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柳敬亭传清·黄宗羲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柳敬亭传清·黄宗羲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柳敬亭传
清·黄宗羲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盂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宁南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闻其使人来,莫不倾动加礼,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坐,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
亡何国变,宁南死。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猾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注】①云间:西晋文学家陆云家在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常对客自称“云间陆士龙”,因别称松江为“云间”。②句(gōu):同“勾”,勾画、描摹人物的性格。③优孟:春秋楚国的艺人。④简:选择。练:熟习。⑤咍(hāi)嗢(wà)噱(jué):这三个字都是笑的意思。⑥宁南:指左良玉,曾拥兵至八十万。⑦皖帅:指安徽提督杜宏域,他与柳敬亭是故交。⑧不知书:是说左良玉不是读书人出身。⑨檀板:檀木制的拍板,古时歌舞用来打拍子或伴奏。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使以其技鸣鸣:闻名
B.争延之使奏其技延:连续
C.从委巷活套中来者委:僻陋
D.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理:从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敬亭退凝神定气授之书习其句读者
B.致敬亭幕府赵尝五战
C.军中亦不敢说书目敬亭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D.五方土音穷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敬亭能成为颇具盛名的说书艺术家,不仅在于他具有说书艺术的禀赋,更在于他悉心研求技艺,不断丰富阅历,胸存忧国忧民情怀。
B.“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两句,既是对柳敬亭说书的思想和芝术所作的高度赞誉,也倾注了作者对忠臣义士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
C.作者通过写柳敬亭放荡不羁的生活,精湛不凡的技艺,攀附权贵的经历,以及处变不惊的态度,成功地刻画出这位艺术家的鲜明个性。
D.本文始终以说书岂术为立传基点,不管是写柳敬亭参与军事,还是写他得到异乎寻常的礼遇和令人羡慕的地位,都仍不离他说书艺人的身份。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4分)
②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3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3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小题5:①你说书还没有开口,哀伤、欢乐的感情就先表现出来了,使听众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你)说书的技艺达到了精妙的程度了。
②这人过去是和我们一起说书的,如今他富贵到了这地步了。(7分,第①句4 分,第②句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此题主要考查一词多义现象。B.延:邀请;请。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识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B.于:介词,到/介词,与。C.介词,用,拿。D.且:连词,况且/副词,表转折。
小题3: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放荡不羁的生活,精湛不凡的技艺,攀附权贵的经历,以及处变不惊的态度”错,应该是“浪子回头的经历,跌宕起伏的人生,精湛不凡的技艺,以及处变不惊的态度”。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断句的能力。断句也是属于理解翻译考点的,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断句,这里面也涉及相关文言现象和一定的技巧。本文段“虽……然”构成转折,应在“然”前停顿,“句性情习方俗”属对举结构,应停顿;“摇头而歌”与“而后可以得志”的“而”意义用法有别,前者表修饰,不宜停顿,后者表转折应停顿。
小题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文言翻译要抓住重点实词,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及通假字等文言现象,这些既是知识点又是考点。此题需要重点注意的词语:①言未发:还没有开口(说书);具:具备,引申为表现;进乎技:超出一般的技艺。②侪:同辈;……者也:判断句。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李鄘,字建侯,北海太守邕之从孙。大历中举进士,为李怀光所辟,擢累监察御史。怀光反河中,鄘与母、妻陷焉,因怀光以兄病卧洛且笃,母欲往视;怀光许可,戒妻子无偕行。鄘私遣之,怀光怒,欲加罪,谢曰:“鄘籍在军,不得为母驾,奈何不使妇往?”怀光止不问。后与高郢刺贼虚实及所以攻取者,白诸朝,德宗手诏褒答。怀光觉,严兵召二人问之,鄘词气不挠,三军为感动,怀光不杀,囚之。河中平,马燧破械致礼,表佐其府,以言不用,辞归洛中。后召为吏部员外郎。
徐州张建封卒,兵乱,囚监军。帝以鄘刚敢,拜宣慰使,持节直入其军,大会士,喻以祸福,出监军狱中,脱桎梏,使复位,众不敢动。既还,旨,迁郎中。
元和五年,出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王师讨蔡方急,郓寇李师道谋挠沮之,鄘以兵二万分壁郓境,赀饷不仰有司。是时兵兴,天子忧财乏,命盐铁副使程异驰江淮,诸道输货助军。鄘素富强,即府库留一岁储,馀尽纳于朝。诸道以鄘为倡首,悉索以献,自此王师无匮乏之忧。
先是,吐突承璀①为监军,贵宠甚,鄘以刚严治,相礼惮,稍厚善。承璀归,数称荐之,召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鄘不喜由宦幸进,及出祖,乐作泣下,谓诸将曰:“吾老安外镇,宰相岂吾任乎?”至京师,不肯视事,引疾固辞,改户部尚书。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曰肃。
鄘强直无私,与杨凭、穆质、许孟容、王仲舒友善,皆以气自任。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吐突承璀:唐朝宦官,唐宪宗对他倍加宠信,先后加官晋爵,成为当时宦官中颇有权势的人物。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怀光以兄病卧洛且笃 绐:欺骗
B.既还,旨,迁郎中称 :宣称
C.诸道输货助军 讽:劝说
D.即府库留一岁储籍 :登记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鄘“强直无私”的一组是(3分)
①鄘籍在军,不得为母驾   ②以言不用,辞归洛中  ③大会士,喻以祸福,出监军狱中,脱桎梏  ④籍府库留一岁储,馀尽纳于朝  ⑤相礼惮,稍厚善  ⑥至京师,不肯视事,引疾固辞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鄘为人机智。李怀光反叛,李鄘与家人沦陷贼军中,他以兄长在洛阳患急病卧床不起为托词,让母亲和妻儿摆脱了李怀光的控制。
B.李鄘刚正果敢。徐州张建封去世,士兵变乱,囚禁了监军,李鄘召集将士,晓谕祸福,终使监军出狱,恢复职位。
C.李鄘忠于朝廷。战争兴起时,天子派人劝说诸道输送财货援助军用,李鄘留存储备后,其余都交纳给朝廷,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D.李鄘淡泊名利。他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宰相之职,到达京城,称病坚决辞让相位,改任户部尚书,后来他在太子少傅的任上去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与高郢刺贼虚实及所以攻取者,白诸朝,德宗手诏褒答。(5分)
(2)鄘以兵二万分壁郓境,赀饷不仰有司。(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送宜黄何尉序
陆九渊
①民甚宜其尉,甚不宜其令;吏甚宜其令,甚不宜其尉,是令、尉之贤否不难知也。尉以是不善于其令,令以是不善于其尉,是令、尉之曲直不难知也。东阳何君坦尉宜黄,与其令臧氏子不相善,其贤否曲直,盖不难知者。夫二人之争,至于有司,有司不置白黑于其间,遂以俱罢。县之士民,谓臧之罪,不止于罢,而幸其去;谓何之过,不至于罢,而惜其去。臧贪而富,且自知得罪于民,式①遄其归矣;何廉而贫,无以振②其行李,县之士民,哀其穷而为之裹囊以饯之,思其贤而为之歌诗以送之,何之归亦荣矣!
②比干剖心,恶来知政;子胥鸱夷③,宰噽谋国。爵刑舛施,德业④倒植,若此者班班见于书传。今有司所以处臧、何之贤否曲直者,虽未当乎人心,然揆之舛施倒植之事,岂不远哉?况其民心士论,有以慰荐扶持如此其盛者乎?何君尚何憾!
③鲁士师如柳下惠,楚令尹如子文⑤,其平狱治理之善,当不可胜纪,三黜三已之间,其为曲直多矣!而《语》《孟》所称独在于遗逸不怨,厄穷不悯,仕无喜色,已无愠色。况今天子重明丽正,光辉日新。大臣如德星御阴辅阳,以却氛祲⑥。下邑一尉,悉力卫其民,以迕墨令,适用吏文,与令俱罢,是岂终遗逸厄穷而已者乎?何君尚何憾!
④虽然,何君誉处若此其盛者,臧氏子实为之也。何君之志,何君之学,遽可如是而已乎?何君是举亦勇矣!诚率是勇以志乎道,进乎学,必居广居,立正位,行大道,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吾所望于何君者。不然,何君固无憾,吾将有憾于何君矣!
(选自《中国散文鉴赏文库·古代卷》)
【注】①式:通“轼”,装上车。②振:通“整”,整治,置办。③鸱夷:本意是皮囊,这里指沉尸河中。④业:恶业,罪孽。⑤柳下惠:春秋时鲁国大夫,掌管刑狱,三次被贬。子文:春秋时楚国令尹,曾三次被贬。⑥祲:古代迷信的人所说的不祥之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尉以是不善于其令善:友好
B.爵刑舛施,德业倒植舛:相违背,错乱
C.其平狱治理之善狱:监牢
D.以却氛祲却:退,驱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令是不善于其尉举予人,如弃草芥
B.哀其穷而之裹囊以饯之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之舟
C.今有司所以处臧、何贤否曲直者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D.吾将有憾何君矣故燕王欲结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认为何坦应无憾的理由的一组是
①有司不置白黑于其间,遂以俱罢            ②县之士民,哀其穷而为之裹囊以饯之
③揆之舛施倒植之事,岂不远哉              ④其平狱治理之善,当不可胜纪
⑤何之归亦荣矣                            ⑥是岂终遗逸厄穷而已者乎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②⑥D.③④⑤
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阳人何坦担任宜黄县尉,正直清廉,与贪赃枉法的县令不和,却与县令一同被上司罢免。
B.在作者看来,评价官员贤否曲直的标准是民心向背,何坦因受处罚而赢得了民心,实在是一件好事。
C.作者拿柳下惠和楚子文多次被贬却能保持平和心态来开导何坦,并认为他将来仍可施展才华。
D.作者对何坦不仅仅是安慰,还对他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和要求,希望他成为高尚有为的人。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县之士民,谓臧之罪,不止于罢,而幸其去;谓何之过,不至于罢,而惜其去。(5分)
(2)而《语》《孟》所称独在于遗逸不怨,厄穷不悯,仕无喜色,已无愠色。(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而吾与子之所共。”
客喜而笑,洗盏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上,履巉岩,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吾与子之所共享用
B.洗盏酌重新
C.履巉岩,蒙茸拨开
D.掠予舟而西也向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虽一毫莫取予乃摄衣
B.不知东方既白攀栖鹘危巢
C.飘飘如遗世独立凛其不可留也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掠予舟而西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上文的“水”与“月”,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B.甲文中苏轼认为,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皆有短暂与永恒的两面,人对天地万物不必“羡其无穷”。
C.乙文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动态美,与《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态美,展现了赤壁景物的多姿多态。
D.乙文道士化鹤的故事与“羽化而登仙”的道教思想有关,作者借此寄寓对超凡脱俗、自由自在境界的向往。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3分)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3分)
小题5: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①,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②;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③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④。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农功。  (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有删节)
注释:①不地著:不能定居一地。②旨:味美。③服役者:劳作的人。④渫:流通。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养孤幼在其中长:成年人
B.尚复水旱之灾被:遭受
C.有者半而卖贾:通“价”,价格
D.三曰农功。劝:鼓励
小题2:下列四组中,全都属于“贵粟之道”的一组是(    )(3分)
①薄赋敛,广畜积                ②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     
③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    ④使民以粟为赏罚  
⑤取于有余,以供上用            ⑥朝令而暮当具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在文中告诫统治者要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提醒国家要重视积蓄粮食,这样人民才能生活安定,国家才能长久稳定。
B.作者指出,人民无粮则饥,无衣则寒,人民若处于饥寒之中,慈母也不能保有其子,统治者更是不可能保有其民。
C.作者陈述了当时农民勤苦而艰难的生活,借此含蓄地向当时的统治者指出了国家潜在的危机,希望引起统治者的注意。
D.文中提出“贵粟”是让人民重视农业的根本途径,文中提出的“贵粟”途径包括富人纳粮封爵、减轻贫民赋税等方式。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
⑴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3分)
                                                                          
⑵ 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
②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耨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
③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
[注] ①晨门:掌管城门开闭的人。②桀溺:楚国隐者。③滔滔,比喻天下纷乱的样子。④而:通“尔”,指子路;辟人之士:指孔子。⑤多,只是。
小题1:请分别概括晨门和桀溺对孔子的评价。(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子贡以日月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