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李奕畴,字书年,河南夏邑人。乾隆四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大考改礼部主事,典贵州乡试,游①迁郎中。五十七年,出为山西宁武知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李奕畴,字书年,河南夏邑人。乾隆四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大考改礼部主事,典贵州乡试,游①迁郎中。五十七年,出为山西宁武知府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
李奕畴,字书年,河南夏邑人。乾隆四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大考改礼部主事,典贵州乡试,游①迁郎中。五十七年,出为山西宁武知府,调平阳,有政声。历江苏粮道、山东按察使。嘉庆十一年,坐巡抚保荐属吏违例,牵连被议,左迁江南河库道。
十三年,迁安徽按察使,治狱明慎,多平反。霍丘民范受之者,赘於顾氏,与妻反目,外出久不归。县令误听讹言,谓其妻私於邻杨三,锻炼成狱,当顾氏、杨三谋***罪,其母与弟及佣工某加功,实无左证,五人者不胜刑,皆诬服。奕畴阅供词,疑之,骤诘曰:“尔曹言骨已被焚,然尚有脏腑肠胃,弃之何所?”囚不能对,惟伏地哭。奕畴慨然曰:“是有冤!”使干吏侦之,至陈姓家,言正月十五夜受之曾过宿,而谳曰被***在十三日,乃缓系诸囚,严缉受之。久之,受之忽自归,则以负博远避,不敢使家人知所在,今始闻大狱起,乃归投案也。事得白。奕畴故无子,狱既解,乃生子铭皖。民间传颂,至演为剧曲。就迁布政使。
十八年,擢浙江巡抚。时近畿教匪未靖,或言严、衢两郡匪徒传习天罡会,诏奕畴严治。奕畴逮讯叶机、姚汉楫等,实止愚民相聚诵经祈福,无逆迹,坐罪首犯数人,株连皆省释。安徽、江西游民来浙租山垦种者日众,言官请禁。奕畴疏陈势难遽逐,请分年遣令回籍。上悟曰:“兹事不易言。游民皆无恒产,驱之此省,又转徙他省,断不能复归乡里。”命徐谋教养,俾流亡者变为土著,乃得安。
寻授漕运总督,在任五年,运务无误。奕畴固长者,待下宽,坐滥委运弁降四级,命以吏、礼二部郎中用。复以运弁纵容帮丁索费,被劾,降主事。二十五年,宣宗即位,命奕畴以尚书守护昌陵。道光二年,原品休致。十九年,重宴鹿鸣②,加太子少保。明年,会榜重逢,子铭皖适登第,同与恩荣宴,称盛事焉。二十四年,卒,年九十有一。
《清史稿》
[注]:①游:古同“荐”,再,屡次,接连。②重宴鹿鸣:为中举后六十周年皇上御赐庆典大宴,获此殊遇得此殊荣者寥若晨星,很是罕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贵州乡试典:主持、掌管
B.疑之,诘曰骤:立刻、马上
C.狱明慎, 多平反治:审理、处理
D.兹事不言易:轻易、随意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奕畴“治狱明慎”的一项是(   )(3分)
①奕畴阅供词,疑之 ②奕畴使干吏侦之  ③狱既解,乃生子铭皖 ④株连皆省释        ⑤请分年遣令回籍    ⑥在任五年,运务无误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④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奕畴在山西先后任宁武、平阳知府,在当地声誉很好,后任江苏粮道、山东按察使,因为巡抚保荐所属官吏违例,李奕畴受到牵连被降职。
B.李奕畴任安徽按察使时因平反顾氏冤案被民间传颂,在审理叶机、姚汉楫教匪案时,得知只是百姓聚集在一起诵经祈福,于是只给几个首犯判了罪。
C.李奕畴任漕运总督时因为随意委派运粮官被连降四级,后又因为运粮官纵容帮丁索取钱财,奕畴被弹劾,降为主事。
D.道光十九年,奕畴获得朝廷重宴鹿鸣,加太子少保衔,第二年儿子李铭皖好中第,父子一起参加恩荣宴,当时人们称为盛事。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谓其妻私于邻杨三,锻炼成狱,当顾氏、杨三谋***罪(2)
                                                                              
(2)久之,受之忽自归,则以负博远避,不敢使家人知所在。(2分)
                                                                              
(3)命徐谋教养,俾流亡者变为土著,乃得安。(3分)
                                                                              
(4)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2)
                                                                              
(5)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2)
                                                                              
(6)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2)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
(1)(2分)(县令)认为范受之的妻子和邻居杨三私通,拷打折磨成冤案,判处顾氏、杨三谋***罪( “私”“锻炼”“当”各1分)
(2)(2分)过了很久,范受之突然自己回来了,原来是因为赌博输钱到远方去躲避,不敢让家里人知道他在哪里。(“以”、“负博”各1分)
(3)(3分)(皇上)下令慢慢想办法教养他们,使这些流亡的游民变为土著居民,于是地方得以安定。(“徐”、“俾”、“乃”各1分)
(4)(2分)项脊轩总共(1’)遭受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毁,大概(1’)有神灵保护吧。
(5)(2分)假使(1’)我被法办遭***戮,如同众多的牛身上失去一毛,同死去一只蝼蛄、蚂蚁有什么不同呢?(流畅翻译1’)
(6)(2分)如今少卿竟(1分)教我推荐贤士,恐怕和我个人的想法相违背吧!(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从语境上来看,此句中的“骤”是“突然”的意思。故答案选B。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③是李奕畴治狱明慎的回报⑤是李奕畴宽厚待民⑥与治狱无关。运用排除法自可得知答案为A。
小题3:
试题分析:B审理叶机、姚汉楫教匪案是李奕畴任浙江巡抚时的事。
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文言文译文】
李奕畴,字书年,是河南夏邑人。乾隆四十五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授予检讨的官职。后经吏部大考后改授礼部主事之职,主持贵州的乡试,被推荐升任郎中。乾隆五十七年,出任为山西宁武知府,后调任平阳知府,处理政事声誉很好。历任江苏粮道、山东按察使。嘉庆十一年,因为巡抚保荐所属官吏违背朝廷常例,李奕畴受到牵连被指责,降职任江南河库道。
嘉庆十三年,任安徽按察使,审理案件明智谨慎,平反了很多冤案。霍邱县一个叫范受之的人,入赘到姓顾的人家为婿,后来和妻子反目成仇,外出后很久没有回家。县令误听了流言,认为范受之的妻子和邻居杨三私通,拷打折磨成案,判处顾氏、杨三谋***罪,顾氏母亲、弟弟和佣工某某为协同谋***,实际上并没有证五个人无法忍受严刑拷打,都无辜而服罪。奕畴查阅了供词,非常怀疑,突然问:“你们说尸骨已经被焚毁,但是还有脏腑肠胃,扔在什么地方了?”囚犯无法回答,只是伏地痛哭。奕畴愤然说:“这一定有冤情。”于是派精***差吏侦查这个案件,差吏到了一个姓陈的人家,陈家人说正月十五夜范受之曾经在他家拜访住宿,可是审案时却说范受之正月十三日被***。于是李奕畴暂缓羁押囚犯,严查范受之。过了很久,范受之突然自己回来了,原来是因为赌输钱到远方去躲避,不敢让家里人知道他在哪里,现在才知道因为自己兴起了大案,于是回来报案。这样事情得以弄明白了。奕畴本来没有儿子,弄清了这个案件后生下了儿子李铭皖。民间传颂,以至把这件事演为剧曲。后任安徽布政使。
嘉庆十八年,升任浙江巡抚。当时京城附近的教匪还没有肃清,有人说严州、衢州两郡的匪徒流传习学天罡会,朝廷下诏要求奕畴严加惩治。奕畴逮捕审讯叶机、姚汉楫等人,得知实际上只是愚民聚集在一起诵经祈福,没有叛逆的迹象,奕畴只给几个首犯判了罪,其他株连的人都释放了。安徽、江西的游民来浙江租山开荒种地的人一天天增加,言官请求朝廷禁止。奕畴给朝廷上疏陈述当时的情势很难立即驱逐,请求朝廷分年份遣送这些游民让他们回到原籍。皇上醒悟说:“这事不要轻易再说。游民都没有固定的家产,驱赶他们离开这个省,他们又转迁到其他省,断断不能重新回归故乡。”就下令慢慢想办法教养他们,使这流亡的游民变为土著居民,于是地方得以安定。
不久奕畴被授予漕运总督之职,在任五年,漕运的事情从来没有耽误过。奕畴本来是忠厚的长者,对待下属很宽厚,因为随意委派运粮官被连降四级,命以吏、礼二部郎中的职务使用。后又因为运粮官纵容帮丁索取钱财,奕畴被弹劾,降为主事。嘉庆二十五年,宣宗即位,命奕畴以尚书的身份守护昌陵。道光二年,按原来的品级退休。道光十九年,奕畴获得朝廷重宴鹿呜,加太子少保衔。第二年,会榜重逢,儿子李铭皖恰好中第,父子一起参加恩荣宴,当时人们称为盛事。道光二十四年去世,享年九十一岁。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刘汲,字直夫,眉州丹棱人。绍圣四年进士。金人再犯京师,诸道不知朝廷动息者三月。冯延绪传诏抚谕,谓车驾出郊定和议,令诸道罢兵。汲谓副总管高公纯曰:“诏书未可遽信。”公纯问故,汲曰:“诏下以去年十二月,邓州去京七百里,今始至州,何也?安有议和以三月,而敌犹未退乎?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公纯难之,汲请自行,公纯不得已俱至南阳,不进,汲独驰数十骑赴都城,二帝已北行,汲素服恸哭。寻代公纯摄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就加直龙图阁、知邓州兼京西路安抚使。
金人复渡河,谍知邓州为帝行在所,命其将银朱急攻京西,汲遣副总管侯成林守南阳。金人奄至,***成林。汲集将吏谓曰:“吾受国恩,恨未得死所!金人来必死,汝有能与吾俱死者乎?”皆流涕曰:“惟命!”民有请涉山作寨以避敌者,汲曰:“是弃城矣。然若属俱死无益。”乃下令曰:“城中有材武愿从军者听留,余从便。”得敢死士四百人,又令曰:“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出午反,违者从军法。”众皆感服,无一人失期。
及南阳陷,命将戚鼎将兵三千逆战,及命靳仪与赵宗印分西、南门犄之。汲自以牙兵四百登阵望,见宗印从间道遁,即自至鼎军中,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敌却。俄而仪败金人攻之益急,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曰:“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敌大至,汲死之。事闻,赠太中大夫,谥忠介。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七·忠义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必金人胁朝廷以勤王之师尔缓和
B.公纯之诘难,责难
C.寅出午通“返”,返回
D.敌大至,汲之为……而战死
小题2:.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麾众阵以待辱群臣
B.诸道不知朝廷动息三月马之千里,一食或尽粟一石
C.凡仕此沛公居山东时,贪财货,好美姬
D.使敌知安抚使在此国家致死身死国灭,天下笑者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刘汲“有谋略”的一组是(  )
①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   
②是弃城矣。然若属俱死无益。
③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出午反,违者从军法。
④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
⑤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   
⑥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安有议和以三月,而敌犹未退乎?(4分)
(2)寻代公纯摄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4分)
(3)俄而仪败金人攻之益急,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21分 )。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盆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而吾与子之所共(享用)不知东方之白(已经)
B.则天地不能以一瞬(竟,简直)正襟坐(危险)
C.飞仙以遨游(持,带。这里意为偕同)知不可乎得(突然)
D.举匏尊以相(致意,引申为劝酒)其破荆州(当)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苏子愀輮使之
B.固一世之雄也,今安在哉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惟江上清风句读不知
D.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不拘
小题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鱼虾而友麋鹿
A.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B.非能也,而绝江河
C.幽壑之潜蛟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
小题4:下列各项对原文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 3分)
A.上文第一段抒写客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来。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超脱、积极的人生观。
B.上文第二段表现了作者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变”和“不变”的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比较理性地对待生活。
C.上文第三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D.《赤壁赋》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
小题5:翻译句子(9分,每句3分)
(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椹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予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日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复为慷慨羽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秦遇将军,可谓深矣然则将军仇报
B.愿得将军之首献秦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C.遂私见樊於期令秦武阳为副
D.报将军之仇者於是荆轲遂就车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荆轲为刺秦做充分准备的一组是(    )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②乃遂私见樊於期
③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④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使工以药淬之
⑤乃令秦武阳为副
⑥乃为装遣荆轲
A.①②④B.②⑤⑥C.②③⑥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始,荆轲提出献出“樊将军之首”和“燕督亢地图”,表现了他勇而多谋,城府很深的特点。
B.荆轲私见樊於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三言两语说动对方甘愿自刎献头,体现他擅长辞令,工于心计的侠士风度。
C.当太子请求先遣秦武阳时,荆轲勃然大怒,负气而走,这体现了他浮躁多疑的性格,这也为他行刺失败埋下了祸根。
D.易水之滨,面临生离死别,荆轲慷慨悲歌,义无反顾,这体现了他不畏强暴,不避艰险的精神。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分)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3分)
(3)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 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从之。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一毫弗义,弗受也。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未几,衡谢病归。至元二年,帝以安童为右丞相,欲衡辅之,复召至京师,命议事中书省。
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
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择蒙古弟子俾教之。衡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一,若置之善类中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
以疾请还怀。十八年,衡病革。已而卒,年七十三。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四方学士闻讣,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衡夜思昼诵,身而力践之体:体验
B.衡独坐树下自若危:端正
C.人有所遗:遗留
D.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领:兼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非其有取之,不可也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B.即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会衡请罢益力,从其请今其智反不能及
D.亲择蒙古弟子俾教之汉家除残去秽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许衡为教化百姓所做努力的一项是(     ) 
①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②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
③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  ④必正言不少让
⑤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               ⑥课诵少暇,即习礼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许衡从小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上学时,就表露出对单纯读书做官不以为然的态度,有不凡的颖悟力,年纪稍长,嗜学若渴,即使在避难中也昼夜勤学不辍。
B.许衡具有很强的自律意识,一次酷暑天外出,别人都摘路旁的梨吃,唯有许衡毫无所动;许衡做事又严格遵从礼法,姚枢上调京师,要把原住宅让他住,他坚辞不受。
C.许衡曾担任京兆提学,其间,各地郡县纷纷建立起了学校,百姓因此大受教育感化。后来当许衡离职还乡时,学生们依依不舍,一直将他送到临潼才回来。
D.许衡后来被任命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洒,在对蒙古子弟的教育上,他既严格要求,又爱之如子。后来当他因病去世,这些学生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
小题5: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3分)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4分)
(3)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2分)
(4)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2分)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题目。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之。剑有雌雄。其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日:‘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王怒,即***之。
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之。去时嘱我:‘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子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雠。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遂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坠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
注:踔(chuō): 跳跃。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于是即雌剑往见楚王将:带着、拿着。
B.汝若生子是男,,告之曰。大:与“小”相对。
C.客以剑王,王头遂堕汤中拟:比划。
D.去时我:‘语汝子出户望南山…… 嘱:嘱咐,叮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为王作剑,三年成今其智反不能及
B.松生石上,剑在背吾还也,亦去之
C.即斧破其背,得剑夫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D.何哭甚悲耶众士慕仰,若水归海
小题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莫邪子一心复仇的一项是
①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
②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 
③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
④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
⑤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
⑥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志怪小说一波三折,精彩、生动的讲述了一个著名的复仇故事。干将是古代传说中造剑的名将,莫邪是他的妻子。“干将”“莫邪”也泛指宝剑。
B.莫邪的儿子为报父仇,毫不犹豫的献出自己的头颅。这个一心为父复仇,头断亦不死的形象感人至深。
C.小说中“客”的形象是游侠的代表,在他的身上体现了正义的力量,被压迫者的复仇精神也得到了强烈的体现。
D.楚王是个暴虐的形象。他易怒、嗜血、残忍,为了抢夺“雄剑”而***害了干将,最终被“客”用“雄剑”***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