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姚夔,字大章,桐庐人。孝子伯华孙也。正统七年进士,乡、会试皆第一。明年授吏科给事中,陈时政八事。又言:“预备仓本振贫民。而里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姚夔,字大章,桐庐人。孝子伯华孙也。正统七年进士,乡、会试皆第一。明年授吏科给事中,陈时政八事。又言:“预备仓本振贫民。而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姚夔,字大章,桐庐人。孝子伯华孙也。正统七年进士,乡、会试皆第一。明年授吏科给事中,陈时政八事。又言:“预备仓本贫民。而里甲虑贫者不能偿,辄隐不报。致称贷富室,倍称还之。收获甫毕,遽至乏绝。是贫民遇凶年饥,丰年亦饥也。乞敕天下有司。岁再发廪,必躬勘察,先给最贫者。”帝立命行
景帝监国,诸大臣议劝即位,未决。以问诸言官,夔曰:“朝廷任大臣,正为社稷计,何纷纷为?”议遂定。景泰元年,超南京刑部右侍郎。四年就改礼部,奉敕考察云南官吏。
天顺二年改吏部。知府某贪败,贿石亨求复,夔执不可,遂止。七年代石瑁为礼部尚书。
成化二年,帝从尚书李宾言,令南畿及浙江、江西、福建诸生,纳米济荒得入监。夔奏罢。四年灾异屡见,疏请“劝视经筵,裁决庶政。亲君子,远小人,节用度”。且言:“今日能守成化初政足矣。”帝优旨答之。他所请十事,皆立可。
帝信番僧,有封法王、佛子者,服用僭拟无度。奸人慕之,竞为徒。夔力谏,势稍减。
五年代崔恭为吏部尚书。雨雪失时,陈时弊二十事。七年加太子少保。复偕群臣陈二十八事,大要以绝求请,禁采办,恤军匠,减力役,抚流民,节冗费为急。帝多采纳。明年九月,南畿、浙江大水。夔请命廷臣共求安民弭患之术。每遇灾异,辄请帝振恤,忧形于色。明年卒,赠少保,谥文敏。
夔才器宏远,表里洞达。朝议未定者,夔一言立决。其在吏部,留意人才,不避亲故。初,王翱为吏部,专抑南人,北人喜之。至夔,颇右南人,论荐率能称职。
(《明史·列传》六十五,原文有删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预备仓本贫民振:救济
B.超南京刑部右侍郎擢:提拔
C.岁再廪,必躬勘察发:打开
D.他所请十事,皆立可报:答谢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先给最贫者奸人慕之,竞为
B.帝立命行夔奏罢
C.知府某贪败四年灾异屡见
D.大要以绝求……节冗费急王翱吏部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姚夔才器宏远、立决朝议的一组是(  )
①必躬勘察,先给其最贫者           ②贿石亨求复,夔执不可
③朝廷任大臣,正为社稷计           ④夔请命廷臣共求安民弭患之术
⑤雨雪失时,陈时弊二十事           ⑥颇右南人,论荐率能称职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夔考中进士之前,两级考试都是第一;做吏科给事中后力陈时政,皇帝采纳并立刻命令施行。
B.在景帝登基与否的问题上,姚夔一言立决,决议才形成,他因此功劳被任命为南京刑部右侍郎。
C.姚夔为官刚正,阻止了贪官复职的企图,又上书请求停止了个别地区诸生通过缴纳钱财做官的做法。
D.王翱掌管吏部时专门打压南方人,到姚夔接掌吏部后,比较重视南方人,他推荐的人都能称职。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收获甫毕,遽至乏绝。(4分)
(2)朝廷任大臣,正为社稷计,何纷纷为?(5分)
(3)每遇灾异,辄请帝振恤,忧形于色。(5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B
小题5:(1)百姓收获粮食刚刚结束,马上就到了困乏断粮的地步。(“甫”“遽”“乏绝”三个词语每个1分;整体句意1分)   
(2)朝廷任命大臣,就是替(“为了”“给”也算对)国家考虑的,为什么要议论纷纷呢?(“为”“计”“何…为”,三个词语每个1分;整体句意2分)   
(3)每次遇到灾祸发生,姚夔就会请求皇帝赈灾抚恤,忧虑的神情在脸上表现出来。(“振”“恤”“形”,三个词语每个1分;整体句意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根据上一句“帝优旨答之。他所请十事,”可知皇帝用褒美的圣旨答复他,他所请求的十件事,都立即答复许可,因此,“报”并非“报答”之意,而是“答复,回复”。
A项“振”通“赈”,赈济。
B项“擢”通过迁移法可知为“提拔”,《陈情表》中“过蒙拔擢”的“擢”即提拔之意。
C项“发廪”中“廪”为“仓库”,“发”应为动词“打开”。
小题2:
试题分析:常考的文言虚词有十八个,学生应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加以记忆积累,可以通过课文中典型例句来把握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项“其”字,第一个是指示代词,那些,第二个是人称代词,他们的;
B 项“之”字,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代事;
C项“以”字,第一个是介词,因为,第二个是连词,因为;
D项“为”字,第一个是动词,作为、当作,第二个是动词,掌管。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选出姚夔才器宏远、立决朝议的一组,即找出姚夔有远见卓识、能果断决议的事例,②“执”表明姚夔正直不阿,④主要说明姚夔心忧国事,“共求”与立决朝议有差距,⑥主要说明姚夔为国无私选才。
小题4:
试题分析:做这类题目首先到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句子,在翻译的基础上进行比较,仔细甄别选项与原文异同,尤其是一些关键词的意思。
A项对应文本第一段,根据原文“正统七年进士,乡、会试皆第一。明年授吏科给事中,陈时政八事”和“帝立命行之。”可以得出。
B项对应文本第二段,前半句是正确的,后来姚夔的确被提拔为南京刑部右侍郎,但不是因为前半句所指的原因,“因此功劳被任命为南京刑部右侍郎”原文无据,因果关系不成立。
C项对应文本第三四段。
D项对应文本最后一段,原文“初,王翱为吏部,专抑南人,北人喜之。至夔,颇右南人,论荐率能称职。”
小题5:
试题分析:翻译题一般采取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翻译前,可有意识地去找该句的采分点,采分点一般为重要的常见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1)考查了虚词 “甫(副词)”,刚刚的意思;虚词“遽(副词)”,马上之意;实词“乏绝”,困乏断粮的地步。
(2)考查了虚词“为(介词)”,替,给;实词“计”,动词,考虑;固定句式“何……为”,翻译为“为什么……呢?”或“还要……干什么呢?”
(3)考查了实词“振”,通“赈”,赈灾;实词“恤”,体恤;实词“形”,表现,意思与“怒形于色”的“形”字相同。
【参考译文】
姚夔,字大章,桐庐人。他是孝子姚伯华的孙子。正统七年中进士,乡试、会试都是第一名。第二年被任命为吏科给事中,上书陈述关于时政的八件事。又说:“预备仓本来是赈济贫民的,而里甲担心贫民不能偿还,就隐藏不报。致使贫民向富户借贷,加倍偿还。百姓收获粮食刚刚结束,马上就到了困乏断粮的地步。这样贫民碰上收成不好的年景闹饥荒,丰收的年景也闹饥荒。请求陛下下令给天下的相关衙门。每年两次打开粮仓放粮,一定要亲自勘察,先给那些最贫困的人。”皇帝立刻命令执行。
景帝监理国事,众大臣商议劝他即皇帝位,没有结果。就拿这事询问负责监督进谏的官员们,姚夔说:“朝廷任命大臣,就是为了国家考虑的,为什么要议论纷纷呢?”计议于是就有了结果。景泰元年,姚夔被破格提拔为南京刑部右侍郎。景泰四年改任礼部,奉命令考察云南官吏。
天顺二年改任吏部。有一个知府因为贪污败落,贿赂石亨请求复职,姚夔执意不许,这件事就停止了。天顺七年,姚夔代替石瑁担任礼部尚书。
成化二年,皇帝听从尚书李宾的话,下令南京以及浙江、江西、福建的诸生缴纳米粮救济灾荒就可以进入国子监。姚夔上奏停止了这件事。成化四年,因为灾害怪异现象多次出现,姚夔上疏请求皇帝“出席并勉励御前讲经的活动,裁决各种政务。亲近君子,远离小人,节约费用”。又说:“今日能遵守成化初年的政策就够了。”皇帝褒美的圣旨答复他。他所请求的十件事,都立即答复许可。
皇帝宠信番僧,番僧里有被封为法王、佛子的,服饰用具僭越了等级,没有限制。狡诈不法的人羡慕他们,争着做他们的门徒。姚夔极力劝谏,情况才渐渐好转。
五年代替崔恭做吏部尚书。雨雪失常,姚夔借机力陈时政弊端二十件事。七年,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姚夔又偕同群臣上奏二十八件事,大体上是以杜绝请托,禁止采办,体恤士兵工匠,减少劳役,安抚流民,节省过多的费用作为紧急事务。皇帝大多采纳。第二年九月,
南京、浙江发大水。姚夔请求皇帝让朝廷大臣共同谋求安抚人民消除祸患的办法。每次遇到灾祸发生,姚夔就会请求皇帝赈灾抚恤,忧虑的神情在脸上表现出来。第二年,姚夔去世,朝廷赠予少保头衔,谥号为文敏。
姚夔才能远大,胸襟磊落。朝廷商议没有决定的事情,姚夔一句话立即作出决断。他在吏部的时候,留心人才,不可以避开亲戚朋友。当初,王翱掌管吏部,专门压制南方人,北方人喜欢他。等到姚夔掌管吏部时,很重视南方人,他评定推荐的人都能称职。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仆自少至今,从事于往还朋友间,一十七年矣,其相与如骨肉兄弟者,亦且不少,或以事同,或以艺取,或慕其一善,或以其久故,或初不甚知,而与之已密,其后无大恶,不复决舍;或其人虽不皆入于善,而于己已厚,虽欲悔之不可。凡诸浅者,固不足道,深者止如此!至于心所仰服,考之言行,而无瑕,窥之间奥①,不见畛域②,明白淳粹,辉光日新者,惟吾崔君一人。
仆愚陋无所知晓,然圣人之书,无所不读,其精粗巨细,出入明晦,虽不尽识,抑不可谓不涉其流者也。以此而推之,以此而度之,诚知足下出群拔萃,无谓仆何从而得之也!与足下情义,宁须言而后自明耶!所以言者,惧足下以为吾所深者多,不置白黑于胸中耳。既谓能粗知足下,而复惧足下不我知,亦过也。
亦有人说,足下诚尽美矣,抑犹有可疑者。仆谓之日:“何疑?”疑者日:“君子当有所好恶,好恶不可不明,如崔清河者,人无贤愚,无不说其善,服其为人,以是而疑之耳。”仆应之曰:“凤凰芝草,贤愚者皆以为美瑞;青天白日,奴隶亦知其清明。譬之食物,至于遐方异味,有嗜者,有不嗜者;至于稻也,梁也,脍也,朒也,岂闻有不嗜者哉!”疑者乃解。解,不解,于吾崔君,无所损益也。
自古贤者少,不肖者多。自事省以来,又见贤者恒不遇,不贤者比肩青紫;贤者恒无以自存,不贤者志满气得;贤者虽得卑位,则旋而死,不贤者或至眉寿。不知造物者意竟如何?无乃所好恶与人异心哉!又不知无乃都不省记,任其死生寿夭邪!未可知也。人固有薄卿相之官千乘之位而甘陋巷菜羹者同是人也犹有好恶如此之异者况天之与人当必异其所好恶无疑也!合于天而于人,何害!况又时有兼得者耶!崔君崔君,无怠无怠。   
(选自韩愈(《与崔群书》,有删节)
注:①阃奥:内心深处。②畛域:范围,界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无瑕尤:责备B.惧足下以为吾所深者多与:结交
C.亦有人说比:近来D.合于天而于人乖:违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复惧足下不我知高余冠岌岌兮
B.不复决舍为长句,歌以赠之
C.不见畛域秦王还柱
D.至于遐方异味,有嗜者于其身也,耻师焉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固有薄卿相之官/千乘之位/而甘陋巷/菜羹者同是人也/犹有好恶如此之异者/况天之与人当必异/其所好恶无疑也!
B.人固有薄卿相之官/千乘之位而甘陋巷/菜羹者同是人也/犹有好恶如此之异者/况天之与人当必异/其所好恶无疑也!
C.人固有薄卿相之官/千乘之位/而甘陋巷菜羹者/同是人也/犹有好恶如此之异者/况天之与人/当必异其所好恶无疑也!
D.人固有薄卿相之官/千乘之位/而甘陋巷菜羹者/同是人也犹有好恶/如此之异者/况天之与人当必异其所好恶/无疑也!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其人虽不皆入于善,而于己已厚,虽欲悔之不可。(4分)
(2)自省事以来,又见贤者恒不遇,不贤者比肩青紫。(4分)
(3)无乃所好恶与人异心哉!又不知无乃都不省记,任其死生寿夭邪!(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烈妇传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①,既又将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②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③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杨氏亲为之爨④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飞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孔子曰:“仁者必有勇。”杨氏当之矣。   
(唐·李翱《杨烈妇传》,有删节)
【注释】①李希烈陷汴州:唐德宗建中三年,淮南节度史李希烈拥兵割据,自称建兴王,第二年攻陷汴州(现河南开封)等地,自称楚帝。不久为刘洽所败,后来被部将毒死。 ②俘累:抓获捆绑。累,通“缧”,用绳索捆绑。 ③徇:宣布命令。 ④爨:(cuàn)烧火煮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既又将陈州 盗:偷盗
B.仓廪皆其也积:积聚的粮食
C.县令,主也  诚:诚然、确实
D.君不在,则人谁肯矣!固:坚持
小题2:以下几句话,全都直接表现杨氏大智大勇的一组是(  )(3分)
①力不足,死焉,职也。   ②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③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④亲为之爨以食之。   
⑤贼失势,遂相与散走     ⑥杨氏至兹犹存。
A.①②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当叛军将要攻城之初、大敌来临之前,在妻子的劝说之下,县令李侃决定和妻子杨氏英勇抗争,同仇敌忾,誓与城共殉。终于用“义”和“勇”保全了项城。
B.当“李侃不知所为”时,杨氏劝夫带头守城,身先士卒。文章对杨氏给予高度赞扬,认为其行为当合于孔子的“仁者必有勇”。
C.杨氏多方发动城民,晓之以理,许之以利,并且亲临战地为军士做饭,激励士卒斗志。大家众志成城,击败了叛军。
D.叛军作鸟兽散,败走的原因除项城城民和吏卒军士勇守城池外,还应该由于刚开始交战就损失主帅,六军无主,失势而逃。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兵与财皆无,将若何?(3分)
(2)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3分)
(3)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3分)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
(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周恭帝幼冲①,太祖英武有度量,将士归心。将北征,京师喧言:“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富室或挈家逃匿,独宫内不知。太祖惧,密告家人曰:“外间汹汹若此,将如?”太祖姊面如铁色,方在厨,引面杖逐太祖,击之曰:“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来家内恐怖妇女何为耶!”太祖默然出。
陈桥驿在陈桥封邱二门之间艺祖②拥戴之初陈桥守门者拒不纳遂如封邱抱关者望风启钥逮及帝位斩封邱而官陈桥者以旌其忠于所事
太祖皇帝初入宫,见宫嫔抱一小儿,问之,曰:“世宗子也。”时范质与赵普、潘美等侍侧,太祖问普等,普等曰:“去。”潘美与一帅在后,独不语。太祖问之,美不敢答。太祖曰:“即人之位,***人之子,朕不忍为。”美曰:“臣与陛下北面事世宗,劝陛下***,即负世宗;劝陛下不***,则陛下必致疑。”上曰:“与尔为侄。世宗子不可为尔子也。”美遂持归。太祖后亦不问,美亦不复言。后终刺史,名惟吉,潘夙之祖也。
艺祖受命之三年,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用销金黄幔蔽之,门钥封闭甚严。因有司,自后时享及新天子即位,谒庙礼毕,奏请恭读誓词。独一小黄门不识字者从,余皆远立。上至碑前,再拜跪瞻默诵讫,复再拜出。群臣近侍,皆不知所誓事。自后列圣相承,皆踵故事。靖康之变③,门皆洞开,人得纵观。碑高七八尺,阔四尺余,誓词三行,一云:“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云:“不得***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云:“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之。”后建炎间,曹勋自金回,太上寄语,祖宗誓碑在太庙,恐今天子不及知云。                                    (节选自《宋人轶事汇编》)
【注】①周恭帝:指柴宗训,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周世宗第四子,继位时年仅七岁。幼冲:年龄幼小。②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在本文中与“太祖”“点检(官职)”均指赵匡胤。③靖康之变: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在城内搜刮数日,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卿等数千人后北撤,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灭亡。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之殛:诛***。
B.因有司敕:命令。
C.太祖问普等顾:故意。
D.以其忠于所事旌:表扬、表彰。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宋太祖对柴氏子孙体恤有加的一组是(3分) (    )
①太祖问之,美不敢答          ②即人之位,***人之子,朕不忍为
③太祖后亦不问,美亦不复言    ④与尔为侄。世宗子不可为尔子也
⑤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      ⑥太上寄语,祖宗誓碑在太庙,恐今天子不及知云
A.①③⑥B.①②⑤C.③④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宋太祖虽然受到将士们的爱戴,但一听到要立他为天子还是感到心慌而拿不定主意,结果被他的姐姐训斥了一通。
B.在对待柴世宗儿子的问题上,宋太祖在***与不***的矛盾中最后听从了潘美的意见,从而保留了柴氏的血脉。
C.宋太祖相当理性地处理陈桥事变后的问题,如对当初那个不让他过关的陈桥守门者进行封官,以表彰他能忠于职守。
D.由于宋太祖对誓碑的严格管理,因而除了天子外,即使朝中大臣以及皇帝的近侍也不知道誓碑上所镌刻的内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3分)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3分)
                                                                          
(3)自后列圣相承,皆踵故事。(3分)
                                                                          
小题5:请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陈 桥 驿 在 陈 桥 封 邱 二 门 之 间 艺 祖 拥 戴之 初 陈 桥 守 门 者 拒 不 纳遂 如 封 邱 抱 关 者 望 风 启 钥 逮 及 帝 位 斩 封 邱 而 官 陈 桥 者 以 旌 其 忠 于 所 事。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注释:①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③宗:推崇,归附。④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⑤使酒:酗酒任性。⑥岐山,在凤翔境内。苏轼曾任凤翔府签判。⑦怒马:使马怒,即纵马向前。⑧傥:或许。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志向
B.晚乃于光、黄间遁:逃跑
C.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矍然:吃惊的样子
D.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狂垢污阳:通“佯”,假装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方山子隐逸生活的一组是(  )(3分)
①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②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③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④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⑤俯而不答,仰而笑                    ⑥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A.①②④B.①④⑥C.④⑤⑥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方山子曾带着两名骑马的侍从在西山游猎。见前方一只鹊鸟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未能射中。方山子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
C.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他们的不寻常行为有可能是一种掩饰,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心中的矛盾。
D.此文所传,非寻常人物,而是一位“异人”,不是人物一生,而是人物半生事迹的若干断片。其结构方式舒卷自如,叙事手法变化多端,人物刻画别出心裁,皆独标新格。
小题4: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小题5:请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3分)
                                                                     
(2)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3分)
                                                                      
(3)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问题。(4分)
材料一 子曰:“有教无类。”
材料二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孔子既然认为“有教无类”,为什么还要将学生分成“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几类来进行教育?请谈谈你的看法。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