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藉,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①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从之。 除户部侍郎。时盐课大亏,衡奏:“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②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仍命措置官三人。 丁母忧。起复,除枢密都承旨。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计其数为殿最。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讫事赴阙,上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 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上选使求河南,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已,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即日罢相。年六十有二薨。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①常平:常平仓。②亭户:古代的盐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时盐课大亏课:赋税。 | B.司火之起伏司:观察。 | C.盐之委积以时收之委:聚积。 | D.讫事赴阙讫:完毕。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叶衡有治理才干的一组是( )(3分) ①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 ③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 ④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 ⑤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 ⑥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叶衡关心百姓疾苦。在任于潜县令时,贫弱户苦于重复纳税,他把民户定为九等,把五等以下应交的份额均摊给上四等,使贫民得到解脱;在常州任上,他积极应灾救民。 | B.叶衡深得皇上赏识。皇上驾临偏殿检阅武士时,特意让叶衡参与观礼,赐给他酒,并亲自写字赐给他;皇上考虑军机大事时,也常常召见他参与研讨。 | C.叶衡富有治军之才。他在任枢密都承旨时,有人反映江、淮一带士兵名籍造假现象泛滥,皇上下诏让叶衡考察巡视,并且命令叶衡处理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要领。 | D.叶衡能够唯才是举。李孟坚在代理无锡县令时,有很好的为政声誉,叶衡就向皇上举荐;李垕在应贤良方正对策时亢直敢言,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 (2)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 |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1)征收科税定下期限在县衙门口张榜(公布),让里正告诉百姓,不派一个官吏而赋税自然收足。(译出大意给2分;“榜”、“俾”、“谕”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译出大意给2分;“或”、“发”、“缓急”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结束代入原文语境考查,以确定正误。题中,B项的“司”解释错误,应是“掌管”之意。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全都表明叶衡有治理才干的一组”这一要求,对题中提供的六句话逐一审查,确定它们是否合乎要求。其中,②③均是表明叶衡关心百姓疾苦的,不和题干要求,因此放哪有它们的选项安详都应排除。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确定正误。题中,D项错误在于,“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无中生有,叶衡上奏只是希望皇上能“赦其狂而取其忠”,是出于对李垕的爱护。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榜”是“张榜,张贴”之意;“俾”是“使,让”之意;“谕”是“告诉,使……知道,晓谕”之意。第(2)句中的“或”即“有人,有的人”;“发”是“打开,开启”之意;“缓急”是偏义复词,偏“急”,急需的、紧急的事情,急用。 【参考译文】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及第,调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代理县尉。因捕获盐寇改官,任临安府于潜县县令。户口簿上累积弊端,富户大多隐瞒漏报,贫弱户困于重复缴纳(赋税),叶衡把民户定为九等,从五等以下除去他们的名籍,而把他们应缴纳的份额均摊给上四等的民户,贫穷的人顿时得救。征收科税定下期限在县衙门口张榜(公布),让里正告诉百姓,不派一个官吏而赋税自然收足。治绩成为各县中最好的,郡长官把他的政绩向皇上报告。 提升为常州知州。当时发大水造成灾荒,叶衡开仓煮粥给饥民吃。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瘟疫大起,叶衡单人独骑命令医生跟随自己,到处访问疾苦,救活的人很多。官府发文让晋陵县丞李孟坚代理无锡县县令,治理有声誉,叶衡向皇上推荐,就授为秀州知州。 叶衡授任太府少卿。合肥临湖边有圩田四十里,叶衡上奏说:“招募百姓耕种,每年可收谷数十万,免除租税,二三年后田地定下规模,仿照营田方式,公家私人各收一半。”皇上听从了他。 叶衡授任户部侍郎。当时盐税亏欠很多,叶衡上奏说:“近年来赋税收入没有增加,是私商贩盐妨害了它,应从煮盐的地方就加以管制,管理盐锅的生火灭火,核查盐灶的多少,盐户的本钱按时发给他们,盐出得多了按时收购,选廉洁能干的官吏访察他们,私贩自然会绝迹。”于是任命了措置官三人。 叶衡遭逢母丧。复职后授任枢密都承旨。上奏马政的弊端,应当命令每一个统制分头管领马匹若干,到年底计算马匹数目排定优劣。李垕应贤良方正科对策时,近于亢直敢言,列入第四等,叶衡上奏说:“陛下赦免他的狂妄而选取他的忠诚,足以显示陛下包容谏言的隆盛。”于是赐李垕制科出身。有人进言江、淮兵士名籍作伪泛滥,下诏让叶衡考察检视,赐给他袍带、鞍马、弓箭,并且命叶衡处理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的要点。叶衡办完事入朝觐见皇上,皇上当时驾临偏殿检阅武士,召叶衡参与观礼,赐他酒,皇帝亲自写字赐给他。 叶衡拜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皇上专心一意恢复国土,凡是将帅、武器、山川、防守都经过思考,奏对结束,从容不迫地赐他座位,研讨谈论机密大事,或者随时召他进见。 皇上选派使节出使(金国)要求归还黄河以南的土地,叶衡上奏说:“司谏汤邦彦有口才,适宜出使金国。”汤邦彦请求面见皇上,问起派遣出使的原因,知道是由于叶衡的推荐,恼恨叶衡排挤自己,听说叶衡对客人说过诽谤皇上的话,报告了皇上,皇上大怒。当天罢免了叶衡的相位。六十二岁时叶衡去世。 |
举一反三
阅读《大铁椎传》,完成后面的问题(每小题3分)。 大铁椎传(节选)魏 禧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迭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与?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与?抑用之自有时与?子灿遇大铁椎为壬寅岁,视其貌当年三十,然则大铁椎今四十耳。子灿又尝见其写市物帖子,甚工楷书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尝与过宋将军过:经过 | B.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寝:寝:丑陋 | C.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扣:通“叩”,询问 | D.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期:约会 | 小题2:下列全都表现大铁椎英勇神武的一项是( ) ①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 ②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 ③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 ④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⑤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 ⑥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传记,叙事简洁,议论精当,又善于层层设疑,读来引人入胜。 | B.节选部分分正文、评论两部分。最后一节是评论,“魏禧论曰”与《史记》中“太史公曰”用法相同。 | C.写“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意在表明作者对世上如宋将军之类的徒有虚名的好武之士的嘲讽。 | D.“皆不足用”一语,既说明大铁椎极有抱负,想寻找真正英雄干一番大事,又表现他有知人之明,豪放而坦诚。 | 小题4:翻译画线的句子(10分) (1)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4分) (2)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6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张益州①画像记 苏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虽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②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敧,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③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④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⑤,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①张益州:古人往往以官名称呼,张方平为益州太守,故称“张益州”。②朔:农历每月初一日。③繄:yi,犹“实”。④砧斧:是古代的刑具,这里代指严刑竣法。⑤齐民:齐等的民众,指无辜的善良百姓。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②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 B.①故其思之于心也固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C.①今夫平居闻一善②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 D.①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②于传有之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待之以待盗贼之意②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 B.①既正,油然而退②环而攻之而不胜 | C.①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②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 | D.①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②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益州在蜀地发生祸乱,“京师震惊”之际,临危受命,赶赴蜀地。由于措施得当,祸乱很快被平息,“蜀人相庆如他日”,从此,蜀地相安无事。 | B.张益州治蜀,反对施行严刑竣法。他认为,施行严刑竣法只会使百姓沦为与盗贼为伍,酿成大乱;反之,用礼义、法律教化、差使百姓,那么蜀人是很容易管理的。 | C.作者认为,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自己还未曾见过;即使不用画像,张公的恩情也会世世代代记在蜀人的心中。 | D.张益州是“为天下牧小民不倦”的封建官吏的形象,他有文治武功之才,采取安抚办法宽政爱民,使之安居乐业,博得人心。 |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4分)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2分) |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1)结合上面选段,简析“大人”(有德行的人)的处事原则。(2分) (2)结合上面选段,分析孟子在个人修养上阐述了什么观念。(4分) |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6分) ①子曰:“躬自厚【注】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注】厚:重,与“薄”相对。 ②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 孙丑上》) (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鼎字鼎臣,以进士第,累迁太常博士。时天子患吏治多弛,监司不举职,而范仲淹等方执政,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以鼎提点江东刑狱。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于是所部官吏怨之,目为“三虎”。仁宗闻之,不说,后傅惟几奉使江东,戒以毋效“三虎”为也。仲淹等罢,鼎与纮、绰皆为人所言,时鼎提点两浙刑狱,降知深州。 明年,河北大饥,人相食,鼎经营赈救,颇尽力。徙建州,其俗生子多不举,鼎为条教禁止。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徙提点河北刑狱,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召为开封府判官,改盐铁判官,累迁司封员外郎、淮南两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内侍杨永德奏请沿汴置铺挽漕舟,岁可省卒六万,鼎议以为不可。永德横猾,执政重违其奏,乃令三司判官一员将永德就鼎议,发八难,永德不能复。鼎因疏言:“陛下幸察用臣,不宜过听小人,妄有所改,以误国计。”于是永德言不用。 居二年,遂以为使。前使者多渔市南物,因奏计京师,持遗权贵。鼎一无所市,独悉意精吏事,事无大小,必出于己。凡调发纲吏,度漕路远近,定先后为成法,于是劳逸均,吏不能为重轻。官舟禁私载,舟兵无以自给,则尽盗官米为奸。有能居贩自赡者,市人持以法,不肯偿所逋。鼎为移州县督偿之,舟人有以自给,不为奸,而所运米未尝不足也。 鼎性廉不欺,尝任其子,族人欲增年以图速仕,鼎不可。父死,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尝知临邛县,转运使选摄新繁,新繁多职田,斗粟不以自入。奉使契丹,得千缣,散之族人,一日尽。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所荐士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按:追究,查办 | B.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遣:发配 | C.不肯偿所逋逋:拖欠 | D.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挠:阻止 |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王鼎“强直不可挠”的一项是(3分) ( ) ①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 ②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 ③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 ④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 ⑤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 ⑥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傅惟几奉命出使江东,仁宗就拿“三虎”的做法告诫他,要他像王鼎等人那样检举不法,坚持原则,刚正不阿。 | B.河北地区发生大灾荒,人吃人,王鼎想方设法救济灾民。调为建州知州,那里的风俗是生了孩子多不抚养,王鼎就制定条例教育州民,禁止他们这样做。 | C.杨永德横暴狡猾,执政难于违背他的奏请,就让三司判官中的一个人带永德来和王鼎辩论,王鼎连发八问,杨永德回答不出。 | D.王鼎担任临邛县知县时,在新繁办公,新繁有很多官田,但王鼎一斗粟也不拿回家。他奉命出使契丹,得到一千匹缣,就把他分给了族人。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5分) (2)居二年,遂以为使。前使者多渔市南物,因奏计京师,持遗权贵。(5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