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允正字修己,以荫补供奉官。太平兴国中,掌左藏库,屡得升殿奏事,太宗颇记忆其旧故。雍熙中,与张平同掌三班,俄为阁门祗候。四年,迁阁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允正字修己,以荫补供奉官。太平兴国中,掌左藏库,屡得升殿奏事,太宗颇记忆其旧故。雍熙中,与张平同掌三班,俄为阁门祗候。四年,迁阁门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允正字修己,以荫补供奉官。太平兴国中,掌左藏库,屡得升殿奏事,太宗颇记忆其旧故。雍熙中,与张平同掌三班,俄为阁门祗候。四年,迁阁门通事舍人。时女弟适许王,以居第质于宋偓,太宗诘之曰:“尔父守边二十余年,止有此第耳,何以质之?”允正具以奏,即遣内侍辇钱赎还,缙绅咸赋诗颂美。
淳化中,命讨戎、泸州叛蛮。迁西上阁门副使。太宗虑京城狱囚淹系,命允正提总之。尝请诏御史台给开封府司录司、左右军巡、四排岸司印纸作囚簿,署禁系月日,条其罪犯,岁满较其殿最。诏从其请。逾年,开封府上言:“京师浩穰,禁系尤众,御史府考较之际,胥吏奔命,有妨推鞫,况无欺隐,不烦推校。”卒罢之。允正又提点左右藏,屡乘传北面,经度边要。五年,为卫州修河部署。会建清远军积石寨,命诣瀚海部分其役。还,拜西上阁门使、并州驻泊钤辖。俄代张永德知州事,徙代州。
咸平初,使西蜀询访民事,还,进秩东上阁门使,历知镇、莫二州。又为并代马步军钤辖。契丹扰边,车驾驻大名,允正与高琼率太原军出土门路来会,召见便殿。所部有广锐骑士数百,皆素练习,命允正引以入,赐缗钱。遣屯邢州,与石保吉逐辽人,辽人遁去。俄以兵会大名,复还并代。
五年,合泾原仪渭、邠宁环庆两路为一界,命王汉忠为都部署,驿召允正为钤辖兼安抚都监,即日上道。大中祥符三年,累表求还。至京师,将祀汾阴,以疾难于扈从,命为河阳部署以便养。会张崇贵卒,赵德明颇逾轶,亟诏徙允正为鄜延部署,内侍密诏存谕。礼成,领河州团练使。允正颇知书,性严毅,疏财,喜自修饬。素病佝偻,以是罕在要近,累典边任,多杀戮。是秋,徙知永兴军,卒,年五十一。
(节选自《宋史·李允正传》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三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宗颇记忆其旧故:旧交
B.时女弟许王适:出嫁
C.即遣内侍钱赎还辇:人力车
D.太宗虑京城狱囚系 淹:滞留,久留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允正“严毅,疏财”的一组是(  )(3分)
①屡得升殿奏事                   ②尝请署禁系月日,条其罪犯
③以居第质于宋偓                 ④与石保吉逐辽人,辽人遁去
⑤以疾难于扈从                   ⑥累典边任,多杀戮
A.②④⑥B.①③⑥C.①②⑤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允正的父亲为朝廷守边二十多年,是有功的;因此李允正能够以恩荫补为供奉官。
B.朝廷一直采纳李允正的建议,对在押犯人实行盖印纸张簿籍,这样有利于监狱管理。
C.李允正忠于朝廷,恪尽职守。先后多次调任边防;为巩固边关,难免经常涉足杀戮。
D.李允正严厉果敢,不爱财,重修养,可是多执掌边防;因为他患有佝偻病,仪表不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尔父守边二十余年,止有此第耳,何以质之?(5分)
(2)所部有广锐骑士数百,皆素练习,命允正引以入,赐缗钱。(5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1)你父亲守边二十多年,只有这一处宅第,你为什么抵押给他人呢?。(注意“第、何以、质”的翻译,每点1分,句意通顺2分,共5分。)
(2)李允正部下有广锐骑兵几百人,都训练有素,皇帝命令李允正带(他们)来,赏赐(他们)缗钱。(注意“素、引以入、赐(之)”的翻译。每点1分,句意通顺2分,共5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C项“辇”,用人拉的车,名词。但在这里用作动词,用车拉。《阿房宫赋》中“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也是这个意思。A项“故”易误解为“缘由”,但根据文本第一段,李允正多次上殿奏事,与皇上经常见面,因而才有旧交,也为下文写太宗用钱去替他赎回其父宅第作铺垫。B项“适”易误作“到”,“女子出嫁”一义在《孔雀东南飞》:“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中学过,若考生能联想到,便可推断出。D项“淹”易误作“浸泡”,《离骚》中有“岁月忽其不淹兮”中的“淹”即“停留、滞留”之意。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考生筛选出表明李允正“严毅、疏财”的事例。①陈述李允正多次上殿奏事;⑤说他因病不能随从皇帝;排除BCD。③表明疏财;②④⑥表明其严毅。
小题3:
试题分析:首先到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句子,在翻译的基础上进行比较,仔细甄别选项与原文异同,尤其是一些关键词的意思。
B项“一直采纳”错,文本第二段说“开封府上言……卒罢之。”最终停止了这种做法。A项见第一段内容。C项整合了全文信息,要一一落实。D项是对最后一段的理解。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题一般采取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前,可有意识地去找该句的采分点,采分点一般为重要的常见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1)实词:第,名词,宅第;质,动词,抵押;复音虚词,何以,以何,因为什么。
(2)实词:素,素质。引以入,引,带领;以,顺承连词,不译;入,动词,进来。
句式:赐(之),省略宾语,赏赐给他们。
【参考译文】
李允正字修己,以恩荫补为供奉官。太平兴国年间,掌管左藏库,多次得以上殿奏事,太宗多记起他们的旧交。雍熙年间,李允正和张平同时掌管三班,不久任为阁门祗候。四年,升为阁门通事舍人。当时他的妹妹嫁给许王,把居住的宅第抵押给宋偓,太宗问他说:“你父亲守边二十多年,只有这一处宅第,你为什么抵押给他人呢?”李允正把情况全部上奏,太宗就派宦官用车拉钱赎回宅第还给他,士大夫都赋诗赞美李允正。
淳化年间,朝廷命令讨伐戎州、泸州叛乱的蛮人。李允正升为西上阁门副使。太宗担心京城监狱的囚犯拖延不决,任命李允正统管此事。李允正曾经请求下诏御史台给开封府司录司、左右军巡、四排岸司用盖印的纸张作囚犯的簿籍,写上关押的月日,分条记录囚犯的罪行,满一年后比较政绩的优劣。下诏听从他的请求。过了一年,开封府上言:“京城人口众多,拘禁在押的人尤其多,御史府考查政绩的时候,小吏奔走听命,影响审讯囚犯,况且如果没有欺骗隐瞒,就不必烦劳考校。”最终停止这种做法。李允正又任提点左右藏,多次乘坐驿车到北方,视察管理边防要事。五年,任为卫州修河部署。正值建清远军积石寨,任命他到瀚海部署这项工程。回来,升为西上阁门使、并州驻泊钤辖。不久代替张永德知州事,调任代州知州。
咸平初年,李允正出使西蜀询访民事,回来,提升官阶任东上阁门使,历任镇州、莫州二州知州。又为并、代马步军钤辖。契丹侵扰边境,皇帝驻宿在大名,李允正与高琼率领太原军从土门路来会合,皇帝在便殿召见。李允正部下有广锐骑兵几百人,都训练有素,皇帝命令李允正带来,赏赐缗钱。派遣他们驻守邢州,与石保吉驱逐辽人,辽军逃走。不久带兵到大名会合,又回并代。
五年,合并泾原仪渭、邠宁环庆两路为同一地区,任命王汉忠为都部署,通过驿传召李允正为钤辖兼安抚都监,即日上路。又命领他与钱若水同到洪德、怀安沿边各寨巡视管理边事,加官领诚州刺史。七月,免去两路的职务,又任为并代钤辖。钱若水常常巡视边防营寨,下诏代理统管州事。李允正升为四方馆使,代替马知节任鄜延部署、兼延州知州,改为客省使、定州知州兼镇定都钤辖。
大中祥符三年,李允正多次上表请求回朝。到京师,皇帝将祭祀汾阴,他因为生病不能随行,任命为河阳部署以便养病。恰值张崇贵去世,赵德明超越职权,急忙下诏调任李允正为鄜延部署,宦官秘密传诏书存问慰谕。礼仪完成,任河州团练使。李允正很有知识,性情严厉果敢,不爱钱财,喜欢修养品德。素来患佝偻病,因此很少在朝廷,多次执掌边防重任,杀人很多。当年秋天,调任永兴军知军,去世,享年五十一岁。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其后遂以令著:显著。
B.以天下之疑释:消除。
C.多不行格:搁置。
D.永和遣人以利动公阴:暗中。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3分)                     (   )
①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      ②不宜以小故置之
③尤不可深责主将                ④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
⑤公执以为不可                  ⑥公为之亦自若也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②③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B.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
C.王尧臣居官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意见不一致时,一定与大家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从不固执己见。
D.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皇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达哀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                                                          
(2)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吊之。
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追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滨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于是来降。
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稍多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
【注】①襚:向死者赠衣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须陀委营,明月悉兵追蹑遁:撤军
B.即斩关外兵纳:容纳
C.策其马世充曰谢:告别
D.宋金刚于介休走:使……走,击退
小题2: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的一组是(3分)(      )
①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
②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③滨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④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
⑤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A.①④⑤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攻打卢明月时,张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他们奋勇杀敌,最终大败卢明月。
B.几经辗转,秦琼被李密任命为帐内骠骑。有一次李密在作战中中箭,坠于马下,这时追兵又到了,幸亏秦琼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C.秦琼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如来护儿、李密、唐高祖、秦王均十分看重他。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祖的门下。
D.秦琼在军队中长大,经历了两百多次战争,累官进爵,多次受封赏。后来秦琼上书称病,要求隐退,去世后他的灵柩葬在昭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5分)
(2)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於期仰天太息流涕曰:“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选自《荆轲刺秦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行而无       信:相信。
B.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C.今闻将军之首     购:重金收买,悬赏征求。
D.进兵北地      略:掠夺、夺取。
小题2: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式的一组(     )
A.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群臣侍殿上者。
小题3: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崤山以东
B.告以事具:详细
C.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D.项伯杀人,臣之活:存活,生存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如善遇之击沛公于坐
B.击破沛公军吾令人望其气,皆龙虎
C.料大王士卒足当项王乎具沛公言报项王
D.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一开始从刘邦和项羽的兵力对 比,可以看出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故事的开端是曹无伤告密。
B.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
C.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又让我们看到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
D.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敬。来到鸿门宴后的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
小题4:将《鸿门宴》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⒄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逄孙、扬孙戍之,乃还。
小题1:下列句子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而出
B.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筑土墙用的夹板)焉。
C.既东封郑,又欲(延伸,扩张)其西(疆界)
D.晋(军队)函陵,秦军氾南
小题2:下列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 )
其无理于晋,且二于楚也。
②若舍郑为东道主
③越国以鄙远,君知难也。
④吾还也。
用亡郑以陪邻?
⑥若不阙秦,将取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⑤⑥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⑤⑥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⑤⑥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⑤⑥不同
小题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充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烛之武)见秦伯
B.若(秦国)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晋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晋国)既东封郑,(晋国)又欲肆其西封
小题4:烛之武从围郑对秦、晋的利害关系劝说秦穆公退兵,下列各句全都表明“阙秦以利晋”的一组是( )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④邻之厚,君之薄也
⑤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⑥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⑦夫晋,何厌之有
⑧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A①②④⑧  B.②③⑤⑦ C.③④⑧   D.④⑤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