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5分)①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②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    ③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5分)①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②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    ③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5分)
①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②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    
③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
④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小题1: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小题2:以上选段中,孔子认为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的原因是什么?关于言与行,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3分)
                                                                                          
答案

小题1:君子说话要谨慎,但做事要勤快(行动要敏捷)。(2分)
小题2:孔子认为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是因为他们深以(自身)做不到为可耻(1分)。孔子主张应该先行后言(1分),言行一致,说到做到(1分),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翻译时注意“讷”解释为谨慎,“敏”解释为敏捷。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小题2:
试题分析:抓住孔子所说的“巧言令色,鲜矣仁”与“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来体会,就能品味出关于言与行,孔子所提出的主张。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6分)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之。今行而无,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小题1:翻译加点字的意思(3分)
臣愿得之:              今行而无               穷困         
小题2:翻译句子: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
栎阳逮①,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②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有栎阳逮:有罪相连及,被栎阳县追捕;②眴:同“眩”,使眼色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略:大致
B.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阴:暗中
C.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       将:将领
D.是时桓楚在泽中             亡:逃亡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梁父即楚将项燕,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若舍郑以东道主
B.项梁***人,与籍避仇吴中                  长
C.人莫知其处,独籍知耳                    顷之未发,太子迟
D.梁召故所知豪吏                          荆轲废,引其匕首提秦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项梁认为他自高自大,叫他不要胡说。  
C.项籍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  
D.陈涉起义后,项籍在项梁的指挥下,砍下郡守的头,***掉上百个郡府的人,大家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字。(8分)
小题1:且君尝为晋君                  小题2:夫人之力不及此          
小题3:越国以                        小题4:若不阙秦,将取之         
小题5:不如善遇之                      小题6:芷阳间行           
小题7:秦王之金千斤、邑万家。          小题8:群臣惊愕,起不意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10分)
⑴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⑵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计不知所出耳!顾:只不过,只是。B.持千金之资物。币:钱币
C.秦之遇将军,可谓矣。深:刻毒D.诸侯之列。比:并,列。
小题2:下列选项中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秦王必喜善见臣樊於期偏袒扼腕进曰
B.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使工药淬之
C.太子丹恐惧,请荆卿曰遂私见樊於期
D.今闻购将军首顷之未发,太子迟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11分)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选自《鸿门宴》)
小题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和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A.项伯***人,臣之。B.吏民,封府库
C.常常以身蔽沛公。D.素留侯张良
小题2:下列选项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2分)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C.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D.***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小题3: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距关,毋内诸侯B.张良出,要项伯。
C.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D.项王、项伯东向坐
小题4:下列句式与例句一致的是(     )(2分)
例句:大王来何操?
A.君安与项伯有故?B.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之俱
C.沛公安在?D.亚夫者,范曾也。
小题5:翻译划线句子。(3分)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