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后为他官,所至以公廉称。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蠲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吏有劳者,辄为具奏复其身。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擢浙西提刑。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侍御史陈坚劾去之。咸淳十年,起震知饶州。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皆已归附,大兵略饶。饶兵止千八百人,震发州民城守,昧爽出治兵,至夜中始寐。上书求援,不报。大兵使人入侵饶取降款,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饶寓士皆从之。道同风震降,震叱之曰:“我忍偷生负国邪?”城中少年感震言,***使者。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书官资揭于城,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或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注】】 ①蠲:减免。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有权贵牒荐之者
方其系燕父子
B.吏有劳者,辄具奏复其身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C.童逸牧舍火
老妇恃辇
D.通判万道同阴使所部敛白金
暮春之初,会会稽山阴之兰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唐震“不阿权贵”和“忠勇报国”的一组是(  )
A.①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 ②震奏减纲运米,蠲其租赋,令
坊置一吏
B.①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 ②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
C.①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 ②道同风震降,震叱之曰:“我
忍偷生负国邪?”
D.①震尽出府中金钱,书官资揭于城 ②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C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掠:拷打。
小题2:C.而: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修饰。其余三组意义和用法相同:A.以:用。介词。B.为:替,给。介词。D.于:在。介词。
小题3:A.②是为救灾采取的措施。B.②是善辨疑案,恪尽职守。D.①是用官府金钱招募能抗敌的人。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9分)
叙小修诗
弟小修,少也慧,独喜读老子、庄周、列御寇诸家言,皆自作注疏,多言外趣。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然①以豪杰自命视乡里小儿如牛马之尾行而不可与一日居也泛舟西陵走马塞上穷览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然予则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气习故也。
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欲准于秦、汉,诗则必欲准于盛唐,剿袭模拟,影响步趋,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划共指以为野狐外道。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蜀尝字字学《六经》欤?诗准盛唐矣,盛唐人曷尝字字学汉、魏欤?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雷同则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虽欲存焉而不能。故吾谓今之诗文不传矣。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而发,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
盖弟既不得志于时,多感慨;贫复不任贫,病复不任病,故多愁。愁极则吟,故尝以贫病无聊之苦,发之于诗,每每若哭若骂,不胜其哀生失路之感。予读而悲之。大概情至之语,自能感人,是谓真诗,可传也。而或者犹以太露病之,曾不知情随境变,字逐情生,但恐不达,何露之有?且《离***》一经,忿怼之极,明示唾骂,安在所谓怨而不伤者乎?穷愁之时,痛哭流涕,颠倒反覆,不暇择音,怨矣,宁有不伤者?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焉?   
(选自《袁宏道集笺校》)
[注释]①的然:鲜明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长,胆量愈廓:广大,开阔B.文欲于秦、汉准:比较
C.见人有一语不相者肖:模仿得像D.而或者犹以太露之病:责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予极喜其疵处直前诟虏帅失信
B.不效颦汉、魏辞楼下殿,辇来
C.故尝贫病无聊之苦举予人,如弃草芥
D.予读而悲不知东方既白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笔调为弟弟小修的诗作序,指出小修诗作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出并阐述自己“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创作主张。
B.第二段以今之诗文不传与民间歌谣可以流传的判断,大胆批判近代蹈袭的习气,末段以《离***》为例,连用反问,证明情至之语的重要。
C.作者认为秦汉文、盛唐诗之所以了不起,就在于他们对前人的超越,而小修诗“多本色独造语”的瑕疵之处恰恰就是一种创作上的超越。
D.作者认为坎坷的经历造就了小修与众不同的性格才情,他把贫病无奈的苦楚抒发于诗,这些诗是真情流露,虽然不雅,却可以流传于世。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的然以豪杰自命视乡里小儿如牛马之尾行而不可与一日居也泛舟西陵走马塞上穷览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4分)
(2)任性而发,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23—24题。(5分)
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
墨子曰:“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
小题1:上述材料中,孔子和墨子对“丧礼”有什么不同的看法?(2分)
小题2:你更认同谁的看法?简述理由。(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太夫人      忧:此处指母亲的丧事。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者 酬:报答。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通“悌”,尊敬兄长。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士有自京师来②夺项王天下必沛公也
B.①尽告之②越国鄙远,君知其难也
C.①皆得从之游,公独不识 ②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D.①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流 ②臣壮也,犹不如人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体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①②⑥B.②⑤⑥
C.③④⑤D.②③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养狸述
[唐]舒元舆
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吾得之于狸。狸之性,憎鼠而喜爱。其体趫、其文班。予爱其能息鼠窃,近乎正且勇。尝观虞人(掌管山泽的官吏)生致者,因得请归,致新昌里客舍。舍之初未为某居时,曾为富商家廪,墉堵地面,甚足鼠窍,日有鼠络绎然。某既居,果遭其暴耗。常白日为群,虽敲拍叱吓,略不畏忌。或暂黾侻跧缩,须臾复来,日数十度。其穿巾孔箱之患,继晷而有。昼或出游,及归,其什器服物,悉已破碎。若夜时长留续晨,与役夫更吻驱呵,甚累神抱。或知之,借椟以收拾衣服,未顷,则椟又孔矣。予心深闷,当其意欲掘地诛剪,始二三十日间,未果。颇患之,若抱痒疾。
自获此狸,尝阖关实窦,纵于室中,潜伺之。见轩首引鼻,似有鼠气,则凝蹲不动。斯须,果有鼠数十辈接尾而出,狸忽跃起,张爪呀牙,划泄怒声,鼠党帖伏不敢窜。狸遂搏击,瞬视间,群鼠肝脑涂地。迨夜始背潜窥,室内洒然,予以是益宝狸矣。常自驯饲之,到今仅半年矣,狸不复***鼠,鼠不复出穴。向之韫犊服物,皆纵横抛掷,无所损坏。
噫!微狸,鼠不独耗吾物,亦将咬啮吾身矣。是以知吾得高枕坦卧,绝疮痛之忧,皆斯狸之功。异乎!鼠本统乎阴虫,其用合昼伏夕动,常怯怕人者也。向之暴耗,非有大胆壮力,能凌侮于人,以其人无御之之术,故得恣横若此。今人之家苟无狸之用,则红墉皓壁,固为鼠室宅矣。甘酿鲜肥,又资鼠口腹矣,虽乏,人智其奈之何?呜呼!覆焘(天地)之间,首圆足方,窃盗圣人之教,甚于鼠者有之矣。若时不容端人,则白日之下,敌得骋于阴私。故桀朝鼠多而关龙逢斩,纣朝鼠多而比干剖,鲁国鼠多而仲尼去,楚国鼠多而屈原沉。以此推之,明小人道长而不知用君子以正之,犹向之鼠窃而不知用狸而止遏,纵其暴横,则五行七曜,亦必反常于天矣。岂直流患于人间耶!
(节选自《全唐文》,有删改)
【注】 ①爱:通“”,隐蔽。②趫:行动轻捷。③黾侻跧:黾(mǐn):勉强。侻(tuō):狡猾。跧(quán):蜷缩。④:油灯。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观虞人生者致:抓获、捉到。
B.其穿巾箱之患孔:打洞,使动用法。
C.某既居,果遭其耗 暴:突然。
D.予以是益狸矣宝:珍视,意动用法。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颇患之,抱痒疾
②其是,孰能御之
B.①能凌侮于人,其人无御之之术
②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①虽乏,人智奈之何
②路曼曼修远兮
D.①故桀朝鼠多关龙逢斩
②遏其生气,以求重价,江浙之梅皆病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我家”老鼠“恣横”的一组是(  )
①与役夫更吻驱呵,甚累神抱 ②或暂黾侻跧缩,须臾复来,日数十度
③张爪呀牙,划泄怒声 ④斯须,果有鼠数十辈接尾而出 ⑤借椟以收拾衣
服,未顷,则椟又孔矣 ⑥甘酿鲜肥,又资鼠口腹矣
A.①②⑤ B.③④⑥C.①③⑤D.②④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万贞文先生传               [清]全祖望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yín] 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先生窃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浸千言,俄顷而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绛帐中高坐。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总裁许之。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某书某卷某页某事,当参校。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忧,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闇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少为宽假,先生历数其罪以告之。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钱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衿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不衿意气,不事声援,尤喜奖引后进,唯恐失之,于讲会中惓惓三致意焉,盖躬行君子也。卒后门人私谥曰贞文。
(选自钱仪吉纂《碑传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先生欲豫焉豫:参与
B.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援:引用
C.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爽:差错
D.先生赎而归之归:归还
小题2: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万贞文为人“和平大雅”的一组是(3分)(    )
①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         ②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
③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   ④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闇淡
⑤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⑥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
A.①②⑤B.③⑤⑥C.③④⑥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万斯同小时候十分顽劣,可聪颖异常,过目不忘,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又经名师指点,终成大器。
B.万斯同受邀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不计名利,担当修订审核重任;他学识渊博,目光敏锐,态度严谨,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工作。
C.万斯同对经学有精深的研究,应邀编纂礼学之书,贡献很大;他为人也很低调,从不像别人那样炫耀自己,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敬重。
D.万斯同严词拒绝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遗余力地为困顿者奔走,对失去人身自由者竭力相助,表现出刚正不阿、看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3分)
(2)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