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稼轩记  (南宋)洪迈郡治之北可里所,故有旷土存,三面傅城,前枕澄湖如宝带,其纵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八百有三十尺,截然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稼轩记  (南宋)洪迈郡治之北可里所,故有旷土存,三面傅城,前枕澄湖如宝带,其纵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八百有三十尺,截然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稼轩记  (南宋)洪迈
郡治之北可里,故有旷土存,三面傅城,前枕澄湖如宝带,其纵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八百有三十尺,截然砥平,可庐以居,而莫识其处。天作地藏,择然后予。
济南辛侯幼安最后至,一旦独得之,既筑室百楹,才占地什四。乃荒左偏以立圃,稻田泱泱,居然衍十弓,意他日释位得归,必躬耕于是,故凭高作屋下临之,是为“稼轩” 。田边立亭曰“植杖”,若将真耒耨之为者。东冈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扉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室信步有亭。 皆约略位置,规岁月绪成之,主人初未之识也。绘图畀予曰: “吾甚爱吾轩,为吾记。”
余谓侯本以中州隽人,抱忠仗义,章显于南邦,齐虏巧负国,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五万众中,如挟狡兔。束马衔枚,间关西走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是见深知。入登九卿,出节使二道,四立连率幕府。顷赖氏祸作,自潭薄于江西,两地惊震,谈笑扫空之。使遭事会之来,挈中原还职方氏,彼周公瑾、谢安石事业,侯固饶为之。此志未偿,顾自诡放浪林泉,从老农学稼,无乃大不可欤?
若予者,伥伥一世间,不能为人知,乃当急须蓑笠,醉眠牛背,与荛童牧竖肩相摩,幸未黧老时及见侯展大功名,锦衣来归,竟厦屋深潭之乐。将荷笠棹舟,风乎玉溪之上,因园隶内谒曰: “是尝有力于稼轩者” 。侯当辍食迎门,同席而坐,握手一笑,拂壁间石细读之,庶不为生客。
侯名弃疾,今以右文殿修撰再安抚江南西路云。
(本文有删节)
注解:①衍:延伸。 弓:一箭的射程。  ③耒耨:指农具。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郡治之北可里所:地方,处所
B.若将真耒耨之为者秉:手执
C.是见深知用:任用
D.章显于南邦闻:闻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主人初未之识也②则施施行,漫漫而游
B.①缚取五万众中②辞楼下殿,辇来
C.①懦士为兴起②王如知此,则无望民多于邻过也
D.①不能为人知,当急须蓑笠②度我至军中,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了“旷土”的地理形势,用“莫识其处。天作地藏,择然后予”为下文作铺垫,衬托了辛弃疾的与众不同。
B.第二段写辛弃疾的田园生活与田园建设,介绍了“稼轩”名号的由来,并且交代了写作本文的缘起。
C.第三段用生动传神的文字,追述辛弃疾慷慨擒齐虏,谈笑灭赖氏的风采,在他志向已经实现的时候,辛弃疾却归来隐居。
D.全文既充满了作者对辛弃疾的志向和才***高度赞扬,也表明了对他壮志未酬便欲退隐的惋惜和规劝,同时也流露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东冈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扉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室信步有亭
小题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截然砥平,可庐以居,而莫识其处。(3分)
(2)将荷笠棹舟,风乎玉溪之上,因园隶内谒曰: “是尝有力于稼轩者”(4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东冈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扉/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室/信步有亭(划对两个给1分,划错两个扣1分,扣完为止。)
小题5:(1)界限(截然)分明,土地如磨刀石一样地平坦,(1分)可以建造房屋来居住,(1分)却没有人了解这个地方(1分)。
(2)(我)将戴着斗笠,划着小船,(1分)在玉溪上吹风,(1分)(之后我)通过管园的人向内拜谒说:(1分)“这是曾经为稼轩出过力的人。”(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C用:因。依照语境理解实词意义,比如:“见贤焉,然后用之”一句中“用”的意思是“任用”。
小题2:
试题分析:A①连词,表转折 ②连词,表修饰 B.①介词,从②介词,到  C.①代词,指辛弃疾壮举;②助词,主谓之间取独。D副词,才。
小题3:
试题分析:C原文中是假设有机会,辛弃疾也一定能像周瑜、谢安一样的事业,并非“已经实现”。
小题4:
试题分析:东冈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扉,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室,信步有亭。断句技巧:1.读全文:拿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通读,弄清文段大意,知道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表达了什么内容,力求对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据内容将能断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地方,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2.寻找比较明显的文言标志断:⑴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2) 句末语气词:“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3)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3.注意文言特点,固定句式和和修辞:比如古文中固定格式,对比、对偶、排比、顶针、反复等。可以给学生一些固定格式如:者......也,以......为......,因......故,无乃......乎,得无.....乎,为.....所......,见.....于......等等。
小题5:
试题分析: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语句要通顺,重点词语要翻译准确,特殊句式要体现出来。注意下列词语和句式:“砥”“庐”“居”“识”“荷”“棹”“风”“谒”“有力”;介宾短语前置句,“风乎玉溪之上”。
附【参考译文】
郡城的北边大约一里的地方,原有一片空旷的土地:三面依附城墙,前边枕着澄湖像玉带一样清澈的湖水,(这个地方)长度(纵深)一千二百三十尺,宽度(横向)八百三十尺,界限分明,土地像磨刀石一样平坦,可以建屋来居住。却没有人(此前勘察住宅地基的人)没发现这个地方。天造地藏的一块好地方,要挑选合意的人以后给他。
济南的辛弃疾最后来到,有一天独自购得了这里。建筑了百来间房后,也才占了这里十分之四,于是把左边的荒地开辟为园地,栽满水稻,居然绵延十支箭的箭程之远。设想他日退职归来,一定要在这里耕作,因此在高地建屋俯瞰这里,这屋命名为“稼轩”。在田边建立亭子称“植仗”,好像真的想拿农具耕作。东边山冈,西边土山,北边田舍,南边山脚,小径穿竹林而过,路旁植满海棠。群山上有楼,树影婆娑中有屋舍,信步行走有亭子。都只预想了大概的位置,规划好一定日子后建成,然而(原来)主人最初没认识到它的好处。(他,辛弃疾)绘图给我嘱咐我说:“我喜欢我的轩,替我写一篇文章吧。”
我认为辛侯本来是中原才智杰出的人,怀抱对大宋的忠心,行侠仗义,(名声)在南宋彰显,齐地的贼寇张安国降金叛国,辛弃疾赤手空拳率领五十个骑兵将叛贼从五万人中捆绑回来,就如同抓住一只狡兔一般。(之后),命令部下束住马嘴,口中含箭,取道关西越过淮水(或:崎岖曲折向西直奔淮西),一天一夜没有吃一颗米,他的雄壮声势和英雄气概,(使)那些怯懦的人也因此振奋。圣明的天子召见他之后,再三赞叹,因此被皇帝深深欣赏,受到重用,进入朝廷登上九卿的位置,曾到两道担任提刑使和按察使,四次率军开府。不久,赖文政发动叛乱,势力从潭州逼近江西,两地为之震惊,(但)辛弃疾在谈笑之间就把叛军扫荡一空。如果遇到机会到来,让他带领中原人收复国土,那像周瑜,谢安一样的功业啊,他本来是足以建立的。(但)这个志向还没实现,反而自己隐藏足迹在山林泉石之间放浪形骸,跟着老农学习种庄稼,恐怕太不合适了吧?
像我这样的人,在这个世上茫茫然度过一辈子,不被人欣赏。才应当赶快穿着蓑衣,醉卧在牛背上,和打柴放牛的孩子混在一起。希望在我没有变老的时候,来得及看见辛幼安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穿着锦衣回来,尽享屋舍水潭的乐趣。那时,(我)就戴着斗笠,划着小船,在玉溪边吹风,(之后我)通过管园林的人向内拜谒说:“这位曾是为稼轩出过力的人。”
辛侯定会停下进餐,门口迎接,与我同席而坐,握手相视而笑,拂净石壁上的尘土细读我这篇《稼轩记》,(他)大概我不算生客吧。
辛先生名叫辛弃疾,现在以右文殿修撰的职衔,第二次担任江南西路安抚使。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请,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
注解:①巾:覆盖用的丝麻织品。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用锦缎包裹。笥: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名词用作动词,用竹匣装。
小题1: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2分)
小题2:在孔子和庄子的两种不同快乐方式中,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联系你的人生态度简要说一说。(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后为他官,所至以公廉称。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蠲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吏有劳者,辄为具奏复其身。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擢浙西提刑。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侍御史陈坚劾去之。咸淳十年,起震知饶州。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皆已归附,大兵略饶。饶兵止千八百人,震发州民城守,昧爽出治兵,至夜中始寐。上书求援,不报。大兵使人入侵饶取降款,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饶寓士皆从之。道同风震降,震叱之曰:“我忍偷生负国邪?”城中少年感震言,***使者。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书官资揭于城,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或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注】】 ①蠲:减免。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有权贵牒荐之者
方其系燕父子
B.吏有劳者,辄具奏复其身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C.童逸牧舍火
老妇恃辇
D.通判万道同阴使所部敛白金
暮春之初,会会稽山阴之兰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唐震“不阿权贵”和“忠勇报国”的一组是(  )
A.①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 ②震奏减纲运米,蠲其租赋,令
坊置一吏
B.①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 ②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
C.①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 ②道同风震降,震叱之曰:“我
忍偷生负国邪?”
D.①震尽出府中金钱,书官资揭于城 ②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9分)
叙小修诗
弟小修,少也慧,独喜读老子、庄周、列御寇诸家言,皆自作注疏,多言外趣。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然①以豪杰自命视乡里小儿如牛马之尾行而不可与一日居也泛舟西陵走马塞上穷览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然予则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气习故也。
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欲准于秦、汉,诗则必欲准于盛唐,剿袭模拟,影响步趋,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划共指以为野狐外道。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蜀尝字字学《六经》欤?诗准盛唐矣,盛唐人曷尝字字学汉、魏欤?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雷同则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虽欲存焉而不能。故吾谓今之诗文不传矣。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而发,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
盖弟既不得志于时,多感慨;贫复不任贫,病复不任病,故多愁。愁极则吟,故尝以贫病无聊之苦,发之于诗,每每若哭若骂,不胜其哀生失路之感。予读而悲之。大概情至之语,自能感人,是谓真诗,可传也。而或者犹以太露病之,曾不知情随境变,字逐情生,但恐不达,何露之有?且《离***》一经,忿怼之极,明示唾骂,安在所谓怨而不伤者乎?穷愁之时,痛哭流涕,颠倒反覆,不暇择音,怨矣,宁有不伤者?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焉?   
(选自《袁宏道集笺校》)
[注释]①的然:鲜明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长,胆量愈廓:广大,开阔B.文欲于秦、汉准:比较
C.见人有一语不相者肖:模仿得像D.而或者犹以太露之病:责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予极喜其疵处直前诟虏帅失信
B.不效颦汉、魏辞楼下殿,辇来
C.故尝贫病无聊之苦举予人,如弃草芥
D.予读而悲不知东方既白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笔调为弟弟小修的诗作序,指出小修诗作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出并阐述自己“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创作主张。
B.第二段以今之诗文不传与民间歌谣可以流传的判断,大胆批判近代蹈袭的习气,末段以《离***》为例,连用反问,证明情至之语的重要。
C.作者认为秦汉文、盛唐诗之所以了不起,就在于他们对前人的超越,而小修诗“多本色独造语”的瑕疵之处恰恰就是一种创作上的超越。
D.作者认为坎坷的经历造就了小修与众不同的性格才情,他把贫病无奈的苦楚抒发于诗,这些诗是真情流露,虽然不雅,却可以流传于世。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的然以豪杰自命视乡里小儿如牛马之尾行而不可与一日居也泛舟西陵走马塞上穷览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4分)
(2)任性而发,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23—24题。(5分)
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
墨子曰:“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
小题1:上述材料中,孔子和墨子对“丧礼”有什么不同的看法?(2分)
小题2:你更认同谁的看法?简述理由。(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太夫人      忧:此处指母亲的丧事。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者 酬:报答。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通“悌”,尊敬兄长。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士有自京师来②夺项王天下必沛公也
B.①尽告之②越国鄙远,君知其难也
C.①皆得从之游,公独不识 ②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D.①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流 ②臣壮也,犹不如人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体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①②⑥B.②⑤⑥
C.③④⑤D.②③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