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祖赞,魏南雍州刺史。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祖赞,魏南雍州刺史。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闺门雍睦,白首同居。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垂涕陈荐,若宗庙焉。吉凶之事,必先启告,远行往返,亦如之。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隽于后知之,乃曰:“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①之水,无容误饮。得财失行,吾所不取。”遂访主还之。其雅志如此。 以选②为魏孝文帝挽郎,除奉朝请。大乘贼起,燕齐扰乱,隽参护军事东讨,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以母忧不拜。正光三年,拜轻车将军,迁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转主簿。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寺成,又极壮丽。灵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 永安初,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长史以下,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隽曰:“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遂以地还史底。孝庄帝后知之,嘉隽守正不挠,即拜司马,赐帛百匹。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二年,出为左将军、梁州刺史。民俗荒犷,多为盗贼。隽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梁遣其将曹琰之镇魏兴,继日版筑。琰之屡扰疆场,边人患之。隽遣长史杜休道率兵攻克其城,并擒琰之。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隽抚励将士,人思效命。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隽在州清苦,不治产业。秩满,其子等并徒步而还。吏人送隽,留连于道,久之乃得出界。 (节选自《周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九) 【注】①盗泉:在山东泗水县。县内有87处泉水,只有盗泉不流,其余皆汇入泗河。《尸子》 :“(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②选:量才授官。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以母忧不拜忧:这里指丧事 | B.其附椿者,咸谴责焉附:依附 | C.嘉隽守正不挠挠:邪曲 | D.遂遣大兵顿魏兴顿:驻扎 | 小题2: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斧斤以时入山林 | B.远行往返,亦如之沛公起如厕 | C.灵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D.隽乃令郡县立庠序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小题3:下列各项和“弗之敢逼”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C.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小题4: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寇隽守正的一组是( )(3分) ①闺门雍睦,白首同居 ②遂访主还之 ③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 ④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⑤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⑥隽抚励将士,人思效命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寇隽性情宽厚文雅,从小有见识和度量,喜欢学习,记忆力好。祖父寇赞,曾做魏南雍州刺史。父亲寇臻,担任过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 B.虽然寇隽的父亲去世已经很长时间了,但寇隽仍在自己平时所居住的房屋内,齐备地陈设帷帐、倚几和手杖,按时节依次祭拜,流着泪陈献祭品,如同祭祀宗庙。 | C.灵太后摄政时,曾费巨资,通过削减官吏俸禄来建造永宁佛寺,寇隽管理此事,主管官吏不敢欺瞒,寺庙建成后,受到太后嘉奖。 | D.寇隽出京城担任左将军、梁州刺史时,梁朝的将领曹琰之经常侵扰边疆,寇隽派人活捉了曹琰之,从此梁朝人惧怕。 | 小题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曰:“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之水,无容误饮。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2)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B 小题5:B 小题6: (1)就(于是)说道:“不好的树木下的阴凉,不可以(能够)暂时休息;盗泉的水,不允许(不能容忍)错喝。获得钱财却丧失德行,是我不能选择的。”(“乃”“容”各1分,句意通顺3分) (2)史底是贫困的百姓,杨公还要强行夺取他的土地。如果要侵损不充足的人来补给有闲余的人,让我也和别人一样做,我不敢听从命令。(“史底穷民”判断句,“见”“雷同”各1分,句意2分)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挠”在此是“屈服”的意思。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介词,按照。B项,动词,像;动词,往、到。C项,动词,授予官职;动词,解除。D项,副词,于是;副词,竟然。 小题3: 试题分析:D项和例句都是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A项,“于”表被动,被动句。B项、C项中的“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均为定语后置句,分别意为“利的爪牙”“强的筋骨”“大的宇宙”“盛的品类”。 小题4: 试题分析:①陈述寇隽与同族和谐相处;⑤是孝庄帝做的事情,且孝庄帝谴责的对象是攀附杨椿的人;⑥突出表现寇隽的军事才能,皆与寇隽坚守正道无关。②③④全部能表明寇隽守正。 小题5: 试题分析:原文“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中“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并非是寇隽在自己平时所居住的房屋内,而是在父亲平生所居住的房屋内。做本题要对照原文,注意细节,关注人、事、时、地。 小题6: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借代的词语外),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规范,达到语句通畅。关键字:“乃”,译为“于是,就”;“容”译为“允许,容忍”;“见”译为“让,使”;“雷同”译为“和别人一样”。句式:“史底穷民”,无标志判断句,译为“史底是贫困的百姓”,注意翻译时要有“是”。 参考译文: 寇隽字祖俊,是上谷昌平人。祖父寇赞,曾做魏南雍州刺史。父亲寇臻,担任过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寇隽性情宽厚文雅,从小有见识和度量,喜欢学习,记忆力好。兄长寇祖训、寇祖礼和寇隽,都有志向,有德行。寇隽一家友好和睦,和祖辈人住在一起。虽然他的父亲去世已经很长时间了,但还是在父亲平生所居住的房屋内,齐备地陈设帷帐、倚几和手杖,按时节依次祭拜,流着泪陈献祭品,如同祭祀宗庙。好事坏事,一定要先对着灵位稟报,离家远行往返,也都像这样。性情又清廉仁爱,不将财利放在心上。家人曾经从已卖物品中留下五匹绢。寇隽在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就说道:“不好的树木下的阴凉,暂时休息也不行;盗泉的水,不可错喝。获得钱财却丧失德行,我是不愿这样做的。”于是寻找到买主,将绢归还给他。他平时的美好志向就是如此。 因为朝廷量才选用人才,寇隽成为魏孝文帝挽郎,任命为奉朝请。大乘贼反叛,燕赵动乱不安,寇隽参与监督军事东讨,因功授予员外散骑侍郎,升任尚书左民郎中。因为母亲去世没有赴任。正光三年,授予轻车将军,调任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很快升任主簿。当时灵太后摄政,减去官吏俸禄的十分之一,建造永宁佛寺,命令寇隽掌管此事。建造费用极多,下级主事的官吏无法欺瞒。寺庙建成后,十分壮丽。灵太后表彰了寇隽,任命他为左军将军。 永安初年,华州百姓史底与司徒杨椿打田产官司。长史以下的官员,因为杨椿是权贵,全都说杨椿有理,要将田地给杨椿。寇隽说:“史底是贫困不堪的百姓,杨公还要强行夺他的土地。如果要损不足以给有余,让我也和别人一样做,我不敢听从命令。”于是将土地还给史底。孝庄帝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嘉奖寇隽坚守正道不屈服,马上委任他为司马,赐给他一百匹帛。那些投靠杨椿替杨椿说话的,都受到了谴责。 永安二年,出京城担任左将军、梁州刺史。当地风俗野蛮,很多人成为盗贼。寇隽就下令郡县建立学校,奖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用礼让勉励他们,数年之中,风俗顿时为之一变。梁朝派遣他的将领曹琰之镇守魏兴,日夜抢建魏兴城墙。曹琰之经常侵扰边境,边境的人都很担心。寇隽派遣长史杜休道率军队攻克魏兴,活捉了曹琰之。曹琰之是梁大将军景宗的最小的弟弟。从此梁朝人害怕了。适逢魏朝发生了很多事,梁州又很偏远,梁朝人知道梁州没有外援,于是派遣大军驻扎在魏兴,目的是攻取梁州。寇隽安抚激励将士,大家人人都愿舍命效力。梁人得知他受到众人的衷心拥戴,不敢靠近梁州。寇隽任州刺史简朴清苦,不置办家业。任职期满,他儿子等人都步行回去。州吏百姓给寇隽送行,一路留恋不舍,经过多时才走出州境。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冉氏烹狗记 清·崔述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姑置之。 刘位东①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yín狗叫声)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②,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闾里间;或窜名③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行于市,人皆遥避之。怒则呼其群,持械圜斫之,一方莫敢谁何,若壮士然。一旦有小劫盗,使之持兵仗入府廨防守,不下百数十人。忽厩马夜惊,以为贼至,手颤颤,拔刀不能出鞘,犹震震相击有声。发火器,再四皆不然。闻将出戍地,去贼尚数百里,距家仅一二舍,辄号泣别父母妻子,恐不复相见,其震惧如此。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虽然,畜猫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盗也。苟其职之不举 ,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人,庸可留乎?石勒欲杀石虎④,其母曰:“快牛为犊多能破车,汝小忍之。”其后石氏之宗,卒灭于虎。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尚不可;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然而妇人之仁,今古同然。由是言之,冉氏之智,过人远矣。(本文有删节) 注: ①刘位东:人名,崔述的朋友。②武:步。③窜名:冒领空名。④石勒:人名,后赵人。石虎: 人名,石勒侄。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分)A.距家仅一二舍舍:三十里 | B.再四皆不然然:通“燃”,点燃 | C.持械圜斫之斫:砍杀 | D.庸可留乎庸:无用 | 小题2: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冉氏烹狗原因的一组是 ( )(3分) ①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 ②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 ③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 ④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 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 ⑥县人冉氏,有狗而猛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作者借“冉氏烹狗”一事抨击了那些市井无赖之徒。 | B.刘位东因冉氏狗虽凶猛但可“防盗”而欲劝其勿杀。 | C.作者对冉氏烹狗的行为虽然表示理解但并不赞赏。 | D.石勒听从母亲的劝告未杀石虎,结果石氏反受其害。 |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6分) 译文: (2)苟其职之不举,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人,庸可留乎?(4分) 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C.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 D.齐人勿附于秦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可谓智力孤危 | B.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 C.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小题3: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采用举例论证的手法,围绕着不赂秦的国家灭亡的原因进行论述,说明“不赂者”的灭亡也是“赂”的结果。 | B.第二段用比喻论证的手法,用“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形象地写出了假如六国能并力抗秦的结果,总结了历史教训,为后文评论现实做了铺垫。 | C.第三段点明题旨,将六国的形势和北宋的形势做比较,借古讽今,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切勿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 D.文中“呜呼”“悲夫”等感情强烈的嗟叹词的运用,让文章在具有雄辩力量的同事也富有充沛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对北宋王朝的深深忧虑。 |
|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21分)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摘自《鸿门宴》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 ——摘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注释:绛:指绛侯周勃。灌:指灌婴。排闼:推开门。 戚氏:指刘邦的宠妃戚夫人。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披帷西向立披,揭开 | B.杀人如不能举举,全、尽 | C.人有恶哙党于吕氏恶,通“诬”,诬陷 | D.赵王如意之属属,家属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良乃入,具告沛公②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 | B.①樊哙侧其盾以撞②何其壮也 | C.①众不能堪,抶而仆之②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 D.①劳苦而功高②高帝笑而起 |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 小题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何以知燕王A.若属皆且为所虏 | B.恐年岁之不吾与 | C.虽董之以严刑 | D.求人可使报秦者 | 小题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3分) (2)(高祖)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3分) 小题6:请用“/”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3分) 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毛诗序》①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②,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睢》、《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③,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睢》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衷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睢》之义也。 (据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正义》卷一) 注:①汉代传《诗》有齐、鲁、韩、毛四家,前三家为今文,而毛诗则为古文。我们现在所见的《诗经》主要是毛诗。《毛诗》于每首诗题下都有一篇小序,简述诗的主旨、背景、作者等,而在《诗经》的第一篇《关睢》的小序之下有一段较长的文字,论述诗的性质、作用、体裁、创作方法等,历来称之为“大序”,又称“毛诗序”。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汉代学者郑玄认为是孔子弟子子夏所作。②谲谏:含蓄地批评。③南:指《诗经》中的《周南》《召南》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正:使……端正 | B.先王以是经夫妇经:经纬、治理 | C.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刺:讽刺 | D.是谓“四始”,诗之至也至:极至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诗者,志之所之也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 B.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C.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D.《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 小题3: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毛诗序》继承了先秦“诗言志”的观点,进一步阐述了诗歌抒情言志的特征,突出了情与志的统一性,认为“情”与“志”是二而一的东西。 | B.这篇总序揭示了中国古代艺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表现形态,并认为所有艺术形态都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从抒情言志的角度论述三者在艺术上的统一性。 | C.文中认为“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民困”,即论述了诗乐与社会政治状况的密切联系,而且还进一步指出社会政治、民情风俗的兴衰成败会直接影响到艺术创作。 | D.《毛诗序》提到了《诗经》“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涉及到诗歌体裁上的分类和艺术表现手法的问题。并对“六义”进行了具体的展开和论述。 | 小题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 B.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 C.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 D.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3分) 译文: (2) 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3分) 译文: (3) 是以《关睢》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4分) 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①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②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③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小题1:上述材料阐述了孔子对“君子”的一些看法,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如何对待自己?(6分) 答: 小题2:请结合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关于“君子”的言论,简要谈谈你对“君子”的认识,不超过140字。(6分) 答: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