了如群峰飞舞,纷然并起的指责非议,而先生的穿戴言行,与一般人不同,京城的人把他当作怪物头目。关键字:““当”译为“恰逢”,“蜂起”译为“如群峰飞舞”,“魁目”译为“头目”。
文言文翻译:
王艮字汝止,号心斋,泰州之安丰场人。七岁到乡里私塾接受教育,但家境贫穷未能学完。跟随父亲到山东经商,常常把《孝经》、《论语》、《大学》藏在衣袖中,碰到人就质询问难,久而久之就能随口谈论见解,就像受到启发一样。他的父亲受到役使,早上天寒起床只能用冷水洗浴,先生看到之后痛哭说:“作为人子却让父亲如此遭受磨难,还能称为人吗?”于是有事则以自己单薄的身体承担很多。先生虽然不能在学问上有专门研究,但默默参详探究,用儒家经典来印证自己所领悟的知识,用领悟的知识来解释经典,经过多年研究,没有人能知道他探究的边际。一天晚上梦到天塌陷下来压在自己身体上,万人奔号求救,先生举臂托起,看到那些日月星辰失去了位置,用手理顺了日月星辰的位置。醒来汗如雨下,顿时觉得心里和身体透明清澈。
当时王阳明任江西巡抚,传播良知(王阳明的心学)学问,长江以南的学者一致相信跟随学习。只有先生地处偏僻之所,没有听到这门学习。有个叫黄文刚的人,籍贯吉安,而人居住在泰州,听到先生的论学,惊奇地说:“这与王巡抚谈论的学问非常相似啊。”先生惊喜地说:“有这样的事情!虽然王公论良知,艮谈格物,如果阳明与自己所见略同,那么这是上天降此人物于天下后世;如果阳明与自己所见不同,那么这是上天降此人物与我并立于天下后世啊。”当天启程,穿着古代礼服进见,到中门举手板而站立,阳明出到门外迎接。开始进去的时候,先生占据上座。互相辩驳很久之后,心里略微被折服,先生把自己的座位移到侧面坐着。辩驳完后,先生就感叹说:“简单直接,我王艮赶不上啊。”下拜自称弟子。回去探究所学知识,中间有不吻合的,(王艮)就后悔说:“我太轻率了!”第二天进去拜见王阳明,把自己的懊悔告诉了他。阳明说:“好啊!你不轻易盲从。”先生又占据上座,辩驳很久之后,心里才大为佩服,就像当初一样恭敬地执弟子礼。
阳明回越地,先生跟随。先生趁机向阳明问孔子怎么利用辙环制车的,阳明笑而不答。先生回家就自创蒲轮,招摇于道路,行将至都城之下。恰逢这个时候,王阳明的学问,遭受了如群峰飞舞,纷然并起的指责非议,而先生依然着冠服言行如故,与一般人不同,京城的人把他当作怪物头目来看。在京的同门劝先生赶快回去,阳明也写信责备先生,先生才回到会稽。阳明因为先生心气太高,行事太奇,狠加惩戒,到家三日不能拜见。阳明送客出门,先生长跪道旁,曰:“艮知过矣。”阳明不顾而入,先生随至庭下,厉声曰:“仲尼对人处罚尚且适可而止。”阳明才揖让先生起来。阳明卒于京师,先生迎柩一路哭至桐庐,料理好王阳明的家室之后才回来。先生开门授徒,远近皆至。同门会讲者,必请先生坐在正中的位置。自从王阳明去世以后,天下具有雄辩之才的当推王畿。然而天下心学之士有的相信他的理论有的不相信,只有王艮能在举手投足之间,让人领悟体会心学最多。王艮讲学并不注重理论的辨析,主张“百姓日用即道”,即平时只要率性所行,纯任自然,便谓之道。听的人顿觉神清气爽。
(2)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解答时要注意依照以下步骤完成:①读文段,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②找虚词,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③察对话,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④据修辞,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⑤辨句式,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 “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此题答案为:前 辈 谓 仕 宦 而 至 将 相 /为 人 情 之 所 荣/ 是 不 知 荣 也 者 辱 之 基 也 /惟 善 自 修 者/ 则 能 保 其 荣 /不 善 自 修 者/ 适 足 速 其 辱。
译文:古人说做官做到将相,被世人公认是一种荣耀,说这话的人可能并不知道荣耀与耻辱并存这个道理。只有善于自我修养的人,才能保持他的荣耀;不善于自我修养的人,荣耀只会给他加速带来耻辱。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初,魏人范雎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齐襄王闻其辩口,私赐之金及牛、酒。须贾以为雎以国阴事告齐也,归而告其相魏齐。魏齐怒,笞击范雎,折胁,折齿。雎佯死,卷以箦,置厕中,使客醉者更溺之,以惩后,令无妄言者。范雎谓守者日:“能出我,我必有厚谢。”守者乃请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雎得出。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遂操范雎亡匿,更姓名曰张禄。
秦谒者王稽使于魏,范雎夜见王稽。稽潜载与俱归,荐之于王,王见之于离宫。雎佯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范雎谬曰:“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王微闻其言,乃屏左右,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对曰:“唯唯。”如是者三。王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范雎曰:“非敢然也!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问而不敢对者也。臣知今日言之于前,明日伏诛于后,然臣不敢避也。且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苟可以少有补于秦而死,此臣之所大愿也。独恐臣死之后,天下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今者寡人得见先生,是天以寡人溷先生而存先王之宗庙也。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拜,王亦拜。范雎曰:“以秦国之大,士卒之勇,以治诸侯,譬若走韩卢而博蹇兔也。而闭关十五年,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秦谋不忠,而大王之计亦有所失也。”王跽曰:“寡人愿闻失计!”然左右多窃听者,范雎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王之府仰。因进曰:“夫穰侯越韩、魏而攻齐刚、寿,非计也。齐闵王南攻楚,破军***将,再辟地千里,而齐尺寸之地无得焉者,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诸侯见齐之罢敝,起兵而伐齐,大破之,齐几于亡,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今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若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楚强则附赵,赵强则附楚,楚、赵皆附,齐必惧矣,齐附则韩、魏因可虏也。”王曰:“善。”乃以范雎为客卿,与谋兵事。
(节选《资治通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以国事告齐也阴:秘密
B.使客醉者更之溺:用水淹
C.王闻其言,乃屏左右微:略微
D.必中国以为天下枢亲:使……亲近;接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私赐金及牛、酒而从六国破亡故事
B.此臣之所大愿不如须臾之所学
C.臣,羁旅之臣也,交疏王燕王欲结
D.以其伐楚肥韩、魏也以其求思之深无不在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范雎因为接收齐襄王的赏赐被人告发而被魏齐打断肋骨和牙齿,他装死并买通看守人而得以逃脱。
后来魏齐对毒打范雎感到十分后悔。
B.范雎深夜拜见出使魏国的王稽,王稽把他带到了秦国,秦王在离宫召见范雎。而范雎却以十分无礼
的姿态面见了秦王,秦王并未生气。
C.秦王多次跪请范雎赐教,表现出求贤若渴的诚意,最终打消了范雎的顾虑,范雎为秦王分析了秦国
发展方略的失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D.范雎以齐国攻打楚国而使好处落到韩、魏两国手中为反面教材,劝说秦王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并
根据形势,各个击破,以取得霸权。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9分)
(1)诸侯见齐之罢敝,起兵而伐齐,大破之,齐几于亡。(3分)
(2)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3分)
(3)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倚 才 高 而 玩 世 背 后 须 防 射 影 之 虫 饰 厚 貌 以 欺 人 面 前 恐 有 照 亡 胆 之 镜 怪 小 人 之 颠 倒 豪 杰 不 知 惯 颠 倒 方 为 小 人 惜 吾 辈 之 受 世 折 磨,不 知 惟 折 磨 乃 见 吾 辈。——《幽窗小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植木县之,下令曰:“犯槐者刑,伤槐者死。”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其女往辞晏子[注]之家,托曰:“负郭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晏子闻之,笑曰:“婴其淫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虽然,是必有故。”令内之。
女子入门,晏子望见之,日:“怪哉!有深忧。”进而问焉,日:“所忧何也?”对日:“君树槐县令,犯之者刑,伤之者死。妾父不仁,不闻令,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妾闻之,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为禽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不为野草伤禾苗。吾君欲以树木之故,***妾父,孤妾身。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国矣。虽然,妾闻之,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甚乎今之令不然以树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邻国闻之,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愿相国察妾言,以裁犯禁者。”晏子日:“甚矣!吾将为子言之于君。”使人送之归
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曰:“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不称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也。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崇玩好,县爱槐之令,载过者驰,步过者趋,威严拟乎君,逆民之明者。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不称,贼民之深者。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辟著于国,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公曰:“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
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 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国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    贱:轻视
B.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崇:推重
C.刑***不称,贼民之深者贼:盗贼
D.公令趣罢守槐之役罢:免除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B.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不为禽兽伤人民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公因喜爱槐树而发布命令,碰撞槐树者受刑,损伤槐树者处死;有人因喝醉酒碰撞了 这棵树,遭到拘捕。
B.撞树者的女儿说自己很希望做晏子的侍妾,晏子知道事出有因,便同意见她,询问并耐心倾听她的伤心事。
C.女子向晏子陈述其父因醉酒而误撞槐树,她认为把槐树的威严和君主相当,是悖逆民心的做法,会被邻国非议。
D.景公知错就改,虚心接受了晏子的劝谏,并废除了伤害槐树便治罪的法令,释放了因触犯槐树而被捕的囚犯。
小题4:用“/”给文中句子断句。(3分)
甚乎今之令不然以树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 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婴其淫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4分)
(2)“甚矣!吾将为子言之于君。”使人送之归。(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之不倦。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菑,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
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飨其利者为有德。”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硚暴戾,其徒诵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与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然儒、墨皆排摈不载。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扦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暴豪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
注释:①季次:公皙哀,字季次,齐国人,孔子弟子。原宪:字子思,鲁国人,孔子弟子。 ②舜未称帝时,多次遭其父与弟的迫害;伊尹:商汤贤臣,曾做商汤的厨师;傅险,即“傅岩”,苦役犯人,后被武丁委以重任,商大治;姜尚年七十还未得志,只能在棘津做贩卖饮食的小贩;夷吾,即管仲;百里,即百里奚,早年曾自卖为奴,替人喂牛;仲尼,即孔子,孔子周游列国,路过卫国的匡地时,匡人见他貌似匡人憎恨的阳虎,便将他围困起来,几乎把他害死。 ③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此五人均为汉代初年著名的游侠,其事迹见传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之不倦志:记住、怀念
B.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其德伐:夸耀
C.岂若卑论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侪:世俗之人
D.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要:总之
小题2: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能表现侠客之义的一项是
①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
②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
③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④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⑤跖、硚暴戾,其徒诵义无穷
⑥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
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③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认为那些怀着君子之德,坚守道义不与当代世俗苟合的侠士实有其值得称赞的品德,世人只称赞学士而嘲笑侠士是没有道理的。
B.作者举了一系列的例子,说明即使有道仁人也会遭遇人生的困厄,更何况一般人呢。作者在这里实际是间接肯定了侠客之义的必要;联系作者的经历,这里面也隐隐有其自身痛切的人生体验。
C.本文在艺术手法上颇具特色,巧妙地运用对比、衬托。用儒、侠对比,“以术取宰相卿大夫”之辈、“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的闾巷人与侠士对比,贵族之侠与布衣之侠对比,通过层层对比,突出了布衣之侠的高贵品质。
D.豪强拉帮结派,互相勾结,依仗财势暴力欺凌孤独势弱的人,放纵***,自己满足取乐,这是游侠之士鄙视的。世俗之人却只看见侠士“时扦当世之文罔”的举动而不能明察他们的真意,最终将他们与豪强之流视为同类加以嘲笑。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世为农家,九岁能文,毕士安见而器之。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知长洲县。同年生罗处约时宰吴县,日相与赋咏,人多传诵。端拱二年,太宗亲试贡士,召禹偁,赋诗立就。上悦曰:“此不逾月遍天下矣。”即拜左司谏、知制诰。未几,判大理寺,庐州妖尼道安诬讼徐铉,道安当反坐,有诏勿治。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坐贬商州团练副使。四年,召拜左正言,上以其性刚直不容物,命宰相戒之。
至道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知审官院。诏命有不便者,多所论奏。(太祖)孝章皇后崩,迁梓宫于故燕国长公主第,群臣不成服。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坐谤讪,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
初,禹偁尝草《李继迁制》,继迁送马五十匹为润笔,禹偁却之。及出滁,闽人郑褒徒步来谒,禹偁爱其儒雅,为买一马。或言买马亏价者,太宗曰:“彼能却继迁五十马,顾肯亏一马价哉?”移知扬州。真宗即位,迁秩刑部,会诏求直言,禹偁上疏言五事,疏奏,召还,复知制诰。尝作《三黜赋》以见志,其卒章云:“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
后知黄州。咸平四年,州境二虎斗,其一死,食之殆半。群鸡夜鸣,经月不止;冬雷暴作。禹偁手疏,引《洪范传》陈戒,且自劾。上遣内侍乘驲劳问,醮禳之,询日官,云:“守土者当其咎。”上惜禹偁才,是日命徙蕲州。禹偁上表谢,有“宣室鬼神之问,不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止期身后”之语。上异之,果至郡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
禹偁词学敏赡,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故屡见摈斥。所与游必儒雅,后进有词艺者,极意称扬之。
(节选自《宋史•王禹偁传》)
【注】①反坐:对诬告者处以刑罚。 ②梓宫:皇帝或皇后的棺材。
③驲(rì):古代驿站用的马车。 ④醮禳(jiào ráng):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毕士安见而之器:器重
B.禹偁上表谢:推辞
C.尝作《三黜赋》以志见:表现,表明
D.召禹偁,赋诗立就:完成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禹偁“直躬行道”性格的一组是(   )(2分) 
①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     ②上以其性刚直不容物,命宰相戒之
③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
④闽人郑褒徒步来谒,禹偁爱其儒雅,为买一马
⑤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    ⑥守土者当其咎
A.①③⑤B.③⑤⑥C.①②④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王禹偁在文学上很有才华。他与罗处约互相赋诗唱和,诗文被很多人传诵;皇帝召禹偁赋诗,也对他的诗大加赞美,认为不出一个月此诗即可传遍天下。
B.王禹偁性格刚直。庐州妖尼道安诬告徐铉,道安应当反坐治罪,但有诏令不对其治罪。王禹偁上疏直言,为徐铉洗刷冤屈,请求判道安的罪,因此被贬。
C.王禹偁遇事敢于发言。宋太祖的孝章皇后去世后,棺材被移放在燕国长公主的府第里,大臣们也衣衫不整,穿着随便。王禹偁对客人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D.王禹偁勇于承担责任。在出任黄州知州时,境内有灾异之事,王禹偁亲笔写奏章,引用《洪范传》来自警,并检举自己的过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或言买马亏价者,太宗曰:“彼能却继迁五十马,顾肯亏一马价哉?”(4分)
(2)所与游必儒雅,后进有词艺者,极意称扬之。(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