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李好文,字惟中,大名之东明人。登至治元年进士第,授大名路浚州判官。丁内忧,服阕,起为国子监丞,拜监察御史。时复以至元纪元,好文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李好文,字惟中,大名之东明人。登至治元年进士第,授大名路浚州判官。丁内忧,服阕,起为国子监丞,拜监察御史。时复以至元纪元,好文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好文,字惟中,大名之东明人。登至治元年进士第,授大名路浚州判官。丁内忧,服阕,起为国子监丞,拜监察御史。时复以至元纪元,好文言:“年号袭旧,于古未闻。袭其名而不蹈其实,未见其益。”因言时弊不如至元者十余事。录囚河东,有李拜拜者,***人,而行凶之仗不明,凡十四年不决。好文曰:“岂有不决之狱如是其久乎!”立出之。王傅撒都剌,以足蹋人而死,众皆曰:“***人非刃,当杖之。”好文曰:“怙势***人甚于用刃况因有所求而***之其情为尤重。”乃置之死,河东为之震肃。
至正三年,郊祀,召为同知太常礼仪院事。帝之亲祀也,至宁宗室,遣阿鲁问曰:“兄拜弟可乎?”好文与博士刘闻对曰:“为人后者,为之子也。”帝遂拜。由是每亲祀,必命好文摄礼仪使。与修辽、金、宋史,除治书侍御史。俄除参议中书省事。视事十日,以史故,仍为治书。西蜀奉使,以私憾摭拾廉访使曾文博、佥事兀马儿、王武事。文博死,兀马儿诬服,武不屈,以轻侮抵罪。好文曰:“奉使代天子行事,当问民疾苦,黜陟邪正。今行省以下,至于郡县,未闻举劾一人,独风宪之司,无一免者,此岂正大之体乎!”率御史力辩武等之枉,并言奉使不法者十余事。
帝以皇太子年渐长,开端本堂,命皇太子入学,而命好文以翰林学士兼谕德。好文力辞,上书宰相曰:“三代圣王,莫不以教世子为先务,盖帝王之治本于道,圣贤之道存于经,而传经期于明道,出治在于为学,关系至重,要在得人。自非德堪范模,则不足以辅成德性。自非学臻阃奥,则不足以启迪聪明。宜求道德之鸿儒,仰成国家之盛事。而好文天资本下,人望素轻,草野之习,而久与性成,章句之学,而浸以事废,骤膺重托,负荷诚难。必别加选抡庶几国家有得人之助而好文免妨贤之讥。”丞相以其书闻,帝嘉叹之,而不允其辞。
十六年,复上书皇太子,其言曰:“臣之所言,即前日所进经典之大意也,殿下宜以所进诸书,参以《贞观政要》《大学衍义》等篇,果能一一推而行之则万机之政、太平之治不难致矣。”皇太子深敬礼而嘉纳之。后屡引年乞致仕,辞至再三,遂拜光禄大夫,仍以翰林学士禄终其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丁内忧,服阕:终了
B.囚河东录:审查
C.修辽、金、宋史与:参与
D.丞相以其书闻:闻名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恢复至元年号纪年,李好文认为袭用过去已经用过的年号,却没有实行当时的措施,不会有什么好处。
B.皇帝亲自祭祀,到了元宁宗庙里,曾问李好文是否可以拜礼,李好文和刘闻说应该行后代之礼,皇帝接受了建议。
C.朝廷派往西蜀的使者官报私仇,污蔑西蜀廉访使曾文博、佥事兀马儿和王武等人犯罪,曾文博、兀马儿被迫无辜而服罪。
D.皇帝命李好文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兼任太子谕德,李好文认为自己的品德学问不能胜任培育太子的重任,应该选求品学兼优的鸿儒。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闻,使……听到。
小题2:原文“文博死,兀马儿诬服”,曾文博被迫害死,兀马儿无辜而服罪。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问题。(16分)
左雄传
①左雄字伯豪,南阳涅阳人。安帝时,举孝廉,迁冀州刺史。州部多豪族,好请托,雄常闭门不与交通。
②永建初,公车征拜议郎。时,顺帝新立,大臣懈怠,朝多阙政,雄数言事,其辞深切。尚书仆射虞诩以雄有忠公节,上疏荐之曰:“臣见方今公卿以下,类多拱默,以树恩为贤,尽节为愚,至相戒曰:‘白璧不可为,容容多后福。’伏见议郎左雄,数上封事,至引陛下身遭难厄,以为警戒,实有王臣蹇蹇之节,周公谟成王之风。宜在喉舌之官,必有匡弼之益。”由是拜雄尚书,再迁尚书令。
③是时,大司农刘据以职事谴,召诣尚书,传呼促步,又加以捶扑。雄上言:“九卿位亚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节,动有痒序之仪。孝明皇帝始有扑罚,皆非古典。”帝从而改之,其后九卿无复捶扑者。自雄掌纳言,多所匡肃。每有章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迁司隶校尉。
④初,雄荐周举为尚书,举既称职,议者咸称焉。及在司隶,又举故冀州刺史冯直以为将帅,而直尝坐臧受罪,举以此劾奏雄。雄悦曰:“吾尝事冯直之父而又与直,今宣光以此奏吾,乃是韩厥之举也。”由是天下服焉明年坐法免后复为尚书。永和三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迁冀州刺史      (2)宜在喉舌之官
(3)台阁以为故事      (4)吾尝事冯直之父而又与直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尚书仆射虞诩以雄有忠公节,上疏荐之。
(2)是时,大司农刘据以职事谴。
小题3:第④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
由是天下服焉明年坐法免后复为尚书
小题4:第③段中左雄说服皇帝的理由可概括为:(1)          ;(2)           。(2分)
小题5:文章善用典故,请根据文意推测典故中人物的主要品质,并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3分):
(1)第②段中“王臣蹇蹇之节”是指:            的品质。
(2)第④段中“韩厥之举”是指:             的行为。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12分)
程原迩稿序        张鼐
  南高峰下,松梢乱云,竹影蔽日。刳①竹引泉,其声潺潺,出于涧底。啼鸟上下,与行人唱和。境过清,非韵士不能偶而居,非胸中夙有烟霞者不能畅其文章之灵气。
  吾友程原迩从新安来,同王象斗读书于此。余偶过其室,瀹茗②焚香,出文章数篇读之,旷远卓绝,涧水松风,宛在笔底。吾尝叹人生于世,凡浓艳之物,可争掬取者,以吾澹然当之,其味立尽。惟天下名山水,高人韵事,与奇文章相逼而来,领此趣者觉神魂飞动,手足鼓舞。盖游不奇不旷,交不奇不王也。
  文章之借灵于湖山,如草色之借润于酥雨。其于朋友之助,如鸟溯风而鱼沫水也。挟册子咿唔,仰面看屋梁索解句者,恶足以语此?原迩之文,饶于韵而远于趣,入于正而出于奇。倘非湖山之助,安能笔笔生动?今而往原迩益勉之矣。
  吾归山中,晨起见远烟一抹,起玳瑁湖上,九峰隐隐在西楼可数者,不觉旷然远览,有南峰之怀焉。原迩其时寄我新篇,令我数浮大白③,为原迩展山水之清音也。
  【注】①刳(kū):剖开,挖空。②瀹(yuè)茗:烹茶。③浮大白:满饮洒。
小题1:作者在文中强调了                                  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作用(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小题2:文章首尾皆写山水之景,试分析各自的作用。(4分)
小题3:试分析本文的一个语言特色。 (3分)
小题4:请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谈谈你对划线句的理解。(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容春堂记
明·归有光
兵溪先生为令清漳之上,与监郡者不合,例得移官,即拂衣以归。占园田于县之西小虞浦,去县治二里所。盖自太湖东,吴淞江蜿蜒入海,江之南北,散为诸浦如百足,而小虞浦最近县,乘舟往来,一日可数十回。园有堂,启北牖,则马鞍山如在檐际。间植四时之花木,而户外清水绿畴如画,故先生名其堂曰容春。其谓春于天地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诚以四时之景物,山水之名胜,必于宽闲寂寞之地;而金马玉堂,紫扉黄阁,不能兼而有也。
昔孔子与其门人,讲道于沂水之滨。当春之时,相与鼓瑟而歌,悠然自适。天下之乐,无以易于此矣。夫子使二三子言志,乃皆舍目前之近,而驰心于冠冕佩玉之间。曾点独能当此时而道此景,故夫子喟然叹之。盖以春者众人之所同,而能知之者惟点也。
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渊明可以语此矣。先生属余为堂记,因遂书之。
余之曾大父,与兵溪之考思南公,成化甲午,同举于乡。是岁,王文恪公为举首。而曾大父终城武令,思南公至郡太守。余与兵溪同年生,而兵溪先举于乡者九年。庚戌岁,同试南宫。兵溪就官广平,甫三载,已倦游,而余至今犹系六馆之籍。故为此记,非独以两家世契,与兵溪相知之厚,而于人生出处之际,盖有感云。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监郡者不合,得移官例:照例
B.启北,则马鞍山如在檐际牖:窗户
C.天下之乐,无以于此矣易:改变
D.三载,已倦游甫:刚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监郡者不合苏子曰:客亦知夫水月乎
B.去县治二里若属皆且为
C.皆舍目前之近今其智反不能及
D.非独两家世契夫夷近,则游者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容春堂坐落于吴淞江畔的小虞浦。堂外有园,园外清水绿畴,风景如画;园中间植有四季花木,春意自来,故名此堂为“容春堂”。
B.在第二段中,作者引了孔夫子与门徒赏春言志的故事。别人都在春光美景中说想当官的志向,惟独曾点说志在享受这一派春光。
C.第三段引了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语句,作者说“渊明可以语此矣”,因为他认为陶渊明是一个离开官场、享受春光的人。
D.第四段简述“我”和兵溪先生两家为世交,上一代就情意相投,而且“我”和兵溪先生相知很深,因此写下《容春堂记》。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谓春于天地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4分)
(2)当春之时,相与鼓瑟而歌,悠然自适。(3分)
(3)先生属余为堂记,因遂书之。(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木假山记 【宋】苏洵
(1)木之生,或孽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汾,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2)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3)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峭,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④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注】①孽(niè):树木的嫩芽。②拱(gǒng):指树有两手合围那般粗细。③ 汾(fén):水边。④岌(ií)然:高耸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孽而殇,或拱而夭:死亡、夭折
B.而其激射食之余啮:啃、吃
C.而荒江之汾,如此者几何几何:时间短暂
D.岌然决无阿附意阿附:逢迎、依附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幸而为风之拔若属皆且为
B.漂沉汩没于湍沙间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C.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取去求人可使报秦
D.虽其势服于中峰,岌然决无阿附意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幼孩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木假山记”为题,借欣赏木假山,抒发感慨,阐述事理。
B.树木遭受斧伐、风拔、水漂之后而成为木假山,是不幸中的大幸。
C.作者对木假山的“爱”与“敬”,不是因其外形像山,而是心有所感。
D.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叙议结合,使文章显得厚重,耐人寻味。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⑴ 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4分)
⑵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4分)
⑶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①矣夫!”(《论语·雍也》)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注】 ①畔:通“叛”,违背(君子之道)。
小题1:从上面两段话可以看出尽管所处的时代不同,孔子和孟子都认识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小题2:结合文本,分析孔子主张的“约”和孟子主张的“约”有何不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