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阅读(共15分)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

古文阅读(共15分)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古文阅读(共15分)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注]一足,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注]乐正,乐官之长。夔,人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乐正夔一足,乎信:相信
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之进:进用
C.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也节:关键
D.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打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闻而审,为福矣三人行,必有我师
B.齐桓公闻管子鲍叔青,取之于蓝而青蓝。
C.有闻传之者曰拔剑撞破之。
D.宋君令人问于丁氏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二段通过齐桓公、楚庄王、吴王、智伯的故事,说明对别人的话要仔细分析,认真核查。
B.第三段与夔、丁氏、子夏有关的文字,说明不结合语言环境,不推究事理,就会造成误解、误传。
C.本文分别以生活事例、历史事实和寓言故事作为论据,夹叙夹议,深入浅出。
D.文中有的事例“类是而非”,有的事例“类非而是”,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3分)
②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3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
①所以说“夔一个人足够了”,不是“夔一只脚”(一条腿)。
②有读史书的人说:“晋国军队三头猪渡过黄河。”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信:的确,确实。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的“则”是“副词,就”的意思。B项第一个“于”是“介词,从”,第二个“于”是“介词,比”。C项的两个“而”都是“连词,表承接”。 D项的“之”是“代词,这件事”。
小题3:
试题分析:有的事例“类是而非”,有的事例“类非而是”,说法很含糊;“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的说法也欠准确,除了文章开头几个事例有明显的正反论证外,后面提及的孔子辨“一足”、丁氏之井、子夏辨豕等几个事例似乎同时蕴含着正反两个方面。
小题4:
试题分析:尽量用直译。第一句注意两个“一足”的不同译法,第二句注意“豕、涉”的字义。
【参考译文】
传闻不可以不审察,经过辗转相传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所以狗似玃,玃似猕猴,猕猴似人,人和狗的差别就很远了。这是愚人所以犯大错误的原因。
听到什么如果加以审察,就有好处;听到什么如果不加审察,不如不听。齐桓公从鲍叔牙那里得知管仲,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得知孙叔敖,审察他们,因此国家称霸于诸侯。吴王从太宰嚭那里听信了越王勾践的话,智伯从张武那里听信了赵襄子的事,没有经过审察便相信了,因此国家灭亡自己送了命。
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鲁哀公问孔子说:“乐正夔只有一只脚,真的吗?”孔子说:“从前舜想用音乐向天下老百姓传播教化,就让重黎从民间举荐了夔而且起用了他,舜任命他做乐正。夔于是校正六律,谐和五声,用来调和阴阳之气。因而天下归顺。重黎还想多找些象夔这样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间的精华,国家治乱的关键。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和谐,而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调和音律,从而使天下安定,象夔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所以说‘一个夔就足够了’,不是‘夔只有一只足’。”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都城的人人纷纷传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宋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人使用,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象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子夏到晋国去,经过卫国,有个读史书的人说:“晋军三豕过黄河。”子夏说:“不对,是己亥日过黄河。古文‘己’字与‘三’字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相似。”到了晋国探问此事,果然是说,晋国军队在己亥那天渡过黄河。
言辞有很多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是非的界线,不可不分辩清楚,这是圣人需要特别慎重对待的问题。虽然这样,那末靠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慎重呢?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了。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共18分)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植与诸侯并就国。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其年改封鄄城侯。三年,立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以陈四县封植为陈王,邑三千五百户。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寮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
小题1:对下列句子有关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善属文   属:撰写,写作
B.汝倩人邪倩:含笑的样子
C.公车令坐死坐:因 ……而获罪
D.幸冀试用幸冀:希望
小题2:下面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使各为赋②故遂定为嗣
B.①应声而对②而植任性而行
C.①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②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
D.①以杨修颇有才策②于是以罪诛修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曹植“才华出众”和“任性而为”的一组是(   )(2分)
A.植援笔立成,可观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B.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
C.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植醉不能受命
D.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醉酒悖慢,劫胁使者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曹植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显现才华,而且性情随和,所驾的车马和自己平日的着装也不刻意追求华丽,受到父亲的宠爱。
B.曹植曾受到曹操的勉励,一方面因为有出众的才华,另一方面又得到丁仪、丁廙、杨修等人辅佐,好几次差一点被立为嗣。
C.曹植率性而为,举止旷达,不知道砥砺言行,他曾因醉酒而没有能接受曹操让他救曹仁的命令,曹植虽然后来后悔了,但是还是没有能够出征。
D.曹植受到冷落和排挤后,常常自怨怀瑾握瑜,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几经努力,终无所用,后来在郁郁寡欢中抱病而死,终年四十一岁。
小题5: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1)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
(2)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尹思贞,京兆长安人。弱冠以明经举,补隆州参军。时晋安县有豪族蒲氏,纵横不法,前后官吏莫能制。州司令思贞推按,发其奸赃万计,竟论***之,远近称庆,勒石以纪事,由是知名。累转明堂令,以善政闻。迁检校洺州刺史,会契丹孙万荣作乱,河朔不安,思贞抚境内,独无惊扰。
神龙初,为大理卿,时武三思擅权,御史大夫李承嘉附会之。壅州人韦月将上变,告三思谋逆,中宗大怒,命斩之。思贞以发生之月①,固执奏以为不可行刑,竟有敕决杖配流岭南。三思令所司因此非法害之,复固争之。承嘉希三思旨,托以他事,不许入朝。谓承嘉曰:“公擅作威福,慢宪度.谀附奸臣,以图不轨,今将除忠良以自恣邪?”承嘉怒,遂劾,出为青州刺史,境内有蚕一年四熟者,黜陟使路敬潜见茧叹曰:“非善政所致,孰能至于此乎!”特表荐之。思贞前后为十三州刺史,皆以清简为政,奏连最。
睿宗立,征为将作大匠,累封天水郡公。时左仆射窦怀贞造金仙、玉真观,调发夫匠,思贞数有损节,怀贞诘之。思贞曰:“公,辅臣也。不能宣王化,而土木是兴,害及黎元,受人谮以廷辱士,今不可事公矣。”拂衣而去,阖门待罪,上闻而特令视事。其年,怀贞伏诛,乃下制曰:“将作大匠尹思贞,贤良方正,硕儒耆德,刚不护缺,清而畏知,简言易从,庄色难犯。征先王之体要,敷衽必陈;折佞臣之怙权,拂衣而谢。故以事闻海内,名动京师,鹰隼是击,豺狼自远。必能条理前弊,发挥旧章,宜承弄印之荣,式允登车之志。可御史大夫。”俄迁户部尚书,转工部尚书。以老累表请致仕,许之。开元四年卒,年七十七,赠黄门监,谥曰简。
(节选白《旧唐书·尹思贞传》)
[注]①发生月:(春天)萌发滋长的月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抚境内绥:安抚。
B.奏连最课:考核。
C.不能宣王化赞:赞颂。
D.受人以廷辱士谮:诬陷。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尹思贞忠直善政的一组是(   )(3分)
①发其奸赃万计,竟论***之   ②告三思谋逆
③固执奏以为不可行刑       ④托以他事,不许入朝
⑤拂衣而去,阖门待罪       ⑥贤良方正,庄色难犯
A.①③⑤B.①⑤⑥C.②③④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尹思贞为官不畏豪强。晋安县豪族蒲氏骄纵不守法度,历任官吏都治不了他,尹思贞审查后判处了他的死罪,百姓称快。
B.尹思贞坚持己见,受到责罚。皇帝下令斩***告发武三思谋反的韦月将,尹思贞坚决反对,皇帝非常生气,结果尹思贞被判杖刑,发配岭南。
C.尹思贞善于治理,受人称赞。他处罚豪强,百姓刻石碑记录此事;他担任青州刺史,境内的蚕一年结四次茧,黜陟使路敬潜上表推荐他。
D.尹思贞很受皇上器重。窦怀贞被处死后,皇上下诏称赞尹思贞秉承先王的施政根本,坦诚陈述己见,挫损奸臣的专权,可以受到重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公擅作威福,慢宪度,谀附奸臣,以图不轨.今将除忠良以自恣邪?
(2)时左仆射窦怀贞造金仙、玉真观,调发夫匠,思贞数有损节,怀贞诘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刘庠,字希道,彭城人。八岁能诗。蔡齐妻以子,用齐遗奏,补将作监主簿。复中进士第,为高密广平院教授。英宗求直言,庠上书论时事。帝以示韩琦,琦对之“未识”,
帝益嘉重。日食甫数日,苑中张具待幸,庠言非所以天戒,诏罢之。会圣宫修仁宗神御殿,甚宏丽。庠言:“天子之孝,在继先志,大业,不在宗庙之靡。宜其制,以昭先帝俭德。”奉宸库被盗,治守藏吏。庠言:“皇城几察厉禁,实近侍主之,当并按。”仁宗外家李珣犯销金法,庠奏言,法行当自贵近始。帝不豫,储嗣未,庠拜疏谓:“太子,天下本。汉文帝于初元即为无穷计。颍王长且贤,宜亟立,使日侍禁中,阅四方章奏。”帝皆行之。
神宗立,迁殿中侍御史,为右司谏。言:“中国御戎之策,守信为上。昔元昊之叛,
五来五得志,海内为之困弊。今莫若示大信、舍近功,为国家长利。”奉使契丹。故事,
两国忌日不相避。契丹张宴白沟,日当英宗祥祭,庠丐免,契丹义而听之。
除集贤殿修撰、河东转运使。庠计一路之产,铁利为饶,请复旧冶鼓铸,通隰州盐矾,博易以济用。又请募民入粟塞下,豫为足食。进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契丹侵霸州土场,或言河北不可不备。庠上五策,料其必不动,已而果然。
庠不肯屈事王安石。安石欲见之,戒典谒者曰:“今日客至勿纳,惟刘尹来,即告我。”有语庠者曰:“王公意如此,盍一往见。”庠谓:“见之,何所言?自彼执政,未尝一事合人情。脱问青苗、免役,将何辞以对?”竟不往。奏论新法,神宗谕之曰:“奈何不与大臣协心济治乎?”庠曰:“臣子于君父各伸其志。臣知事陛下,不敢附安石。”                                                     
契丹建牙云中,遣骑涉内地,边吏执之。契丹檄取纷然,又遣使议疆事。众疑其造兵端,欲大为备。庠奏言:“云朔岁俭,军无见粮。契丹张形示强,造端首祸,曲在彼不在我,愿勿听。宜先谕以理,然后饬兵观衅。”
元祐初,加枢密直学士、知渭州。卒,年六十四。宣仁闻之曰:“帅臣极难得,刘庠可惜也。”庠有吏能,淹通历代史,王安石称其博。卒后,苏颂论庠治平建储之功,诏褒录其子。                                        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一》
【注】①祥祭:亲丧满十三个月或二十五个月的祭祀②路:宋时的行政区划。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庠言非所以天戒祗:恭敬
B.在继先志,大业隆:兴盛
C.宜其制损:损害
D.储嗣未正:确立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庠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3分)
①庠上书论时事,帝嘉重    ②庠奏言,法行当自贵近始
③颖王长且贤,宜亟立      ④日当英宗祥祭,庠丐免
⑤料其必不动,已而果然     ⑥臣知事陛下,不敢附安石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庠经常向英宗提出规谏。英宗为仁宗修神御殿,非常宏丽,刘庠认为不应奢靡;奉宸库被盗后,刘庠主张应连同主管此事的近侍一并惩罚。
B.刘庠能妥善处理外交问题。在宋与契丹的关系上,他认为守信义最重要;出使契丹,他认为按照先例在先皇的忌日契丹不应该摆宴席,得到契丹同意。
C.刘庠注重发展地方经济,关注民生。担任河东转运使,他恢复废弃的冶炼场所,开通隰州的盐路,开展贸易;他又招募民众往塞下转运粟谷,以备足粮食。
D.刘庠对王安石新法不以为然。王安石想会见他,但刘庠始终不肯见;当神宗问他为什么不与大臣同心协力时,刘庠说他只知道侍奉君王,不敢攀附王安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彼执政,未尝一事合人情。脱问青苗、免役,将何辞以对?竟不往。
(2)契丹张形示强,造端首祸,曲在彼不在我,愿勿听。宜先谕以理,然后饬兵观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授同知平阳路转运司事,搜抉蠹弊,悉除之。帝问处士罗英,谁可大用者,对曰:“张雄飞真公辅器。”帝然之,命驿召雄飞至。
十六年,拜御史中丞,行御史台事。阿合马以子忽辛为中书右丞,行省江淮,恐不为所容,改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未行,阿合马死,朝臣皆以罪去。拜参知政事。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纪纲大坏,雄飞乃先自降一阶,于是侥幸超躐者皆降之。忽辛有罪,敕中贵人及中书杂问,忽辛历指宰执曰:“汝曾使我家钱物,何得问我!”雄飞曰:“我曾受汝家钱物否?”曰:“惟公独否。”雄飞曰:“如是,则我当问汝矣。”忽辛遂伏辜。二十一年春,上与朝臣议大赦天下,雄飞谏曰:“古人言:无赦之国,其刑必平。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帝嘉纳之,语雄飞曰:“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遂降轻刑之诏。
雄飞刚直廉慎,始终不易其节。尝坐省中,诏趣召之,见于便殿,谓雄飞曰:“若卿可谓真廉者矣。闻卿贫甚,今特赐卿银二千五百两、钞二千五百贯。”雄飞拜谢,将出,又诏加赐金五十两及金酒器。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后阿合马之党以雄飞罢政,诣省乞追夺赐物,裕宗在东宫闻之,命参政温迪罕谕丞相安童曰:“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塔即古阿散请检核前省钱谷,复用阿合马之党,竟矫诏追夺之。塔即古阿散等俄以罪诛,帝虑校核失当,命近臣伯颜阅之。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
二十一年,卢世荣以言利进用,雄飞与诸执政同日皆罢二十三年起为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卒于官。
【注】壅:堵塞                         
(选自《元史·张雄飞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用事:掌权
B.忽辛遂伏。辜:罪
C.诏召之趣: 乐意
D.雄飞受赐,封藏于家。识:作标记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雄飞先自降一阶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B.汝曾使我家钱物,得问我可胜道也哉
C.臣未尝敢轻用则何时而乐耶
D.卢世荣言利进用御六气之辩,游无穷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雄飞受廉希宪推荐,世祖召见他,他陈述了当时国家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世祖很高兴,授予他同知平阳路转运司的职务。
B.阿合马让自己的儿子忽辛担任中书右丞,巡视管理江淮一带的事务,阿合马担心儿子不被张雄飞容纳,就让儿子改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
C.忽辛犯罪,世祖下令中贵人和中书省官员一起审问,忽辛说审问的官员都曾经收受过忽辛家的钱物,只有张雄飞没有收过。
D.塔即古阿散等人因犯罪被***后,皇帝考虑到阿合马的余党检查核实有误,命令温迪罕和丞相安童复查。张雄飞没有听从耶律老哥的建议自辨。
小题4: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雄飞与诸执政同日/皆罢二十三年/起为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卒于官。
B.雄飞与诸执政同日皆罢/二十三年起/为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卒于官。
C.雄飞与诸执政同日/皆罢二十三年/起为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卒于官。
D.雄飞与诸执政同日皆罢/二十三年/起为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卒于官。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
(1)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4分)
译文:                                                                       
(2)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4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A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B之云,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小题1:上文中画线词语“夫子”A、B在文中分别具体指谁?(2分)           
小题2:从中表现了子贡对孔子怎样的态度?请作简要分析。(6分)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