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片刻 |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足:脚步快 |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生活 |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雕刻 | 小题2:下列“之”字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 )(3分) ①青,取之于蓝 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③何厌之有?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⑤冰,水为之 ⑥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小题3: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3、4两段文字中,作者用了一连串比喻,具体生动地论证了学习的重大意义。 | B.“不积跬步”“不积小流”的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难以实现远大目标。 | C.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 | D.用“蚓”的“用心一”和“蟹”的“用心躁”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有效地学习还要靠专心致志。 |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 (1)君子们广泛的读书并且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那么他的智慧就会显明而且品行方面也没有什么过错了。 (2)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蟹钳,(可是如果)没有蛇和鳝鱼的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躁的缘故哇。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生通性,本性。 小题2: 试题分析:①⑤都是第三人称代词,②是动词,去,③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④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⑥是助词,消除句子的独立性。 小题3: 试题分析:A 中“重大意义”应为“方法和态度”。 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15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兵曳甲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荒年 | B.弃兵曳甲而走:快步走 | C.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 | D.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不过 |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则移其民于河东是何异于刺人而***止 | B.河东凶亦然填然鼓之 | C.察邻国之政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 D.以五十步笑百步可以无饥矣 | 小题3:下面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尽心焉耳矣”写出了梁惠王自以为治国已经尽心的自得和傲慢。 | B.“王好战”暗示梁惠王是一位穷兵黩武,而非真正爱民的国君。 | C.“民加多”是战国时期各国国君治国有方和国家实力强大的标志。 | D.“五十步笑百步”说明梁惠王在战场上逃跑的行为是极其可笑的。 | 小题4:翻译句子: (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3分)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分) |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8分) 于公者,少任侠,喜拳勇,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崇祯间,殿试在都,仆疫不起,患之。会市上有善卜者,能决人生死,将代问之。既至,未言,卜者曰:“君莫欲问仆病乎?”公骇应之。曰:“病者无害,君可危。”公乃自卜。卜者起卦,愕然曰:“君三日当死!”公惊诧良久。卜者从容曰:“鄙人有小术,报我十金,当代禳①之。”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不应而起,欲出。卜者曰:“惜此小费,勿悔勿悔!”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公不听。 倏忽至三日,公端坐旅舍,静以觇之,终日无恙。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坐。忽闻窗隙窣窣有声。急视之,一小人荷戈入,及地则高如人。公捉剑起,急击之,飘忽未中。意欲遁去。公疾斫之,应手而倒。烛之,则纸人,已腰断矣。 公不敢卧,又坐待之。逾时,一物穿窗入,怪狞如鬼。才及地,急击之,断而为两,皆蠕动。又连击之,剑剑皆中,其声不软。审视,则土偶,片片已碎。 于是移坐窗下,目注隙中。久之,闻窗外如牛喘,有物推窗棂,房壁震摇,其势欲倾。公奔而出。见一巨鬼,高与檐齐;上无衣,下无履,手弓而腰矢。公方骇,鬼则弯②矣。公以剑拨矢,矢堕。欲击之。则又弯矣。公急跃避,矢贯于壁,战战有声。鬼怒甚,拔佩刀,挥如风,望公力劈。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鬼益怒,吼如雷,转身复剁。公又伏身入,刀落,断公裙。公已及胁下,猛斫之,亦铿然有声,鬼仆而僵。烛之,则一木偶,高大如人。弓矢尚缠腰际,刻画狰狞;剑击处,皆有血出。公因秉烛待旦。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 次日,遍告交知,与共诣卜所。卜人遥见公,瞥不可见。或曰:“此翳形术也,犬血可破。”急以犬血沃立处,但见卜人头面,皆为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乃执付有司而***之。 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节选自《聊斋志异·妖术》,有删改) 【注】①禳:祈祷消灾祛邪的祭祀形式。②弯:拉弓。指开弓射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能决人生死决:判断 | B.倚剑危坐危:端正 | C.烛之,则纸人烛:燃烧 | D.手弓而腰矢腰:腰里插着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公乃自卜乃执付有司而***之 | B.公奔而出手弓而腰矢 | C.审视,则土偶及地则高如人 | D.断而为两皆为犬血模糊 | 小题3: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 B.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 C.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 D.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于公年轻的时候非常侠义,喜好打拳,力气很大,能举起高大沉重的漏壶,舞动起来如同旋风。 | B.于公不迷信,更不相信占卜,所以,当算卦的人以消灾为由向他勒索钱财的时候,他坚决拒绝了。 | C.于公面对狡诈可怕的纸人、土偶、木偶的攻击,毫不畏惧,奋起搏斗,既表现出大勇又表现出大智。 | D.卜人为了让人们信服他的巫术,丧尽天良地使用各种手段加害于公,但最终都被勇敢的于公破解了。 | 小题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 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3分) ② 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3分) |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第后面题目。(12分)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 D.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 小题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敢以烦执事 ②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A.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 | B.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 | C.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 | D.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 |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 小题4:下面文言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问题。(12分) 问 说(节选) (清)刘 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非学无以致疑致:招致,取得 | B.忌之而不愿问焉忌:避免 戒除 | C.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轻:轻视 | D.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度:揣测 | 小题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反映勤问的重要性的一组是(3分) ( ) ①非问无以广识 ②《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③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 ④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⑤智者千虚,必有一失 ⑥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小题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3分) (2)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县令丞簿史题名碑记 【明】边贡 武乡吴侯令阳信,以最①称。收令与丞与簿若②史者之姓名若干人列之碑,而树之于其听政堂之东,时正德辛巳夏四月之望也。 顷之,村父老十数辈,长眉曳筇杖,聚观之,按其名而数焉。至某也,则瞿焉,曰:“是某也,真父母也。吾祖也,吾父也,尝事焉。吾赋税外无私征焉,吾举室休休焉。吾儿时尚及见也。今安得斯人者来焉,为父母焉。”言已,则已慨焉,歙焉,啜啜焉,泣焉,咄③而思焉,爪其姓名弗忍移焉,恍焉若聆厥咳焉,盖与坐斯人于县堂而跪且拜焉者无以异也。又数之曰:“某也,某也。”则众也漠焉,若弗闻焉。又数之至某也,某也,则日:“是某也,三老④役焉,某也者廷掾⑤役焉,亦载名于斯也!”目以笑焉。又数之至某也,则出口唾焉,曰:“是吏而盗者也。”已,又嗔焉,怒焉,以杖戳焉,若将铲其名。 无或以告野史氏。野史氏喟焉,曰:“嘻!恶用是碑也乎哉!又恶用记乎哉!夫父老者之言斯尽矣。虽然,不可以不记也,亦不可以不碑也。使后之为令丞与簿若史者过而观焉,将问之父老曰:‘某循者乎?某良者乎?为若思也?某寻而常者乎?为若笑也?某酷者也?贪者也?为若怒焉者乎?’又思之曰:‘后之父老之指吾名也,将嗔焉乎?唾焉乎?漠焉而已乎?’盖问对之顷有感发焉,顾瞻之际有惩创焉,是侯之功也已。” 侯名琦,字汝器,丁丑进士。其心也直以恒,其守也正以固,其政也仁以明,有父母之道焉。征最以去,予固知后之父老之观斯碑者,将爪其姓名而思焉,泣焉,欺且慨焉,为之庙社以春秋焉,盖不止恍焉若坐其人于县堂而跪且拜焉而已也。 【注】①最:古代考核政绩的等级,以上等为最。 ②若:和,与。 ③咄:表示惊诧的叹词。 ④三老:古代掌教化的乡官,帮助县令、丞、尉推行政令。 ⑤廷掾:县的佐吏。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众也漠焉漠:冷淡 | B.无或以告野史氏或:有人 | C.某循者乎循:遵循 | D.有父母之道焉道:风尚 | 小题2:下列都属于阳信父老对历届宣吏的评议的一组是(3分)( ) ①是某也,真父母也 ②今安得斯人者来焉 ③其心也直以恒 ④又恶用记乎哉 ⑤廷则出口唾焉 ⑥以杖戳焉,若将铲其名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吴侯为阳信县令时,将该县若干届县令、县丞、主簿和典史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把碑树在听政堂东面,引起了父老的聚观与评议。 B、第二段大量使用“焉”字,音律整齐,具有韵味。它以虚诃的独特表现力,生动地描绘了村中父老的神情变化和对父母官的爱戴与怀念。 C作者认为,尽管父老的议论已经对众官吏作出了评价,但还是要题名立碑,因为这样可以提醒警示后代的官员,让他们反思自己。 D、作者在文章末尾补充交代了吴侯的情况,同时表彰了吴侯的为人和政绩,并肯定他也将得到父老乡亲们的爱戴和怀念。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赋税外无私征焉,吾举室休休焉。(3分) (2)恶用是碑也乎哉!(3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